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韩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韩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也逐渐高涨,尤其是将一些文化遗产归属为韩国的做法。这其中,最具争议的事件便是“端午节申遗”,即韩国将“端午节”宣称为属于他们的节日。这一行为引发了中日两国的强烈不满,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嘲笑。
不仅如此,关于朝鲜半岛的历史认知,南北两方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他们坚信自己的文明史已有4300多年,认为与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相比,韩国的历史并不逊色多少。根据这一观点,韩国认为朝鲜王朝最早起源于公元前2333年10月3日,成立了檀君朝鲜。这一论断不仅被南北两方的教科书所采纳,还分别把这一天定为“民族奠基日”(北方)和“开天节”(南方)。那么,这种历史解读是否真有其依据呢?
一、韩国的新史观
根据史学界的普遍认知,朝鲜半岛的第一个王朝是公元前1120年建立的箕子朝鲜。箕子朝鲜历经数次更替,最终李氏朝鲜于1910年被日本吞并。直到1945年二战胜利后,朝鲜半岛才重新获得独立,且分为南北两部分。值得一提的是,从1910年到1945年,日本通过《日韩合并条约》将整个朝鲜半岛并入其版图,为了实现同化,日本篡改了朝鲜的历史,提出“日鲜同祖论”,宣称日本与朝鲜有着共同的血统和源流。
为了反击这一说法,朝鲜的民间抵抗人士提出了“韩国新史论”,将檀君作为朝鲜民族的开创者,并声称其拥有4200多年的历史。檀君这一人物最早出现在1287年左右成书的野史《三国遗事》中,这本书由高丽朝的僧人一然所编。根据这部书记载,檀君被描绘为神与凡人结合的后代,他活了1908岁,并在位1500年后退位成为山神。檀君在公元前2333年10月3日建立了檀君朝鲜,国都位于平壤。
在朝鲜半岛北方,1993年平壤近郊的一座古墓被发现,声称是檀君的遗骨。之后,政府为此修建了盛大的檀君陵,并将10月3日定为“民族奠基日”。韩国则将这一天定为“开天节”,并全国放假一天。这一举措在南北朝鲜长期对立的背景下,却让两方在纪念檀君的方式上达成了共识。尽管许多历史学者将檀君视为神话人物,这种将神话人物当作民族祖先的现象在世界上并不鲜见,但却从未得到史学界的认可。并且,公认的朝鲜半岛最早王朝——箕子朝鲜,实际上是由中国人建立的。
二、中华遗民
中国的第一个古代王朝是夏朝,约始于公元前2070年,历时至公元前1600年。接着是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成功伐纣,建立了周朝。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他拥有自己的封地与臣民。商朝灭亡后,箕子不愿向周朝臣服,带领族人和臣民逃往朝鲜半岛,并在平壤一带建立了政权,史称“箕子朝鲜”。一些中国古籍记载了周王将箕子封于朝鲜半岛,且两国保持友好往来。
从汉朝开始,中国历代王朝及包括李朝在内的古代朝鲜政权,都普遍认为箕子朝鲜是朝鲜半岛最早的王朝。考古学家的发掘也表明,在这一时期,朝鲜半岛的土著文化仍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未曾形成部落联盟或更高级的政权。箕子朝鲜带来了商朝的文化、铜器、农耕与纺织技术,并制定了成文法典《犯禁八条》,这对朝鲜半岛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周朝的衰微,中原逐渐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作为七雄之一,开始扩展势力,并逼迫箕子朝鲜臣服,成为燕国的藩属。大量燕国货币在朝鲜北部出土,证明了两国之间密切的经济与文化往来。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秦朝。十四年后,中原再度陷入战乱,秦朝迅速灭亡。燕国将其权力扩展至朝鲜半岛,最终取代了箕子朝鲜,建立了卫满朝鲜。卫满朝鲜与中国汉朝有着紧密的联系,汉朝为其提供支持,并且两国展开了经贸交流。
三、三韩和高句丽
受中原文化影响,朝鲜半岛南部的土著渐渐形成部落联盟。公元前2世纪后,三韩——马韩、辰韩与弁韩——相继崛起,成为历史学界公认的朝鲜民族的祖先,也就是“韩国”这一名称的起源。三韩的文字、器物和文化受到了中原的深远影响,他们在与汉朝、魏晋等朝代的往来中,逐渐吸收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尤其是扶余部落的迁入,对三韩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从汉朝玄菟郡起兵,建立了高句丽王朝。高句丽王朝因地理位置的原因,能够迅速扩大其势力,并且在与唐朝的对抗中屡次胜利。高句丽的强大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军事力量,还得益于它从中原吸收的技术和文化,成为当时中国东北及朝鲜北部的强大政权。
随着唐朝的崛起,隋唐两代对高句丽进行了多次征讨,最终于668年灭掉了高句丽。此后,唐朝在其故地设立了安东都护府,统治朝鲜半岛北部,而新罗和百济则继续向唐朝称臣。
四、触底反弹与极端民族主义
20世纪初,朝鲜民族在日益受到日本压迫的情况下,民族自豪感和反抗意识逐渐觉醒。韩国新史论的出现,是对日韩同源论的有力反击,它不仅赋予了韩国民族一个4000多年的历史,还使得高句丽王朝成为他们民族的骄傲。然而,这一理论很快走向了极端,部分极端民族主义者甚至认为伏羲、舜等中国古代的伟大人物都是檀君的后代。这个观点的极端化,使得许多人对其产生了质疑。
21世纪初,随着“韩流”的兴起和韩国经济的强劲增长,韩国新史论的观点再度得到传播。尤其是一些历史学者和社会精英,对外界所认同的历史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尽管互联网的普及和文化输出让这种极端民族主义的声音愈加响亮,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历史应建立在实证考古和可信文献的基础上,而不仅仅依赖神话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