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建立离不开刘邦的智慧与用人之道。临终时,刘邦曾对妻子吕后提到未来朝廷的政局,特别是关于丞相人选的问题。刘邦告诉吕后:“萧何之后,曹参可以继任,曹参之后,王陵可用。”然而,刘邦死后,随着萧何与曹参相继去世,吕后依照刘邦的遗嘱,任命了王陵为丞相。但不久之后,吕后却将王陵罢免了丞相之职。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上,刘邦曾经在朝廷上向满朝文武提出过一个问题:项羽为什么在拥有重兵、且英勇过人的情况下,最终还是败给了我?当时,王陵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项羽败北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赏罚不明,赏功时吝啬,罚过错时又害怕得罪人。而刘邦则反驳道:“你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
刘邦随后向群臣解释道:论带兵打仗,自己不如韩信;论谋略,自己不如张良;论治国理政,自己也不如萧何。然而,他并不需要去学习这些技能,而是要用好身边的这些杰出人物。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的非凡识人能力,这也正是他建立大汉王朝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吕后在刘邦去世后,依然愿意遵循他的遗言,任命王陵为丞相。
但王陵为何最终被吕后罢免?这背后是因为吕后在掌权后与王陵发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王陵是刘邦的心腹,他忠诚耿直,重义气,而这一点也正是刘邦信任他的原因。公元前195年,刘邦临终时,将朝廷重臣召集一堂,举行了历史上著名的“白马之盟”。在这一盟约中,刘邦承诺了三条原则:第一,国家的安定将使国家的福祉延续至后代;第二,非刘姓的人不得称王,若有者,天下共诛之;第三,只有那些有功的人才可以封侯,否则同样会受到惩罚。这三条规定看似简单,却在当时奠定了汉朝政权的基本框架。
然而,刘邦去世后,吕后掌握了朝政大权,她逐渐忽视了“白马之盟”中关于非刘姓不能称王的誓言,打算为自己的亲族谋取权力。在这个时候,吕后咨询了王陵的意见。王陵直接反驳:“您为什么要如此急于将您的族人封王?先帝亲口与我们立下誓言,‘非刘姓者’不得为王,这一点您自己也在场见证了!”这番话让吕后愣住了,她一时无言以对。
但是,吕后很快采取了隐蔽的手段,将王陵罢免了丞相职务,并让陈平接替了这个位置。当吕后再度向陈平请教时,陈平的回答完全与王陵不同,他表示:“当初‘白马之盟’是先帝主持的,现在您掌握朝政,您有权决定一切。”这一番话让王陵愤怒至极,他质问陈平:“你如此背弃先帝的承诺,如何对得起先帝对你的信任?”但陈平则冷静地回应:“忠于先帝,我不如你;但若论保护刘氏宗族,我比你做得更好。”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陈平联合周勃等大臣将吕氏一族彻底铲除,刘氏一族重新掌握了朝政。而王陵,因未能制止吕后专权,最终郁郁而终。回顾这一历史,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谁真正履行了“白马之盟”的承诺呢?王陵始终坚持忠诚于刘邦与刘氏宗族,但吕后为了自己的亲族利益,选择了置“盟约”于不顾。两者的忠诚与智慧展现了“忠臣”和“贤臣”之间的区别,尤其是在权力斗争的背景下,他们的选择也让历史留下了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