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年,在回忆起西北“剿共”的经历时,张学良坦言:我宁可叛变
迪丽瓦拉
2025-09-25 05:01:29
0

1935年10月,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西北剿总副司令,而自己担任总司令,并授权张学良代行总司令的职权。此时,张学良在西北的权力可谓一手掌握,成为实质上的最高领导。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张学良处于权力巅峰,他内心却充满了委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感到如此不满呢?

张学良的根基在于东北军,这支军队最初由东北军阀张作霖所领导,其成员主要来自东北的保安部队和新军,早期被称为“奉军”。随着时间推移,东北军于1928年底进行易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隶属于南京的国民政府,并由张学良统领,因此也被简称为“东北军”。东北军由25个步兵旅、6个骑兵旅和10个炮兵团组成,兵力达到约30万人。可以说,东北军不仅是张学良家族的一笔丰厚遗产,也是他日后能够在华北一带横行无阻的重要资本。

1930年,爆发了震撼全国的中原大战。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人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展开了激烈的混战。作为东北军的领导者,张学良在战争初期宣布中立,表示东北军将不参与这场战争。但对于这支30万大军,无论是哪一方都不可能完全忽视其影响力。在战争逐渐胶着的阶段,蒋介石和阎锡山等人都深知,若能获得张学良的支持,胜算就会大增,因此他们开始千方百计拉拢张学良。

为了争取张学良的支持,蒋介石首先向其汇款200万元,并表示将北方的政治事务交给张学良处理,同时任命他为国民政府陆海军副司令,要求东北军出兵。然而,张学良并没有立刻响应,反而发出了通电,建议各方撤军并设立缓冲区。此后,蒋介石再次提高条件,按照张学良的要求,派遣宋子文汇款500万元,并筹集公债1000万元。张学良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口头承诺,表示若蒋军能够攻下济南,东北军将出兵支援。

然而,就在这一关键时刻,蒋介石与张学良之间发生了一场风波——马廷福事件,几乎让两人关系破裂。当时,蒋介石见张学良迟迟未出兵,便派人收买东北军中低级军官,希望借此影响张学良的决策。然而,蒋派来的中间人误解了蒋的意思,以为蒋介石要借此机会策动东北军内部的分裂,因此收买了东北军将领马廷福。然而,马廷福的叛变计划被东北军将领于学忠察觉,并提前将这一消息传递给张学良。张学良随即将马廷福及其同伙逮捕,并及时挫败了这一阴谋。

事件发生后,张学良的亲信和部下纷纷建议他与蒋介石彻底决裂,但张学良收到蒋介石亲自发来的解释电报后,决定放下个人恩怨,选择了“搞大团结”。尽管这场风波未进一步升级,但它对张学良的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直接导致了他迟迟未让东北军入关的原因。

到了9月18日,张学良终于决定不再保持中立,派遣于学忠、王树常率领东北边防军第1军和第2军共9个精锐旅,约10万人入关。这一决定让中原大战的战局迅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冯玉祥和阎锡山的防线很快崩溃,蒋介石最终成为中原大战的胜利者。张学良在这场战斗中不仅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还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然而,在中原大战结束后,张学良并没有立即将东北军撤回。为了应对石友三的反蒋反张武装,张学良再次调动了东北军的步兵3个旅和炮兵2个团,共计8万人入关,这使得东北的防线出现了兵力空缺。而随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蒋介石急于“剿共”,下达了不抵抗命令,导致东北迅速沦陷。

面对东北沦陷,东北军驻关内的将士纷纷愤慨,要求“打回老家,收复失地”,而未入关的部分东北军则选择了自发抵抗,也有一部分选择了投降日军。这一局面进一步加深了张学良内心的失望和愤怒。随着日军的侵略,蒋介石对东北军的支持逐渐消失,张学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此时的东北军只剩下16万兵力,而在经历了劳山、榆林桥和直罗镇三次战役后,损失惨重。蒋介石不仅没有对东北军进行任何补给,反而削减了其兵力和军饷。张学良深感不满,甚至多次表示:“这仗没法打了!”他感到自己对中央的忠诚没有得到回应,中央对东北军的态度也极为冷淡。张学良在晚年回忆时,深感痛心:“当时,我对中央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中央却没有真正关心我们。”

