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抗联无奈退入苏联,苏军军官的一番话,引起了周保中的高度警觉
迪丽瓦拉
2025-09-25 05:04:01
0

在日本侵略东北后,东北的各界纷纷掀起了抗日的热潮,数不清的东北青年投身于抗日战斗,誓言要将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家园。各地的抗日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队伍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东北抗日联军的雏形。由于形势的变化和抗日情绪的高涨,至1936年,抗联已发展为11个军,拥有3万余人的强大兵力。然而,随着战局的不断恶化和外部援助的缺乏,到1939年底,抗联的兵力已经锐减至不足2000人。

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抗联如何自处成为了当务之急。关键时刻,周保中提出了一个决定性的建议:“到北边去”,而北边,就是苏联。迫于局势的压力,抗联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被迫撤入苏联。

但撤入苏联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令所有抗联将领都感到极度不安的事情。在一次由苏联远东军区部长瓦西里主持的会议上,瓦西里的一番话让所有在场的抗联将领,包括周保中在内,心生警惕。会议的气氛一时变得异常紧张,最终,周保中甚至怒不可遏地发飙。那么,瓦西里到底说了什么?为何周保中会有如此反应?这一切还得从抗联撤入苏联后说起。

曾几何时,抗联从未想过会走到必须撤入苏联的地步。最初,抗联在成立之时,凭借其3万多精锐兵力,信心十足,认为赶走日本侵略者不过是时间问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残酷超乎想象,尤其是在兵力和资源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日军入侵东北时,投入的兵力极为庞大,起初就有25万兵力,随后逐年增加。到1938年,日军在东北的兵力已增至50万人,而到1940年,更是达到了75万,再加上伪军的参与,抗联的处境愈发艰难。相比之下,抗联的最高兵力也不过3万,面对如此悬殊的差距,抗联的处境愈发危急。

除了兵力上的巨大差距,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是抗联战士们面临的一大挑战。东北的严寒冬季,气温可降至零下三四十度,常人难以承受。为了在战斗中生存,抗联战士们不得不忍受严寒的折磨。在深山密林中与敌人周旋时,他们不得不轮流背靠背取暖,生怕睡去后因寒冷而丧命。一位老战士曾回忆,晚上睡觉时,彼此背靠着背,轮流保持清醒,以免因寒冷致命。

更为严重的是物资匮乏。日军不仅压缩了抗联的活动范围,还通过设立“讨伐队”进行围剿,同时实行了“归屯并户”的政策,将民众集中在几个大屯子里,严密监视,防止其支持抗联。这一切极大切断了抗联的物资补给和与外界的联系,导致抗联陷入了极度孤立的境地。由于长期无法获得信息,抗联甚至无法了解敌人的动态,更无法接收到党中央的指示,许多原本坚定的抗联战士因极端的困境选择脱离队伍,其中一些更是投降敌人,背叛昔日的战友。最终,抗联的队伍不仅面临严峻的战斗,还要忍受叛徒的出卖,许多优秀的将领因此英勇牺牲。

到了1939年末,抗联的形势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队伍的人数减少至不足2000人。这个时候,抗联与党中央彻底失去联系,生死未卜。尽管当时的抗联领导人曾多次尝试联系国内的组织,甚至在1936年组织第一路军西征,企图打破敌人封锁,但依然未能成功,巨大的伤亡也让这一计划彻底失败。

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周保中提出了撤入苏联的建议。此时的抗联已处在绝境中,选择撤退成了唯一的出路。在撤入苏联的初期,抗联通过与苏军的谈判,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希望苏联提供训练和休整的场地,并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苏联当时并未拒绝,答应了这些请求,但背后隐藏着另一层目的。众所周知,苏联在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之前,极度怀疑日本的扩张,因此对日本在东北的活动极为关注。苏联需要借助抗联的力量来获取更多的情报,尤其是敌人的动态,因此,抗联的存在对苏联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随后的几个月里,抗联的主力部队被安排在了伯力和海参崴附近的营地中,条件虽然不尽如人意,发放的是苏军的旧军服,住宿在帐篷中,但相比之前,至少有了安定的生活条件。抗联战士们的处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他们依旧没有忘记自己身上的使命——继续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

