原创 女红军谢飞来到浙东,任特务营政委,为何人们却称她“谢团长”?
迪丽瓦拉
2025-09-24 14:07:12
0

她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谢团长”,也是与群众亲如一家的“谢同志”。

在党员干部的眼中,她是一位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良师;在孩子们的心中,她则是温柔慈爱的母亲。

86年的革命岁月里,她用坚定的脚步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留下了一道道鲜红的革命印记。

“长征女英雄,浙东女豪杰”,这便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传奇红军女英雄——谢飞。

谢飞,原名谢琼香,1913年2月出生于海南文昌一个革命家庭。

她的父母和哥哥都怀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耳濡目染之下,谢飞自幼便严格要求自己,立志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1926年9月,谢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在那里她深入学习了共产主义理论,坚定了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及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努力,1927年8月,年仅14岁的谢飞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年轻的红色青年之一。

经历了五年国内外的文秘工作后,1934年5月,谢飞被调任江西瑞金,担任中华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局机要秘书。

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严谨的态度,她赢得了组织和同志们的高度认可。同志们亲切地称她为“阿香”,这是她最初的名字。

直到与刘少奇同志结婚后,她才将名字改为“谢飞”,寓意着她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谢飞对刘少奇一见钟情,但两人身份悬殊让她有所顾虑。幸运的是,刘少奇也对这位女红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被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所吸引。

二人结婚后,很快携手完成了党组织交付的重要任务。

1936年1月,按照组织安排,两人赴天津。刘少奇肩负着传达和贯彻瓦窑堡会议精神、重组北方局的任务,并与地下负责人柯庆施保持联系。

谢飞则负责保障刘少奇的人身安全,担任他的私人秘书。

刚到天津时,两人生活拮据,每月生活费仅有十块钱,吃喝用度捉襟见肘。

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从北洋饭店搬到更廉价的旅馆,谢飞还计划租住一间简陋小屋,只要能住下两人即可。

两人省吃俭用,一天仅吃两顿饭,谢飞总是把大部分食物留给刘少奇,自己吃得很少,生怕他吃不饱。

刘少奇日理万机,谢飞则忙于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同时抄写机要文件,充当刘少奇和柯庆施之间的联络人。

为保证通信安全,她通过柯庆施妻子传递信件,极大降低了暴露的风险,工作一直顺利进行。

任务圆满完成后,二人回到延安。谢飞进入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又在马列学院深造,不断完善政治理论素养。

这段学习经历为她后续主持党员培训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0年10月皖南事变发生后,谢飞随刘少奇转移至江苏。刘少奇手头有一份紧急信件需送达皖南新四军军部,谢飞主动承担了这项危险任务,成功渡过长江并完成传递。

皖南事变后,长江被敌军封锁,谢飞只能留守苏南地区开展工作。

1943年2月,在新四军政治组织部副部长张凯带领下,谢飞前往浙东区主持开展党员培训班。

她亲自编写教材、设计教案、安排课堂,确保培训班顺利开办。

1943年3月,浙东区第一期党员培训班正式开班,谢飞带领党员干部学习政治理论。

当时战事紧张,培训环境简陋,既无宽敞教室,也缺乏舒适桌椅,但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随处可见他们认真做笔记的身影。

谢飞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领学员登上刚刚解放的狮子山,听司令员讲述战斗经过,让学员们切身体会理论在实战中的运用,收获颇丰。

为传授党的三大法宝——“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谢飞邀请专业老师授课。

组织部长杨思讲解《党的建设》,宣传部部长顾得欢讲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两次专业课程极大深化了学员对党的认识,提高了思想觉悟和作风要求。

谢飞不仅注重党员干部培训,也深入基层,穿上布衣布鞋,和同志们一同劳作,关心群众生活。

1945年1月,谢飞任余上县县委书记兼抗日自卫队大队政委。

余上县是浙东新划定的县,隶属中共三北地委。

该县敌伪据点众多,环境异常艰难,敌军有日军据点、汪伪“中央税警团”以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

抗日自卫大队仅有两个连,200余人,装备匮乏,仅有少量步枪、手榴弹和一挺轻机枪。

地理位置偏远,援助迟缓,条件极为恶劣。

面对困境,谢飞没有气馁,冷静分析局势,制定最佳作战策略。

她首先强化干部和战士的思想教育,要求绝对服从党的指挥,严守纪律,做到为群众服务,推动军事民主,凡事与群众商议。

针对装备匮乏,她督促战士们加强技能训练,要求手榴弹投掷距离和精准度大幅提升。

在谢飞严格指导下,投掷距离从20余米提高到40余米,命中率显著提升。

她还强调枪法精准,要求三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极大提升了战斗效率。

谢飞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积累经验,战后总结分析,带领战士开会交流,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了队伍作战能力。

1945年3月21日,伪四省行署两个独立团企图在余上县谢家塘建立据点,谢飞迅速率队联合新四军第五支队一大队发起进攻,成功破坏敌军计划,击毙伪军近70人。

她果敢的指挥力守护了谢家塘。

不久后,谢飞再次带队攻破伪军据点,活捉伪军连长,极大震慑敌人。

谢飞的军事才华,尤其是指挥作战的能力,令人赞叹。

1945年3月25日,得知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偷渡曹娥江,企图一举消灭自卫大队,谢飞沉着应对。

她亲自带领一支队伍从敌后深入,同时派遣三个将领率三路队伍从不同方向包围敌军。

这一战术成功将敌军团团围住,自卫大队取得大捷,歼灭130余名敌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连番胜利极大鼓舞了士气,战斗资源充裕,战士们训练更加刻苦卖力。

