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韩国的网络上时不时可以看到一些言论,声称他们的景福宫规模大于北京的故宫,并且是在历史上更早建造的。他们甚至主张北京故宫是仿建自景福宫,认为自己是亚洲的第一。然而,这种说法常常得到少数国人的赞同,尤其是当他们看到相关的建造历史时,难免会心生疑问。实际上,尽管景福宫的建造时间确实比北京故宫早,但许多人并未意识到,在建造北京故宫期间,中国的南京故宫已经存在,且其规模更加宏大。
北京故宫,也称作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主要的设计依据是当时的南京故宫。这座庞大的皇宫在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正式竣工,成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整体建筑有超过8700间房屋,金黄色的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象征着皇权的辉煌。
相比之下,首尔的景福宫则始建于1395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当时的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1592年,丰臣秀吉率领日本军队入侵,王室被迫逃离,景福宫在此次战争中被焚毁,之后重建的面积达到57万平方米,房屋数量也增加到500多间,主色调为丹青色。景福宫的名字源自《诗经》中的“景福”二字,王宫的建设严格遵循当时的宗藩关系及亲王规制,意在区分于中国的皇宫风格。
南京故宫的建造可追溯至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而在明朝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时基本完成。这座位于明朝京师应天府(即南京)的皇宫,总面积达到101万平方米,是中世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誉为“世界第一宫殿”。它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代表,充分展示了严谨的礼制和秩序。然而,在朱元璋去世后,其孙子朱允炆即位后,由于削权政策引发了燕王朱棣的反叛,导致朱元璋的皇宫在1398年被大火吞噬,经过朱棣的修复,他在1421年还是决定迁都北京,并入驻新修建的北京皇宫,也就是后来的北京故宫。自此,南京故宫人去楼空,昔日的辉煌荡然无存。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故宫的建筑形式不仅影响了北京故宫的设计,还对韩国的景福宫、越南的顺化紫禁城以及琉球的首里城等宫殿的布局和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尽管韩国景福宫的建造时间比北京故宫早,但其规模和设计等级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无论是从结构复杂性还是建筑气势上来看,景福宫都显得逊色许多。令人不解的是,韩国人是否真的对这段历史无知,还是故意选择性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