尽管条件有所改善,但与苏联军队的接触依然充满了摩擦和矛盾。特别是在与瓦西里的接触中,周保中等人对苏联方面的不作为感到愤怒。1940年11月,瓦西里在会议上宣布,苏联将派遣军方代表与抗联会面。抗联将领们激动万分,期待着能与党中央重新取得联系。然而,会议当天,瓦西里却告知抗联代表,苏联军方代表无法出席,且从此无下文。这一举动让周保中等人愤怒不已,他们决定以抗联党委的名义给瓦西里写信,表示今后所有行动必须经过抗联的批准,苏联不应干涉。

瓦西里接到信后,愤怒至极,认为抗联应该听从苏联的指挥,甚至在会议上公开表示:“你们抗联的党组织,今后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一句话激怒了周保中,他当场站起,愤怒地回应:“瓦西里同志,你的意见我们无法接受,这简直太过分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联战士的坚持最终得到了回报。1945年8月,苏联红军在东北战场的胜利,给了抗联部队回归的机会。周保中带领抗联队伍重返东北,与党中央的联系得以恢复。尽管在过去的近十年里,抗联曾陷入过孤立和困境,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周保中在沈阳与彭真见面时,详细汇报了抗联的艰辛历程,眼泪和感慨交织,彭真也深感痛惜,表示东北抗联的十四年苦战,是三大最为艰难的战斗之一。

如今,抗联终于回到了组织的怀抱,战士们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无论今后的战斗多么艰难,他们都将毫不畏惧,继续为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岳... 岳钟琪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汉臣,虽说在那个时代,汉人能够掌握实权的机会十分稀少,而大多数兵权都掌握在满...
原创 天...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一直吸引着全国人民的目光。这幅画像不仅是新中国历史的象征,也...
原创 古... 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众多,特别是元朝和清朝这两个时期,均为外族统治中原。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在占...
原创 少... 在佛门圣地少林寺,曾有一位备受尊崇的人物——释永信。多年来,他人前是备受敬仰的高僧,引领少林寺走向国...
原创 玉...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慈禧太后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且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她的一生充满了波澜壮阔的政治...
原创 网... 在网络上曾流传着一段广为人知的所谓秦始皇登基诏书,其中有一段引人注目的话:“朕亡,亦将化身龙魂,佑我...
原创 朱... 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孙若微这一角色塑造了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形象,她是靖难之役中丧命大臣的遗...
原创 唐...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一个时代的运气,真的会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就说唐玄宗吧,前半辈子活得像开了挂...
原创 东...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典型的奴隶制王朝,它们分别是夏朝、商朝和周朝。这三大王朝都颇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原创 满... 在她的传奇一生中,满都海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她不仅是蒙古大汗的妻子,更是成吉思汗血脉的捍卫者。为了...
原创 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人物的命运常常因周围的环境、个人的性格和行事风格而发生微妙变化。郑耀先,军统局...
原创 8... 在许多中学的历史课堂上,老师在讲解苏联历史时,往往会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这三个名字...
原创 晚... 晚清时期,李鸿章的名声响亮,他作为一位重臣,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和资源。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位曾经...
让证据说话:甘肃正宁黄帝冢辨伪... ——基于历史地理与考古学的综合考辨 文/福安 一、文化厚土:正宁的历史地理坐标 陇东正宁,一片被中华...
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 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每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都镌刻着团结奋斗的深深印记。从嘉兴南湖红船的星星之火到延安...
原创 释... 从白马寺方丈调任少林寺住持,表面上看是高升,实际上是降级。因为白马寺是咱们第一座官办佛寺,历史悠久,...
原创 刘... 刘濞(前215年-前154年),沛县(今属江苏)人。汉高祖刘邦之侄,刘仲之子。西汉宗室,诸侯王。在古...
原创 宋... 宋朝的宗室制度一直以来都引人注目,因为它严格且独特。许多人可能不清楚,尽管宋朝持续了近三百年,却仅有...
原创 连...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历史小说中,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总是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最为著名的“空城计”便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