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自建立以来,共历经两个世纪有余。
在这段时间里,共出现了12位皇帝。每当一位皇帝驾崩,其牌位都会被安放在故宫奉先殿内,成为后人祭拜的对象。
清朝曾经历了康乾盛世等鼎盛时期,然而盛极必衰,统治者的不作为、腐朽以及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清朝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最终,八国联军的侵略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在动荡的乱世中,乾隆的牌位也曾遭受不幸。1914年,当时的管事太监盗窃了乾隆的牌位,并将其卖给了外国人,自此流失海外。直到2005年,一位爱国商人将乾隆的牌位拍回,使得清朝11位皇帝的牌位重新聚集在奉先殿。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故宫奉先殿内仅供奉了11位皇帝的灵位。这其中,有一位末代皇帝并未入殿,即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溥仪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虽然仅在位四年,却因历史的重压而无法入殿。民国政府成立后,溥仪被迫退位,结束了清朝的统治。
尽管清朝已不复存在,溥仪仍在紫禁城中度过了成年时光。然而,由于他投靠过日本人并做出伤害国家的行为,因此未有资格被供奉在奉先殿内。
1924年,年仅18岁的溥仪被西北军阀冯玉祥赶出皇宫,流亡至天津。在日本公使馆内,溥仪受到日本人的庇护,同时也深受日本思想的影响。日本利用溥仪的复辟愿望,建立了伪满洲国,并让溥仪成为“伪满洲国皇帝”。
然而,溥仪并未如愿复辟清朝,他成为了日本的傀儡皇帝,完全受制于日本人的控制。伪满洲国成立后,溥仪仅是名义上的皇帝,实际上权力被日本完全控制。
溥仪曾试图逃离日本的控制,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直到日本投降,溥仪才得以脱离囚禁。
1950年,溥仪作为战犯被引渡回国,并被关押在抚顺监狱。从此,他的身份只能是一个普通公民,他的牌位也永远失去了供奉的资格。
溥仪于1959年获得特赦出狱,但政府拒绝了他带走爱新觉罗家族的牌位的请求。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和悲剧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