对于东北军的损失,张学良曾经提到:“我想补充兵力,却没有得到任何支持。对于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中央连一点抚恤金都没有拨给,除了我个人拿出一部分钱外,什么也没有。”他愤愤不平地说:“那时候,很多士兵的家都在东北,他们上哪儿去领抚恤呢?”

此外,张学良也十分生气蒋介石对东北军的偏见,认为他所领导的东北军被视为“干儿子”,而那些亲近蒋介石的部队却能得到优待:“军队减员了,不许再招兵。蒋介石不仅没有补充我们的兵力,还偷偷地让胡宗南招兵。这种做法怎么能行?”这让张学良感到非常愤怒。

最终,张学良的内心彻底崩溃,认为自己已经无路可走。在这种困境下,他决定联合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抗日。虽然蒋介石被迫答应联合抗日,但依旧未能原谅张学良,将其软禁起来。

晚年,回忆这些历史时,张学良始终充满了对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愤怒。他认为,蒋介石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最终也被历史所淘汰。蒋介石带着国民党余部,孤立无援地呆在台湾,继续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我国的酿酒历史非常悠久,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酿酒时间已经超过4000年。而通过考古学发现的酿酒器皿可以推...
原创 他... 历史上,女性作为摄政王管理朝政并不罕见,但只有武则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基称帝的女性。武则天深...
原创 淮... 1948年12月9日,黄维指挥的第十二兵团在面临险境时,发生了一件令他愤怒的事——大王庄失守了。这个...
原创 史... 古代历史中,有许多英明神武的皇帝,他们的事迹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然而,在这些伟大的帝王背后,也有一些贤...
原创 1... 说起斯大林,大家都知道他是世界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在上世纪前半叶。他的决策和行动不仅深刻影...
原创 慈...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是清朝晚期的实际掌权者,也是除武则天之...
原创 王... 今天我们将详细讨论王明的后代,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中的背景和发展。值得指出的是,尽管王明为中国的解放事...
原创 三...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三国乱世,姜维就像是一颗璀璨而又悲壮的明星,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了一道震撼人心的轨迹。...
原创 南... 从成吉思汗时代起,蒙古铁骑便驰骋沙场,几乎无敌于世,他们像狂风暴雨般席卷了欧亚大陆。在这个过程中,许...
原创 三...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那个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将领。除了近身作战的勇士之外,远程射手在战场上也扮演...
原创 明...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关于明清时期没有丞相一职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明朝初期的十二年...
原创 一... 诸葛亮的《隆中对》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会背的一段话: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
原创 刘...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嫡子和长子通常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如果皇后没有儿子,那么皇长子便是...
原创 朱...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回顾自己从一个普通百姓,通过数十年的奋斗,最终成为...
原创 如... 要谈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关羽北伐襄樊之前,荆州的归属情况。 东汉时期,荆州下辖南阳、南郡、江夏、...
原创 多... 在清朝的历史中,多尔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去世,而他的儿子,后来的顺治...
首届边疆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云... 中新网云南新闻11月16日电 (陈静)11月14日至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闻...
原创 商... 商鞅变法,大家都不陌生。这项变法让长期被东方六国欺负的秦国迅速崛起,成为强大的秦朝,并最终完成了统一...
原创 夷... 在夷陵之战之后,刘备领导的蜀汉军队经历了从胜利到败退的剧烈变化,原本积累的强大军事实力瞬间化为乌有。...
原创 日... 日本为什么敢跟中国叫板?他是真想跟中国决一高下吗?其实你们都想错了,其实日本的真实意图不再跟中国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