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嘉平四年秋天,曹芳有一个诛杀司马昭的好机会,他为何迟迟不敢下手?
迪丽瓦拉
2025-09-24 15:03:39
0

司马昭的野心人人皆知,这句话出自曹魏第四任皇帝、高贵乡公曹髦之口:

“皇帝见自己的威权日渐衰退,心中愤怒难抑。于是召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的心思,路人皆知。我实在无法忍受被废黜的耻辱,今日便与诸位一道,亲自出征讨伐他。’”

司马家族的命运极具戏剧性:曹操早已察觉司马懿阴险多疑、不可全信,甚至梦见过三匹马争抢食槽,但他却未能果断除掉司马懿;司马昭篡夺魏国皇位的野心明明白白,然而曹魏的年轻皇帝们竟然束手无策,最终反被司马兄弟废黜帝号,沦为傀儡。

在被称为魏国“三少帝”的曹芳被废为齐王,随后又降封为邵陵县公,死后谥号为“厉”;曹髦带着一支小部队起兵讨伐司马昭,却惨遭杀害,甚至没有机会被降封;曹奂的命运相对好些,最终在西晋建立之前被封为陈留王,活得比去世三十年的安乐公刘禅还要久,但当时西晋早已陷入混乱。

曹髦的抗争如同以卵击石,显得极其无力,而曹芳则相对稳重许多。若用《大话西游》里孙悟空的话来说,曹芳或许会感慨:“曾经有一次机会可以干掉司马昭,可惜我没能把握。如果上天能给我重来的机会,我一定对手下说三个字——干掉他!”

这次干掉司马昭的绝佳时机,正是在嘉平四年(公元252年)秋季。诛杀司马昭的诏书已经摆在曹芳的龙案前,但他提笔良久,迟迟不敢签署,旁边的优人焦急地跺脚唱起了催促的“青头鸡”曲子。

最终,曹芳还是没有签字。如果他真的签字盖上玉玺,是否会像后来曹髦那样被迅速铲除,这个问题其实无需多言——以司马兄弟的狠辣手段,即使曹芳有十条命,他们也会逐一将其斩杀。

曹芳的身世本身就很模糊,有人称他是曹彰的儿子、曹操的曾孙,但历史学者陈寿也不敢断言:“宫中事务隐秘,没人知道他的确切来历。”

这也难怪,曹操喜爱收纳携带孩子的美丽女子,视这些孩子如己出,在内宅抚养长大,至于孩子们长大后到底经历了什么,那些美妇是否怀有他人骨肉,曹操从未在意。

尽管曹芳身世成谜,但司马懿对他似乎还算尊重。毌丘俭和文钦在上书诛杀司马昭时,既称赞司马懿“辅佐魏室,忠诚守职”,又说司马懿有意将政权归还给曹芳:

“相国司马懿,匡扶魏室,忠诚不渝;以齐王聪慧且无恶行,心勤尽忠辅佐陛下,天下赖以安稳……懿每感叹齐王有治国才能,君臣关系坚固。自奉事以来十五载,始有归政之意,巡视军械库,诏令禁兵不得擅自出动。”

毌丘俭和文钦的话多少带有粉饰成分:司马懿根本不可能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曹芳本人也并非贤明无瑕,反而缺乏才智和品德。

《资治通鉴》和《三国志》都记载曹芳“好结交小人,沉湎游宴,纵情内宠,放纵歌舞伎乐,荒废妇德。”这里所说的“群小”或许就是后来策划暗杀司马昭的那帮人——他们失败后成了阶下囚,若成功则可能升为朝中重臣。

曹芳的亲信们设计了一个“缜密”的计划:借阅兵之机除掉司马昭,然后利用司马昭手下的兵力去消灭司马师。

计划写得详尽,诏书也已拟好,只等曹芳一挥朱笔:

“中领军许允与左右近臣密谋,趁司马昭辞职时将其杀害,勒令其部队退向大将军司马师。诏书已摆在案前。司马昭入宫,曹芳正吃栗子,优人唱道:‘青头鸡,青头鸡。’”

“青头鸡”这曲子,类似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暗示范增举玉璧刺杀刘邦的暗号,被认为是催促曹芳行动的信号。

顾炎武对此解释:“‘鸭’即劝曹芳签发诏书,当时皇帝签署诏书称‘押’,后世称为‘画敕’。”

显然,司马昭对曹芳的密谋毫不知情。若当时曹芳摔掉饭碗,杀掉司马昭,后面的刺客蜂拥而上,成功并非难事——即使如吕布这样勇猛的将军,面对三十名埋伏士兵,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绕后逃跑。

