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年,在回忆起西北“剿共”的经历时,张学良坦言:我宁可叛变
迪丽瓦拉
2025-09-25 05:01:29
0

1935年10月,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西北剿总副司令,而自己担任总司令,并授权张学良代行总司令的职权。此时,张学良在西北的权力可谓一手掌握,成为实质上的最高领导。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张学良处于权力巅峰,他内心却充满了委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感到如此不满呢?

张学良的根基在于东北军,这支军队最初由东北军阀张作霖所领导,其成员主要来自东北的保安部队和新军,早期被称为“奉军”。随着时间推移,东北军于1928年底进行易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隶属于南京的国民政府,并由张学良统领,因此也被简称为“东北军”。东北军由25个步兵旅、6个骑兵旅和10个炮兵团组成,兵力达到约30万人。可以说,东北军不仅是张学良家族的一笔丰厚遗产,也是他日后能够在华北一带横行无阻的重要资本。

1930年,爆发了震撼全国的中原大战。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人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展开了激烈的混战。作为东北军的领导者,张学良在战争初期宣布中立,表示东北军将不参与这场战争。但对于这支30万大军,无论是哪一方都不可能完全忽视其影响力。在战争逐渐胶着的阶段,蒋介石和阎锡山等人都深知,若能获得张学良的支持,胜算就会大增,因此他们开始千方百计拉拢张学良。

为了争取张学良的支持,蒋介石首先向其汇款200万元,并表示将北方的政治事务交给张学良处理,同时任命他为国民政府陆海军副司令,要求东北军出兵。然而,张学良并没有立刻响应,反而发出了通电,建议各方撤军并设立缓冲区。此后,蒋介石再次提高条件,按照张学良的要求,派遣宋子文汇款500万元,并筹集公债1000万元。张学良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口头承诺,表示若蒋军能够攻下济南,东北军将出兵支援。

然而,就在这一关键时刻,蒋介石与张学良之间发生了一场风波——马廷福事件,几乎让两人关系破裂。当时,蒋介石见张学良迟迟未出兵,便派人收买东北军中低级军官,希望借此影响张学良的决策。然而,蒋派来的中间人误解了蒋的意思,以为蒋介石要借此机会策动东北军内部的分裂,因此收买了东北军将领马廷福。然而,马廷福的叛变计划被东北军将领于学忠察觉,并提前将这一消息传递给张学良。张学良随即将马廷福及其同伙逮捕,并及时挫败了这一阴谋。

事件发生后,张学良的亲信和部下纷纷建议他与蒋介石彻底决裂,但张学良收到蒋介石亲自发来的解释电报后,决定放下个人恩怨,选择了“搞大团结”。尽管这场风波未进一步升级,但它对张学良的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直接导致了他迟迟未让东北军入关的原因。

到了9月18日,张学良终于决定不再保持中立,派遣于学忠、王树常率领东北边防军第1军和第2军共9个精锐旅,约10万人入关。这一决定让中原大战的战局迅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冯玉祥和阎锡山的防线很快崩溃,蒋介石最终成为中原大战的胜利者。张学良在这场战斗中不仅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还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然而,在中原大战结束后,张学良并没有立即将东北军撤回。为了应对石友三的反蒋反张武装,张学良再次调动了东北军的步兵3个旅和炮兵2个团,共计8万人入关,这使得东北的防线出现了兵力空缺。而随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蒋介石急于“剿共”,下达了不抵抗命令,导致东北迅速沦陷。

面对东北沦陷,东北军驻关内的将士纷纷愤慨,要求“打回老家,收复失地”,而未入关的部分东北军则选择了自发抵抗,也有一部分选择了投降日军。这一局面进一步加深了张学良内心的失望和愤怒。随着日军的侵略,蒋介石对东北军的支持逐渐消失,张学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此时的东北军只剩下16万兵力,而在经历了劳山、榆林桥和直罗镇三次战役后,损失惨重。蒋介石不仅没有对东北军进行任何补给,反而削减了其兵力和军饷。张学良深感不满,甚至多次表示:“这仗没法打了!”他感到自己对中央的忠诚没有得到回应,中央对东北军的态度也极为冷淡。张学良在晚年回忆时,深感痛心:“当时,我对中央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中央却没有真正关心我们。”

对于东北军的损失,张学良曾经提到:“我想补充兵力,却没有得到任何支持。对于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中央连一点抚恤金都没有拨给,除了我个人拿出一部分钱外,什么也没有。”他愤愤不平地说:“那时候,很多士兵的家都在东北,他们上哪儿去领抚恤呢?”

