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大顺朝廷,从入主北京,到被清兵赶出北京,前后历时四十多天。后世对于李自成的评价很复杂。不过,我作为阶级史观的信奉者,是坚持认为李自成的反抗有理的。
那么,为什么李自成的大顺朝如此不堪一击?
个人认为:
1、环境恶劣
李自成的大顺朝面临的环境十分恶劣:李自成入主北京以后,认为自己主要的对手是明朝残余势力(南明)。
其实客观来说,李自成是知道关外清国的存在的:崇祯帝在位期间,明廷不断从民间搜刮财富充当军饷,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于和清兵打仗用的。
当然,李自成也未必不知道关外“东虏”对大顺朝的危害:明清时期民间文学十分发达,李自成也肯定听过杨家将抗辽、岳飞抗金的故事,民间话本里,关于番邦图谋中原的故事也比比皆是。而且李自成即便再没文化,也该知道,大明朝之前的朝代是元朝。而元朝就是胡人入主中原。
所以,我们实实在在找不到理由来认为,李自成不知道有个清国存在,更不知道清国的危害性。
对于这些李自成其实更多是无奈。
李自成虽然大军进入北京,并且在黄河流域确立统治。但是在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奉行明朝旗号的。和关外清国相比,南明才是大顺朝最大的隐患:李自成不敢确定清国肯定会趁机进攻大顺朝,但是他敢肯定,南明方面对大顺朝不怀好意。
事后的历史走势也证明了李自成的判断:那就是清国当时本来自顾不暇——皇帝皇太极刚死,新皇帝顺治帝还是小孩。清国也不大清楚中原的具体局势。但是,南明朝廷那边,倒是绞尽脑汁打算搞死李自成。
后来的历史走向就是:清兵在明朝大将吴三桂的引领之下进入关内。而南明朝廷趁机袭击李自成。大顺朝在明兵和清兵的联合暴打之下,土崩瓦解。
这种南北夹击局面,一定程度影响了大顺朝的寿命。
2、统治不成熟
当然,关于大顺朝的迅速崩溃,还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统治成熟性的问题。
其实处于南北夹击情况下,坚持战斗的例子也有:那就是金朝。金朝后期,金廷同时和西夏、蒙古、南宋三方开打,尤其是金宣宗在位期间,金兵同时三方开打,但即便如此,金廷还坚持了二十年左右的时光。
而大顺朝在面对南北夹击的局面下,快速崩盘,原因就在于统治不成熟。
首先,李自成本身对于如何用大顺朝廷来取代明廷治理华夏本身就没啥心理准备。所以李自成的这个皇帝做的很突兀;
其次,大顺朝本身也不具备治理北方的能力:不论是民政还是财税,大顺朝始终都没有上正轨。用创业视角来看,好比李自成虽然挂了个XX公司的牌子,但运营模式还是摆地摊。这无疑很扯淡。同时,李自成的很多政策,也触怒了顺朝统治区的士绅精英。这导致顺廷彻底失去了正规化的可能。
第三,认同度问题。金廷统治中原近百年,中原地区虽然反对金廷的不少,但是认同金廷的人也是有的。而顺朝的出现宛如流星一样,北方地区百姓对顺朝没啥感情,也没啥认同感。所以当清兵以“帮明朝复国”的名义杀入中原的时候,顺朝还真无法争取民间的支持和响应。
因此综合以上的内容,可以归纳为顺廷的统治不成熟。
3、结语
不管现在的人如何诟病李自成,我始终相信:李自成的反抗精神是伟大的。
当然,李自成的能力有限,所以造成了顺朝的悲剧。
我个人觉得,后世赞颂李自成,赞颂的也只是李自成的反抗精神,而非大顺朝的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