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史上第一位状元,有多厉害?李渊、李世民都被他教训过
迪丽瓦拉
2025-09-24 14:33:02
0

“状元”这个词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随着近年来高考人数的不断攀升以及考试难度的逐年增加,竞争变得愈发激烈。然而,无论如何,每年依然会有状元诞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头衔几乎是遥不可及的象征。那么,你知道“状元”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朝代吗?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当时它替代了之前的九品中正制,从此为普通百姓,特别是寒门学子提供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也结束了世家大族垄断官职的局面。唐朝继承并完善了这一制度,设立了状元、榜眼和探花等名次,自此,许多寒门学子通过科举一跃成为朝廷的栋梁,其中就包括了我们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孙伏伽。

蓄势待发

隋炀帝末年,孙伏伽参加了隋朝的科举考试,并成功考中进士(当时并未设置状元一科),从此走上了仕途。隋朝的都城已迁至洛阳,孙伏伽因缺乏经验与人脉,初时被安排在西安任职,负责审查贪污腐败等案件。虽然他的官职不高,但凭借为人正直、秉公执法,他在百姓中赢得了高度的尊敬。隋朝的暴政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起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作为一名前朝的旧臣,孙伏伽选择了顺应历史潮流,归顺唐朝,开始了新的仕途。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采纳并完善了隋朝的选拔人才制度,并在武德五年(622年)举行了第一次设有状元的科举考试。科举的选拔过程层层严格,包括院试、乡试、会试,最终才能进入殿试,经过层层筛选,状元每三年才能选出一次,而进士则是每年都有。

孙伏伽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再次参加了科举考试。当时的情景或许让大家想起了《梦华录》中赵盼儿得知欧阳旭中了探花的情节。尽管欧阳旭的家世普通,但一朝成名后,他立刻抛弃了赵盼儿,准备迎娶权贵之女。由此可见,探花这个位置带来的阶层跃升,已经令人瞠目结舌。更不用说状元,那必定是举国瞩目的荣耀。

因此,孙伏伽在隋朝已考中进士后,仍不放弃再次考取状元。当时的状元地位无可比拟,孙伏伽在这次考试中脱颖而出,名列榜首,一时间声名远扬,成为了唐朝首位状元,并因此迅速步入了朝堂的上层。

不惧皇权直言相谏

孙伏伽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深得唐高祖李渊的信任。他深知从隋朝的灭亡中汲取教训,因此在朝堂上,毫不避讳地向李渊提出了一些直言不讳的建议。他的谏言总结了三个要点:

首先,他提醒李渊要吸取隋炀帝的教训。隋炀帝沉迷于享乐,忽视了百姓疾苦,最终导致了政权的崩溃。孙伏伽告诫道:“百戏散乐,本非正身”,警告李渊不要重蹈隋炀帝覆辙。

第二,他提到:“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天下”,意思是,如果君主身边有直言进谏的大臣,即使是无道的君主也能避免失去国家。这是在劝告李渊虚心接纳谏言。

第三,他强调了挑选继承人的重要性:“性相近,习相远”。他认为,一个人的品性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物的影响,因此在挑选接班人时,必须谨慎小心。

当孙伏伽将这些建议呈上时,朝中许多人为他捏了一把汗,担心他的直言会激怒皇帝。然而,李渊并没有生气,反而赞赏孙伏伽敢于直言,他的赤诚之心令人敬佩,于是决定提拔孙伏伽,升官加职。

阻君之过 死亦何哀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孙伏伽的仕途进一步高升。太宗登基第一年便将孙伏伽提拔为大理寺少卿,官职显赫。从此,孙伏伽更有机会为国家提供直言和建议。

然而,贞观三年,当李渊主动让位给李世民时,太宗安排孙伏伽搬离太极殿并没有征得李渊的同意,孙伏伽认为这是不孝之举,便在朝堂上公开指责太宗。此举引起了一些朝臣的不满,认为他触犯了皇权,是一种叛逆之举。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李世民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对孙伏伽的直言表示赞赏,并赐予他兰陵公主的园地作为奖赏。