一切准备就绪,就差曹芳那一笔关键的签字,但他端着饭碗却迟迟不敢拿笔。司马昭象征性地打了个招呼,便离开宫廷,只留下曹芳和心腹们目瞪口呆,那碗小米饭也成了曹芳最后的一顿“御宴”。

随后,司马昭率军入城,控制了曹芳,并逼迫皇太后发布诏令,将曹芳驱逐出洛阳。于是“魏帝”曹芳变回了“齐王”曹芳,继位的是“才同陈思、武类太祖”的曹髦。

此时问题出现了:即便杀了司马昭,司马昭麾下的军队会服从曹芳的指挥去攻打司马师吗?如果真打起来,最终胜利会花落谁家?

这两个问题,《晋书》中有详细记载:《晋书·卷二·帝纪第二·景帝文帝》记载,司马懿的两个儿子性格难以调和,别说曹芳,就是诸葛亮复活,也难以将他们同时制服。连曹操的义子何晏也说:“只有司马子元(即司马师)能成就天下大业。”

在我看来,曹芳不签字是明智之举,至少保住了性命。即使是才华横溢的曹髦,也在司马兄弟面前无力抗衡。曹芳只有几个心腹和几位乐伶,与司马兄弟斗智斗勇,简直是螳臂挡车。

当然,认为曹芳即便杀了司马昭也无法击败司马师,这只是个人见解。司马昭和司马师是否真如鳌拜般难对付,因未爆发大战,谁也无法断言。

曹丕篡汉、三马争食槽、三国归晋,曹操、刘备、孙权费尽心血,最终却都成了他人的垫脚石。令人惋惜之余,也不禁让人思考:若曹操早早除掉司马懿,或者曹芳真能杀掉司马昭,谁才是最终一统三国的王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封血染的入党申请书 烈士张志年留下的带血的入党申请书。于烜浩摄 第82集团军某旅“屡战屡胜”连荣誉室中,陈列着一份带着血...
《烽火侨心——陈嘉庚与南侨机工... 11月12日,由陈嘉庚纪念馆主办的《烽火侨心——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上海展在杨树浦路88号厦门国际银行...
原创 1... 这才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1982年的消息炸翻街头,高材生王佐良非要娶瘫痪的张海迪。 就连父母都骂他...
原创 想... 在明朝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朱姓皇帝的统治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中华大地。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却隐...
原创 水... “李葆华,李葆华,怎么又是李葆华?” 周总理的手紧紧握着那份文件,眉头深深皱起,脸色严峻,几乎能...
原创 若...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一直以来被描绘为一个忠义之主,广受人们喜爱,尤其是在电视剧中,他总是展现出极高...
原创 春...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时代拉开序幕,在这近三百年间,周王室衰微,诸侯争...
原创 在... 人们都知道,1949年人民解放军正式确定了兵团编制。那一年,人民军队迅速成立了16支具有对抗能力的一...
原创 民... 结婚,对于许多女性来说,的确是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嫁得好与嫁得不好,往往会导致人生轨迹的天差地别。而...
原创 从... 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是苏联的元老级人物,他们曾与列宁并肩作战,是列宁的亲密战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
原创 三...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记得,马岱和马超这对兄弟最初确实来自西凉,这片位于边塞的地方,曾以强大的军事...
原创 康... 大清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中旬,黄河两岸的寒风已经刺骨。在山东济宁的河道总督府里,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靠...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风云变幻、局势动荡。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许多英才纷纷涌现,成为了历史的...
原创 建... 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武将的忠诚问题。在建文帝的时期,他没有一个绝对忠诚的嫡系势力!实际上,如果李景隆...
原创 慈... 清朝晚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权势如日中天。在慈禧去世的那一年,虽然末代皇帝溥仪仅仅是一个三岁的孩子,...
原创 要...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诸葛亮没有屡次主动发动攻打魏国的战争,蜀国就算不立刻灭亡,也几乎逃不掉灭亡的命运,...
原创 穿... 古代要是有人考上秀才,算不算“光宗耀祖”?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个“读书人”嘛,又不是当大官,能有多厉...
原创 中...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句破梗刚被高市早苗翻出来,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直接甩了句日语:敢伸手,就砍...
原创 陈... 陈诚是国民党中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曾被誉为“小委员长”,他在台湾的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196...
原创 5... 1959年的中国,正处在特殊的建设阶段,社会氛围严谨得很,干部家庭的一举一动都被盯着。开国中将詹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