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魏国投奔而来的商鞅,凭什么被秦孝公重用?
迪丽瓦拉
2025-09-25 17:02:52
0

商鞅离开魏国,前往秦国的决定,现如今几乎成为了历史学界的一个经典讨论话题。主流观点认为,商鞅之所以选择远离富庶且强大的魏国,去到贫穷且相对落后的秦国,是因为他有着远大的理想,想要在秦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个解释听起来似乎很有吸引力,就像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商鞅似乎就是那个通过智慧和口才,一下子打动了秦孝公,成为了秦国变法的核心人物。然而,现实远比这种理想化的故事要复杂得多。

从一个领导的角度来看,决定是否重用某个人才,通常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第一是他的履历是否足够出色;第二是他是否真心实意想要为组织贡献;第三是他是否能够融入团队。而商鞅的情况显然与这三者都不完全吻合。

首先,商鞅在魏国的经历并没有给他带来特别出色的背景。虽然他曾在魏国担任过官职,并且曾是尸子的学生,但这些都不意味着他在魏国就拥有令人瞩目的成绩。商鞅的履历更像是那些毕业于名校的年轻人,曾在大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却并没有担任过什么重要职位。如果要简单类比,那就是他曾在魏国的工作只是停留在一个相对低级的阶段,而没有在重要的决策或战略层面展现出他的领导力。也许在魏国的某些人眼中,商鞅只是个混日子的职员,根本没有实质性的贡献,甚至在魏国犯了错的机会,也没有人能为他辩白。

再者,商鞅选择离开魏国,前往秦国,是否真的是出于理想,抑或仅仅是因为在魏国无法施展拳脚呢?毕竟,魏国与秦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恩怨,商鞅的选择很容易让人怀疑他是否是出于对魏国的不满,才决定转投敌国。如果他在秦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魏国有可能重新向他抛出橄榄枝,那时,商鞅是否还会返回魏国呢?这一点谁又能保证?就像一个高富帅一时追不到心仪的女神,转而选择了一个一直在他身边的普通人,但如果女神突然醒悟,他会不会立刻放弃身边的人,回到女神身边呢?这类事情总是很难用事实来证明,更多的只是一个人主观的推测。

此外,商鞅是否能够迅速适应秦国的环境,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我们从史书记载的商鞅与秦孝公的初次见面来看,商鞅的表现显然并不合适。在第一次与秦孝公见面时,商鞅谈论的是帝王之道,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连一个正常的推荐人都无法为他辩护。在第二次见面时,商鞅谈论的是王道,结果秦孝公又不满意。经过一次次的尝试,商鞅终于在第四次见面时,改变了策略,开始讨论富国强兵之策,这才成功打动了秦孝公。但这一切的推测显然有很大的逻辑问题。商鞅如此平凡的起步,怎能让秦孝公反复给他机会?

有一种说法认为,秦孝公之所以一再给商鞅机会,是因为他“求贤若渴”。但实际上,秦国此时的政治环境并不缺乏人才,而商鞅的表现也未必独一无二。毕竟,在商鞅之前,秦国的改革之路已经有了基础,秦孝公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改革条件,更多的可能是秦国需要有远见的人才推动这一变革。商鞅在这时显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冷静、理性和果决的决策风格,最终打动了秦孝公。与之相比,当时其他有才之人也不在少数,商鞅能脱颖而出,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

我认为,商鞅并不是凭借一次次的机会获得了秦孝公的重用,而是在众多竞争者中,通过理性的决策和果敢的手段,逐步赢得了秦孝公的信任。他不仅具备一流的思维能力,还具备一流的执行力和无畏的心性,所有这些都让秦孝公眼前一亮。更重要的是,商鞅当时并没有在秦国扎根,而是一个外来者,这种身份和地位无疑使他更加引人注目。

商鞅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冷静而高效的手段在一系列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从商鞅之后,像张仪、魏冉、吕不韦、李斯等秦国的宰相,几乎都不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这些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手腕赢得了国君的信任,但也因为毫无根基,一旦失去权力,他们也就难以维系自己的地位。而在他们的落难之后,也曾希望能得到其他国家的庇护,却总是未能如愿。

从这个角度来看,身为外来者的商鞅,最终的结局虽然辉煌,但也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注定了一个孤臣的命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明朝的两京格局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存在,尽管太子朱标如果未死,制度仍将维持两京制,但无论如何,北...
不仅是“醉意山水”,奔跑的滁州... 九百年前,北宋大文豪欧阳修一句“环滁皆山也”,让滁州以山水诗意走进历史长卷;九百年后,这座古城正以“...
原创 三... 公元234年,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的消息传来,令整个朝廷为之一震。尤其是在梓潼县,一位年迈的...
原创 同... 事实上,关羽与赵云在战场上的不同结局,其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为什么关羽在战败后,士兵一个不剩...
清朝的太监有多少工资?他们都怎... 清朝太监工资分等级,但差距最高只有四倍。真正决定他们贫富差距的是赏赐和灰色收入,以至有的太监出宫后要...
原创 4... 1945年,中央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从山东调遣六万主力部队前往东北。这一决定当时引发了许多人的疑问...
原创 释... 文 / 小乐 释永信执掌少林寺方丈整整26年,虽说为寺庙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却屡屡破戒,可以说...
原创 同... 三国与西晋之际,两幕追封场景耐人寻味: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号黄龙,追谥其兄孙策为“长沙桓王”...
原创 大...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无可争议的里程碑,它代表着无数英雄们在困境中的坚持与奋斗。回望1935年5月,...
我们单位的水源地和自备井 作为1951年建厂的新中国老牌央企军工单位,我们厂曾是有水源地和自备井的“大户人家”。 我们单位的水...
原创 日... 引言: 日本和中国不仅在地理上相距不远,两国之间的文化和经济往来也有着长久的历史联系。即使是今天,...
原创 三... 曹操的三道求贤令,不仅揭示了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个道德沦丧的阴暗面,更深刻反映了那时的政治现实:有能力的...
原创 萧... 萧嵩曾经是唐朝宰相,处于那个著名的“群相闪烁”的时期。虽然他在宰相的位置上辛勤工作了五年,但最终唐玄...
原创 毫... 在公元前51年,汉宣帝刘病已赋予霍光无上的荣誉,将其任命为麒麟阁的十一位功臣之首。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
原创 关... 关羽对黄忠的看法一直备受争议,尤其是在《三国演义》里,他的态度显得尤为突兀。作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
原创 五... 在长沙城外的山野间,一场扣人心弦的较量正在激烈上演。黄忠,这位年过五十的老将,正与关羽展开生死决斗。...
原创 宋... 在宋朝的酒楼中,常常听到客人们大声呼喊:“来二斤肉!”这场景看似平凡,实则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和...
原创 为... 在阅读《三国演义》时,我总是被一个镜头深深困扰:为什么诸葛亮允许关羽守住华容道?这不禁让我感到疑惑。...
原创 大... 屠城,是古代君王最常用的手段之一,用以迅速征服敌对势力并让臣民屈服于自己。在历史上,不同的朝代和时期...
原创 若... 虎牢关之战,若东吴最强的三位猛将联手围攻吕布,他们能够在多少回合内击败这位三国第一猛将呢?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