此外,张学良也十分生气蒋介石对东北军的偏见,认为他所领导的东北军被视为“干儿子”,而那些亲近蒋介石的部队却能得到优待:“军队减员了,不许再招兵。蒋介石不仅没有补充我们的兵力,还偷偷地让胡宗南招兵。这种做法怎么能行?”这让张学良感到非常愤怒。

最终,张学良的内心彻底崩溃,认为自己已经无路可走。在这种困境下,他决定联合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抗日。虽然蒋介石被迫答应联合抗日,但依旧未能原谅张学良,将其软禁起来。

晚年,回忆这些历史时,张学良始终充满了对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愤怒。他认为,蒋介石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最终也被历史所淘汰。蒋介石带着国民党余部,孤立无援地呆在台湾,继续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关... 关羽失去荆州的事件,一直以来被人们提及,大家也纷纷议论其“轻敌”之失。虽然从军事角度来看,关羽对曹魏...
原创 宋... 岳飞,这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以“莫须有”的罪名,在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
原创 阿... 这两年,俄罗斯手里的牌打得越来越紧,乌克兰那边迟迟收不了场,北约步步紧逼,远东经济也已经撑不住了。有...
原创 刘... 刘备临终时,面对日益衰弱的身体,身处白帝城的他已经无法再统领蜀汉。生命走向尽头,他深知自己将无法再亲...
原创 湖... 三国时代,风云激荡,英才辈出。在这片英雄辈出的历史舞台上,若要论及最为出类拔萃的战将,无疑关羽当之无...
原创 隆... 在古代中国,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代表了帝王对国...
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壹圆银币简介 一、历史背景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为统一货币制度,决定铸造新式银币,以取代清末流通...
原创 死...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各种实力强大的将领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着悲壮与荣光。然而,往往在权力的斗争中,这些...
原创 赵... 赵云在长坂坡的英勇表现无疑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大亮点,他单枪匹马大闹曹军阵营,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
原创 商... 在中国古代史中,商汤灭夏被誉为一项辉煌的历史成就,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然而,当我们翻开古老的甲...
原创 清... 清朝的八旗制度,作为其军事和行政体系的核心支柱,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维护国家稳定与政权力量的关键。然而,...
原创 东... 高欢原本出身于怀朔镇兵户之家,后参加杜洛周、葛荣的起义军。普泰元年(531年),高欢起兵于信都,带兵...
原创 商... 商汤灭夏这一历史性事件,标志着夏朝的终结和商朝的崛起,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改变...
不可思议!李氏朝鲜科举的难度居... 因为微信推荐机制的更改 如果您喜欢敝号 请进入敝号页面点亮“星标” 文/广成子 李氏朝鲜向明朝学习,...
原创 唐... 在唐朝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中,李世民的众多兄弟结局悲惨,但有一人却在这场腥风血雨中幸存下来,他不仅安然...
理论宣讲丨范县开展“文明探源我... 7月22日,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在范县拉开帷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马俊才带来《河南在中国新石...
原创 朱... 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以其草根出身和在政治上的冷酷手腕,成就了非凡的历史地位。自幼贫困,他的家...
走进山西博物院“山河永固”展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在...
原创 郭... 1949年,蒋中正兵败下野,开始了他与台湾的长期征途。而在中国大陆,郭汝瑰这个名字开始进入了历史的风...
原创 满... 在几百年前的某一天,黄昏的天色显得异常昏暗,寒风凛冽。那时,来自北方草原的满族和蒙古族悄然崛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