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蜀汉的名将关羽,几乎无人不知。关羽以忠勇和智谋著称,深得百姓和士兵的敬爱。然而,这位英勇的将军最终却悲惨地败走麦城,被孙吴名将吕蒙所俘,最后甚至死于孙权之手。许多人都疑惑,凭借关羽当时的能力,他为何会在麦城失利呢?据史料记载,原因之一就是刘备的长子刘封拒绝派兵驰援,导致关羽孤立无援,最终身陷敌阵。因此,关羽的死,实际上是刘封造成的。难怪刘备听闻关羽的死讯后,毫不犹豫地赐死了自己的长子。那么,刘备为何会做出如此决定呢?诸葛亮的言论或许能为我们解答这个疑问。
根据史料的记载,刘封拒绝发兵援助关羽,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从战略角度考虑,刘封当时驻守在上庸三郡,手头的兵力本就捉襟见肘。他担心如果调兵救援关羽,自己的驻地会因此受到敌人入侵,甚至可能面临更大的损失。在军事上,刘封认为丢失上庸三郡与关羽无关,他不愿冒这个风险。其次,个人恩怨也是刘封不愿出兵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刘封与关羽有着不小的积怨,而这个积怨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刘备收养刘封为义子的那一事件。
刘备收养刘封的背景有些复杂。刘备在长期的征战中虽娶妻数人,但始终未得子嗣。对于将来基业的传承,刘备内心非常焦虑。直到一次宴会上,刘备遇见了身材魁伟、气度非凡的刘封,便心生将他收为养子的念头。刘封的舅舅察觉到刘备的想法,便趁机将刘封举荐给刘备。刘备欣然答应,收刘封为义子,并亲自为他命名为刘封。这一举动在朝野间引发了很大的风波,尤其是关羽对此颇有微词。关羽曾私下多次劝刘备:“义子再好,终究不是亲生的。”但刘备当时处境艰难,既无儿子,又希望通过收养确保自己的家族未来,最终未将关羽的劝言放在心上。
然而,关羽的劝告最终还是传到了刘封耳中,令他心生不满。关羽在刘备面前对刘封的言辞不一且并不友好,更在公开场合中表现出对刘封的不屑一顾,这无疑加剧了刘封对关羽的怨恨。正是这种深深的积怨,最终导致刘封在关羽危难时选择袖手旁观,不派兵救援。
那么,刘备真的仅仅因为刘封没有出兵援助关羽而赐死他吗?答案并非完全如此。关羽的死,对刘备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关羽不仅是他结义的兄弟,更是他在军事上最为依赖的得力将领。刘封不顾父亲的信任,对关羽的死漠然置之,实在是不可原谅的。然而,刘封毕竟是刘备的亲生长子,按理来说,他不该因此被判死刑。
但刘备最终下定决心赐死刘封,这背后并非单纯因为关羽之死。诸葛亮的一番话,才是促使刘备做出这个决定的关键。当时,诸葛亮对刘备说道:“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意思是,刘封性格刚强,行事鲁莽,若将来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必定无法驾驭刘封,甚至可能引发内乱。刘备已经有了刘禅作为继承人,而刘禅性格懦弱,难以控制刘封那种刚烈的个性。为了防止未来出现朝堂不稳,刘备决定趁早除掉刘封,以稳固朝政,确保刘禅能够顺利继承自己的基业。
因此,刘备的决断,虽痛心,但也是在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政治决定。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在面对儿子与兄弟的情感纠葛时,最终选择了大局为重,决定为了国家的长远安定做出最艰难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