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故宫遗址启动主动性考古发掘
迪丽瓦拉
2025-09-25 15:05:11
0

2025年7月,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内划定一片围挡区,考古工作者在此开启对华盖殿遗址的科学探寻。这座曾作为明朝政治礼仪核心舞台的殿宇,其格局深刻影响了后世紫禁城的营建。此次发掘不仅有望揭开明故宫核心区的神秘面纱,还将在学术研究、遗产保护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我们深入了解明朝历史打开新的窗口。

航拍南京明故宫遗址午朝门公园 图片来源/中新网

中世纪最大宫殿的现代困局与突围

南京明故宫,这座始建于1366年的宏伟宫殿群,曾被传教士利玛窦惊叹为“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共54年的皇宫,它不仅是北京故宫营建的蓝本,其宫城轴线与全城轴线重合的规划模式,更是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营造的新纪元,对后世影响深远。

然而,辉煌之下暗藏隐忧。宫城选址于燕雀湖低洼水域,虽经大规模填湖筑基,建成后却饱受地基沉降之苦,形成了“前昂后洼”的不利格局,晚年朱元璋甚至因此萌生迁都之念。更令人扼腕的是,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战火摧残及城市变迁,至近现代,昔日壮丽的宫殿群地表遗存已极度稀少。如今遗址公园内仅存的零星石础与残垣,难以支撑对核心区布局与建筑工艺的深入研究。

但明故宫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从未被忽视。2021年,它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2023年又入选第一批江苏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项目。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文物保护政策,推动明故宫遗址的考古工作。此次主动性考古发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故宫博物院、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展,旨在系统研究遗址格局,解决核心区布局分布、建筑工艺等关键信息缺失的问题,这对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都城演变、明代政治文化等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

科技考古与双城联动

在推测的华盖殿位置西侧区域,一场融合前沿科技与跨地域协作的考古行动正在精密展开。本次发掘严格遵循“中轴对称原则和最小干预原则”,力求在获取关键信息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珍贵的遗址本体。

三维建模技术是本次发掘的核心科技手段之一。通过RTK测量仪精确捕捉每一块基础构件的三维坐标,配合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无接触式毫米级精度数据采集,考古团队得以构建遗址的精准数字化模型。这不仅能让遗址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以直观立体的方式即时呈现,更为后续的深入研究、虚拟复原提供了永恒的数据基石。土壤浮选技术则如同为土壤“过筛”,它能高效筛选出其中微小的植物种子、炭化颗粒等有机遗存。这些不起眼的“时间胶囊”,将为还原明初宫廷周边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模式乃至皇室生活细节,提供意想不到的关键线索。

同时,本次发掘开创了南京与北京故宫的“双城联动”研究模式。江苏省积极搭建平台,促成故宫博物院、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深度合作。南京明故宫作为北京故宫的蓝本,二者在建筑规制、功能布局上存在诸多关联。通过对南京明故宫遗址的考古发掘,与北京故宫现有研究成果相互印证、对比分析,能深化对明清都城整体规划理念、建筑传承与演变的认识。江苏省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两地考古团队、专家学者的交流互动,推动学术研究迈向新高度,为解开明清宫廷建筑与政治文化的深层密码提供新路径。

从地下遗存到文化地标

本次发掘虽聚焦华盖殿一隅,却承载着破解明故宫核心区格局的学术使命。作为中期考古计划的首阶段任务,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后续奉天殿、谨身殿的探寻。通过厘清三大殿的空间关系与建筑细节,学界有望实证明初宫室“前朝后寝”的礼制规划,填补中国古代都城制度演变的关键缺环。

在遗产保护方面,发掘成果将直接服务于遗址保护规划的制定。地基沉降曾是困扰明故宫的历史难题,现代岩土工程技术结合考古发现的建筑基础数据,可为遗址加固提供针对性方案。而三大殿位置的确认,将使南京明故宫作为“明清官式建筑源头”的价值更加凸显,为联合北京故宫、凤阳明中都与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基础。

