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嘉平四年秋天,曹芳有一个诛杀司马昭的好机会,他为何迟迟不敢下手?
迪丽瓦拉
2025-09-24 15:03:39
0

司马昭的野心人人皆知,这句话出自曹魏第四任皇帝、高贵乡公曹髦之口:

“皇帝见自己的威权日渐衰退,心中愤怒难抑。于是召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的心思,路人皆知。我实在无法忍受被废黜的耻辱,今日便与诸位一道,亲自出征讨伐他。’”

司马家族的命运极具戏剧性:曹操早已察觉司马懿阴险多疑、不可全信,甚至梦见过三匹马争抢食槽,但他却未能果断除掉司马懿;司马昭篡夺魏国皇位的野心明明白白,然而曹魏的年轻皇帝们竟然束手无策,最终反被司马兄弟废黜帝号,沦为傀儡。

在被称为魏国“三少帝”的曹芳被废为齐王,随后又降封为邵陵县公,死后谥号为“厉”;曹髦带着一支小部队起兵讨伐司马昭,却惨遭杀害,甚至没有机会被降封;曹奂的命运相对好些,最终在西晋建立之前被封为陈留王,活得比去世三十年的安乐公刘禅还要久,但当时西晋早已陷入混乱。

曹髦的抗争如同以卵击石,显得极其无力,而曹芳则相对稳重许多。若用《大话西游》里孙悟空的话来说,曹芳或许会感慨:“曾经有一次机会可以干掉司马昭,可惜我没能把握。如果上天能给我重来的机会,我一定对手下说三个字——干掉他!”

这次干掉司马昭的绝佳时机,正是在嘉平四年(公元252年)秋季。诛杀司马昭的诏书已经摆在曹芳的龙案前,但他提笔良久,迟迟不敢签署,旁边的优人焦急地跺脚唱起了催促的“青头鸡”曲子。

最终,曹芳还是没有签字。如果他真的签字盖上玉玺,是否会像后来曹髦那样被迅速铲除,这个问题其实无需多言——以司马兄弟的狠辣手段,即使曹芳有十条命,他们也会逐一将其斩杀。

曹芳的身世本身就很模糊,有人称他是曹彰的儿子、曹操的曾孙,但历史学者陈寿也不敢断言:“宫中事务隐秘,没人知道他的确切来历。”

这也难怪,曹操喜爱收纳携带孩子的美丽女子,视这些孩子如己出,在内宅抚养长大,至于孩子们长大后到底经历了什么,那些美妇是否怀有他人骨肉,曹操从未在意。

尽管曹芳身世成谜,但司马懿对他似乎还算尊重。毌丘俭和文钦在上书诛杀司马昭时,既称赞司马懿“辅佐魏室,忠诚守职”,又说司马懿有意将政权归还给曹芳:

“相国司马懿,匡扶魏室,忠诚不渝;以齐王聪慧且无恶行,心勤尽忠辅佐陛下,天下赖以安稳……懿每感叹齐王有治国才能,君臣关系坚固。自奉事以来十五载,始有归政之意,巡视军械库,诏令禁兵不得擅自出动。”

毌丘俭和文钦的话多少带有粉饰成分:司马懿根本不可能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曹芳本人也并非贤明无瑕,反而缺乏才智和品德。

《资治通鉴》和《三国志》都记载曹芳“好结交小人,沉湎游宴,纵情内宠,放纵歌舞伎乐,荒废妇德。”这里所说的“群小”或许就是后来策划暗杀司马昭的那帮人——他们失败后成了阶下囚,若成功则可能升为朝中重臣。

曹芳的亲信们设计了一个“缜密”的计划:借阅兵之机除掉司马昭,然后利用司马昭手下的兵力去消灭司马师。

计划写得详尽,诏书也已拟好,只等曹芳一挥朱笔:

“中领军许允与左右近臣密谋,趁司马昭辞职时将其杀害,勒令其部队退向大将军司马师。诏书已摆在案前。司马昭入宫,曹芳正吃栗子,优人唱道:‘青头鸡,青头鸡。’”

“青头鸡”这曲子,类似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暗示范增举玉璧刺杀刘邦的暗号,被认为是催促曹芳行动的信号。

顾炎武对此解释:“‘鸭’即劝曹芳签发诏书,当时皇帝签署诏书称‘押’,后世称为‘画敕’。”