谢飞不仅战场上沉着冷静,面对敌军威胁亦从容不迫。

一次,县自卫大队驻扎临山区夏家村,伪军小据点以为谢飞是女子怕死,写信威胁她。

谢飞毫不畏惧,回信劝其早日投降,否则必受武力制裁。

伪军只出动一个排兵力,便吓得缩回据点,再无挑衅。

由于敌据点众多,需要逐个击破,暂未攻破据点便趁机掠夺粮食。

谢飞带领战士用包围、伏击、袭击等战术,屡次夺回粮食,使敌军“吐出”抢走的物资。

多次胜战和成熟的训练体系,使自卫大队由最初的200余人发展到600多人,成为一支作战经验丰富、实力强大的抗日队伍。

谢飞因此赢得了“谢团长”的美誉。

谢飞在战场上是智慧而果断的指挥官,在生活中则是孩子们口中的好妈妈,群众眼中最亲切的女干部。

虽然不是刘少奇的第一任妻子,也非其亲生母亲,但她对刘少奇的孩子视若己出,疼爱有加。

结婚初期,谢飞便知晓刘少奇有一位被寄养在工人家庭的女儿。

经过多次寻找,1938年终于与11岁的刘爱琴相见。

当时刘爱琴营养不良,瘦弱黝黑,谢飞见状忍不住泪流满面。

随后一年,谢飞将孩子接在身边,悉心照料,为她缝制新衣,送她上学,给予母亲般的陪伴。

当刘爱琴胃口不好时,谢飞愁得吃不下饭,便细心熬制小米粥,一口口喂她。

虽非亲生,却胜似亲生。

因执行任务,母女短暂分离,离别时刘爱琴依依不舍。

在浙东抗日根据地任职期间,谢飞高度重视妇女力量的发展。

从姐妹会、姑嫂会逐步发展到区乡妇女联会,妇女组织积极参与建设和支援部队工作。

她鼓励妇女为参战士兵送去温暖,洗涤衣物,鼓励丈夫、孩子投身抗战。

从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起,谢飞为了完成任务四处奔波,与爱人分别,创办党员培训班,在浙东土地上吹响胜利号角,直到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谢飞依然坚持学习,1953年前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研究生班深造,掌握法律知识后,投身法学专业建设。

1957年2月,谢飞从人大毕业后,被任命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任命书。

在为新中国奉献力量的同时,谢飞心系家乡海南,时刻关注家乡发展,提出切实建议。

她多次回乡探亲与考察,参与海南发展规划,脸上总洋溢着满足与幸福。

面对媒体采访时,谢飞满怀自豪地说:“海南的建设充满希望,这片土地拥有23年不倒的光荣历史。”

作为巾帼英雄,她用坚实的双脚走出属于自己的红色天地。

从红军长征,到与刘少奇合作完成任务,从马列学院学习到主持党员培训班,谢飞以智慧与毅力传递红色精神。

在余上县敌军据点上,她精准指挥,果断出击,赢得“谢团长”荣誉称号。

从海南岛到中共中央,从长征岁月到新中国成立,谢飞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生,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和人民群众留下了光辉篇章。

如今,谢飞虽已离世,但她的革命精神永远流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一、日本大正时代的背景与日本的变革 1912年,日本明治天皇逝世,这一事件对日本政治历史产生了深远...
原创 诸... 刘禅在三国历史中,确实是一个非常尴尬的人物。对于他的争议,历来集中在一个问题上——他究竟是真的傻,还...
原创 朱... 在六百多年前的明朝,有一段对话,暗藏着诸多玄机,今天咱就来唠唠这段事儿。 话说朱元璋啊,打下江山后,...
原创 “... 写作是一项不容易的工作,特别是当它关系到生活和生计时,作为作者,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来编写文章,力...
释永信,袈裟下的资本迷局 少林寺,就差上市了。 释永信,到底多有钱? 2015年,一位自称曾是少林弟子释正义的人在网络上“实名...
原创 美... 在今天的全球政治格局中,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经常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
原创 刘... 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南征大别山的兵力问题成为了一个热议话题。虽然晋冀鲁豫军区的总兵力达到42万人,但...
原创 死...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石敬瑭) 没做皇帝之前,石敬瑭是一...
原创 历... 隋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李渊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平定了天下,创立了唐朝...
原创 江...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意思是指如果上级或长辈的行为不端,下面的人也会效仿并走向歧途。即使上层依...
原创 李... 李渊出身于北周的显赫望族,拥有极为尊贵的家世背景。年仅七岁便被封为唐国公,而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恰好是...
文化中国行·守宝人|用40年光... 今年59岁的牟常有是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保护研究室的一名高级文物修复师,在麦积山石窟从事洞窟文物修复...
原创 吉... 近期,我国与俄罗斯在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之际,展开了深入的外交沟通。根据2024年5月16日发布的《...
李世民雀鼠谷大胜宋金刚,尉迟恭... 唐朝那些事儿连载13 李渊解决了西边的后顾之忧,正想集中精力对付东边的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偏偏这时又冒...
原创 同...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两个王朝不仅血脉相连,而且在战略选择上极为相似,然而最终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
原创 蒋... 1928年,孙殿英挖掘清东陵的事件发生,惨烈的场面深深触动了末代皇帝溥仪的内心。那时,溥仪正在天津的...
原创 中... 前言 近年来,欧洲的经济模式被广泛视为全球高福利社会的典范,许多人将其视为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型。特别...
原创 隋... 隋唐十七好汉联手围殴李元霸,胜算几何?恐怕老天爷都不答应! 要是问隋唐演义里谁最横,答案只有一个,那...
原创 明... 我国古人的智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禁好奇,古人到底是如何产生这些非凡的创意和思路的?...
原创 曹... 在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成功击败了袁绍,尽管袁绍在战斗中遭遇失败,然而他的实力依旧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