文化活化层面,江苏省将借助现代科技,打造数字展示场景。沉睡的历史将借科技之力“活态重生”。借鉴安徽博物院“安博智时空”数字展厅的经验,明故宫遗址公园可构建沉浸式展示系统:通过虚拟现实重现填湖筑宫的浩大工程,用三维动画演绎华盖殿内皇帝接受朝拜的礼仪场景。遗址公园当前仅对发掘区局部围挡,保持开放状态。未来可规划考古研学路线,让公众近距离观察科学发掘过程,使文化遗产从学术实证走向公众认知。

南京明故宫遗址的瓦砾之下,埋藏着一部明王朝的都城肇始史。本次发掘揭示的华盖殿基址,将是解读明代宫室制度的“钥匙”。当三维扫描仪的点云数据汇入数据库,当北京与南京的宫殿平面图在学术会议上并置比较,中国都城考古学将开启“双城记”的新章。站在围挡外观望的市民或许难以想象,脚下5米深处,朱元璋曾踏着沉降的地基走向宝座,留下未能迁都的遗憾。而今,科技与学术的力量正将这座“中世纪世界最大宫殿”的故事重新拼合完整,在新时代焕发出永恒的光彩。

文/李诗睿

资料来源:南京零距离、央视新闻、中新网、新华网江苏频道、故宫博物院官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遵...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后,开始了漫长的长征。刚开始时,由于“左倾”...
新书推荐丨卢连成著《西周史与考... 专业文史哲 注:(“弓鱼”为一字,读yú,下略) 新书推荐 《西周史与考古论集》 中国商周考古...
原创 夏...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王朝迁都并非常见现象,尤其是在定都之后更少会发生。比如,明朝的朱棣迁都北京,尽管...
原创 2... 在两千多年前,司马相如用简短的十三个字写下了一封休书,意图结束一段曾经激烈的爱情故事。这封简短的信件...
原创 清... 在清朝前期,咱们国家的经济可是一片繁荣的景象,那时候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着相当亮眼的表现。今天...
原创 明... 在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根深蒂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这种社会背景催生了许多特权阶层的出现,他们在...
原创 日... 在二战接近尾声时,日本的命运正面临绝望的转折。即使在投降的决策即将落定之时,一群年轻的军官却决定要反...
原创 2...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彻底覆灭,封建体制随之走向了终结。然而,与许多...
原创 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0年,震惊世界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清朝在这一场战争中惨...
原创 靖... 靖康之耻,无疑是北宋历史中的一大耻辱,它给南宋的军民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尤其是那些具有骨气的武将们...
原创 蒋... 蒋介石身边曾有三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孙立人、薛岳和白崇禧,他们各自在军事才能和战功上均无可挑剔。可惜的...
原创 秦... 在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秦国凭借其卓越的军事力量逐渐崛起,成为最为强盛的国家之一。而其中,两位名将白起...
原创 东... 刘秀,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中几乎无人不知。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位后来开创东汉王朝的帝王,最初并没有显赫的...
原创 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的竞争与内政纷争相互交织,各国的王室为了争夺继承人而展开了激烈的权力斗争。这一时...
原创 他... 最近,网络上流行起一句颇为轰动的口号:“朕的大清都亡国了。”这句话多用于各种搞笑的表情包中,调侃那些...
原创 年... 孙中山先生被历史铭记为推翻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领袖,他的一生几乎全部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孙中山不仅是一个...
原创 古... 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县级行政单位一直是基层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尽管影视作品中常常描绘威风凛凛的知县大...
原创 清... 东三省总督 东三省总督的职务在清朝的九大总督中存在的时间最短,因为东北地区作为满洲的发源地,最初并...
原创 蒋... 引言: 民国时期,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政权更迭、战乱不断,这个时期不仅诞生了许多风云人物,也让一些历史...
原创 清...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历了千年的变迁,历史上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里,无数的王侯将相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