太宗还曾因一次外出打猎的计划,与孙伏伽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孙伏伽认为外出狩猎缺乏防备,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他极力劝阻李世民不要过度娱乐。李世民当时并不高兴,觉得自己作为皇帝,竟然受到一个臣子的束缚,甚至一度表示要将孙伏伽斩杀。

然而,孙伏伽毫不畏惧,冷静回应:“既然皇上执意要狩猎,我情愿以死相逼,只为换取您的听从。”听到这番话,李世民虽然愤怒,但最终转怒为笑,称这是为了试探孙伏伽的胆量,并且非常欣赏他的忠诚。两人随后对弈了几局棋,最终各自尽兴而归。之后,孙伏伽再次被任命为谏议大夫。

寿终正寝

孙伏伽一生为国效力,凭借着状元的身份与过人的才学,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司法官员。贞观五年,孙伏伽因一次奏章失误被免职,虽然遭遇挫折,他并未气馁,依然潜心读书写作,心态平和,宠辱不惊。很快,孙伏伽因才能再度被召回朝廷,并继续担任大理寺少卿职务。

永徽五年,孙伏伽因年事已高,告老还乡,四年后在武城的家中安享晚年,终老于此。尽管孙伏伽历经起伏,但他一生无论是为名还是为利都毫不动摇,始终将国家和百姓的福祉放在心头,最终寿终正寝,享年较高。他的事迹成为后世官员学习的楷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英雄从未远去,也从未被遗忘。 杨保卿,云南施甸县太平镇一丘田村的居民,生于1931年。1942年5...
原创 征... 在古代中国,许多朝代都有过辉煌的盛世或者中兴时期,比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
原创 赵... 白马将军,最初是指那些以白马为坐骑、披着白色披风上阵作战的武将。受到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影响,很...
原创 如... 在我的多篇文章中,我曾提到过,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几乎没有哪个时期能与其相提并论...
涿郡赵氏:从赵广汉到宋太祖的千... 涿 郡 赵 氏 在赵氏家族辉煌的历史长卷中,涿郡蠡吾(今河北肃宁)赵氏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家族...
一封血染的入党申请书 烈士张志年留下的带血的入党申请书。于烜浩摄 第82集团军某旅“屡战屡胜”连荣誉室中,陈列着一份带着血...
《烽火侨心——陈嘉庚与南侨机工... 11月12日,由陈嘉庚纪念馆主办的《烽火侨心——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上海展在杨树浦路88号厦门国际银行...
原创 1... 这才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1982年的消息炸翻街头,高材生王佐良非要娶瘫痪的张海迪。 就连父母都骂他...
原创 想... 在明朝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朱姓皇帝的统治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中华大地。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却隐...
原创 水... “李葆华,李葆华,怎么又是李葆华?” 周总理的手紧紧握着那份文件,眉头深深皱起,脸色严峻,几乎能...
原创 若...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一直以来被描绘为一个忠义之主,广受人们喜爱,尤其是在电视剧中,他总是展现出极高...
原创 春...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时代拉开序幕,在这近三百年间,周王室衰微,诸侯争...
原创 在... 人们都知道,1949年人民解放军正式确定了兵团编制。那一年,人民军队迅速成立了16支具有对抗能力的一...
原创 民... 结婚,对于许多女性来说,的确是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嫁得好与嫁得不好,往往会导致人生轨迹的天差地别。而...
原创 从... 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是苏联的元老级人物,他们曾与列宁并肩作战,是列宁的亲密战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
原创 三...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记得,马岱和马超这对兄弟最初确实来自西凉,这片位于边塞的地方,曾以强大的军事...
原创 康... 大清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中旬,黄河两岸的寒风已经刺骨。在山东济宁的河道总督府里,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靠...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风云变幻、局势动荡。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许多英才纷纷涌现,成为了历史的...
原创 建... 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武将的忠诚问题。在建文帝的时期,他没有一个绝对忠诚的嫡系势力!实际上,如果李景隆...
原创 慈... 清朝晚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权势如日中天。在慈禧去世的那一年,虽然末代皇帝溥仪仅仅是一个三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