显然,司马昭对曹芳的密谋毫不知情。若当时曹芳摔掉饭碗,杀掉司马昭,后面的刺客蜂拥而上,成功并非难事——即使如吕布这样勇猛的将军,面对三十名埋伏士兵,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绕后逃跑。

一切准备就绪,就差曹芳那一笔关键的签字,但他端着饭碗却迟迟不敢拿笔。司马昭象征性地打了个招呼,便离开宫廷,只留下曹芳和心腹们目瞪口呆,那碗小米饭也成了曹芳最后的一顿“御宴”。

随后,司马昭率军入城,控制了曹芳,并逼迫皇太后发布诏令,将曹芳驱逐出洛阳。于是“魏帝”曹芳变回了“齐王”曹芳,继位的是“才同陈思、武类太祖”的曹髦。

此时问题出现了:即便杀了司马昭,司马昭麾下的军队会服从曹芳的指挥去攻打司马师吗?如果真打起来,最终胜利会花落谁家?

这两个问题,《晋书》中有详细记载:《晋书·卷二·帝纪第二·景帝文帝》记载,司马懿的两个儿子性格难以调和,别说曹芳,就是诸葛亮复活,也难以将他们同时制服。连曹操的义子何晏也说:“只有司马子元(即司马师)能成就天下大业。”

在我看来,曹芳不签字是明智之举,至少保住了性命。即使是才华横溢的曹髦,也在司马兄弟面前无力抗衡。曹芳只有几个心腹和几位乐伶,与司马兄弟斗智斗勇,简直是螳臂挡车。

当然,认为曹芳即便杀了司马昭也无法击败司马师,这只是个人见解。司马昭和司马师是否真如鳌拜般难对付,因未爆发大战,谁也无法断言。

曹丕篡汉、三马争食槽、三国归晋,曹操、刘备、孙权费尽心血,最终却都成了他人的垫脚石。令人惋惜之余,也不禁让人思考:若曹操早早除掉司马懿,或者曹芳真能杀掉司马昭,谁才是最终一统三国的王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夏... 各位亲爱的读者,在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烦请先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确保您不会错过任何精彩内容,并...
原创 中...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篇章中,太监这一特殊身份的角色,承载了无数的故事与传奇。有一位太监,凭借其卓越的品德...
原创 她... 在朝堂之上,朱元璋坐在宝座上,周围文武百官齐聚一堂,气氛凝重。正当他准备颁发赏赐时,一位妇人却意外地...
原创 林...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她不仅以美貌和智慧双全而闻名,而且作为民国时期的传奇人物,...
原创 美... 美国看起来从不缺底气。 一个拥有11个航母战斗群、遍布全球80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掌握全球最先进作战...
原创 弹... 1943年,淮海地区的一个战场上,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和湿土的气息。四连的士兵们藏身于被炮火刚刚摧毁的农...
原创 西... 当欧洲人在凡尔登战场的纪念碑前默哀,当美国人在诺曼底登陆的影像里追忆往昔,他们或许没意识到, 隔着半...
原创 周... 阅读本文之前,衷心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我的新文章推送,也方便参与讨论与分享...
原创 刘... 《——【·前言·】——》 汉初国力虚弱、人口锐减,刘邦为了恢复人口,推出了一项“残酷奇招”:对15至...
原创 清... 文|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
原创 李... 在隋唐时期,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而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当属秦琼。秦琼曾是隋朝的一名普通士兵,他性格豪爽...
原创 古... 在中国的历史上,移民实边政策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治边战略,尤其在清朝时期尤为显著。清朝的移民实边政策既有...
战争作为文化的历史 图片由 Ancient Origins 提供,维基共享资源 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战士文化。它随时间和地...
原创 世... 提到国家的分裂,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战火纷飞与无尽的争斗,毕竟“分裂”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不...
原创 定...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书中人物之多令人咋舌,其中不乏身世显赫的英...
原创 山... 南合并了莱芜,也没有改变局面。那山东省会为何是济南,而不是青岛? 【山东】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
古玩骗局崩盘!年轻人用科技“反... 潘家园的夜晚灯火通明,却映照着两个割裂的世界。摊位前,年轻人举着手机拍摄“100块勇闯潘家园”的Vl...
原创 皇...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之所以能够享有如此高的评价,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他在抗击...
原创 夏... 翻开中国历史,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赫然在目:夏朝约470年,商朝554年,周朝更是以791年的国祚高居...
原创 刘... 自古英雄辈出,但真正能以德服人、以智励世的英雄却屈指可数。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以其神机妙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