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墩 跨越2000多年的发现!
4月16日,航拍的武王墩考古发掘现场。
武王墩出土的铜方鉴和钫。
3月13日,工作人员进行椁盖板揭开工作。
4月16日,宫希成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进展工作会上介绍考古进展。
4月16日,宫希成向记者介绍武王墩考古发掘情况。
4月16日,工作人员对发掘出土的器物进行保护研究。
4月16日,记者在武王墩考古发掘现场采访。
4月16日,在武王墩考古实验室,记者拍摄发掘出土的漆器。
4月16日下午,在淮南市三和镇徐洼村,车辆鱼贯穿入青青小麦深处的一处封闭大院内,这里就是武王墩考古发掘现场。一座战国晚期楚国王墓的传说,在这里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
数十位记者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棚外等候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大家围拢到他身边,在他的身上挂满了各类收音设备。他笑着说:“从未见过这种阵势。”
武王墩考古发掘启动以来,宫希成不知拒绝了多少媒体的采访,这是4年来的第一次媒体开放日。他一边领着大家往发掘现场的棚内走,一边介绍。墓室口边长约51米,位于21级台阶之下,此时虽然没有工作人员在忙碌,记者却仿若感受到2000多年前这里的人山人海。
今年3月,武王墩开始进行文物提取,首先是对3层443块椁盖板的揭开。在发掘现场,五六位工作人员才能抬起一块椁盖板,经过精心包裹再由吊车运到一边,有的椁盖板重量超过1吨,不知2000多年前的工匠又是如何完成的分割、运输与安装?仅这样简单一环,便能看出墓主人的非同一般。
墓的主人到底是谁?媒体关注的焦点也在于此。在4月16日上午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进展工作会上,有媒体向宫希成抛出了这个问题,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为什么不愿意过早地讨论这个问题?如果把墓主人跟一个具体的人物对应起来,需要我们找到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证据,从现在的发掘进程来说,离我们能够全面了解里面的内容还差得很远,现在时间和精力主要集中在能够安全地把现场的文物资料记录下来。这个墓主人具体是哪一位,我们现在还没有拿到证据。”
因墓室环境变化,器物的提取需要争分夺秒,目前提取的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已超千件。在这次考古发掘中,考古探测、文物提取、多学科研究、现场保护等应用了多项科技手段,并建立了武王墩考古综合管理平台。除了现场常驻的数十位工作人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单位也都参与了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
2000多年前,众多工匠不舍昼夜辛苦营建,庞大工程因人而建、依人而成;2000多年后的发掘、整理、解释紧张而漫长,仍然是人的活动、人的故事。武王墩的考古发掘还在路上,记者的采访也未完待续。
本报记者 徐旻昊 摄影报道
下一篇:过曾国藩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