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后,主力部队开始离开了原有的根据地,踏上了艰难的长征之路。然而,并非所有的红军战士都参与了这场伟大的长征。有一部分红军选择留下,继续坚守在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以此支援主力部队的长征。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英雄人物,便是阮英平,他正是当年在根据地坚守的红军战士之一。
阮英平出生于1913年,家乡位于福建省的福安市。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拮据,阮英平仅仅读了两年私塾便辍学,开始为生计奔波。年少时,他先是在当地的一家饼店做学徒,学习做饼,后来又转行在一家茶行工作,成为一名茶工。在这段工作经历中,阮英平结识了陈洪妹,一位共产党员。在陈洪妹的引导下,阮英平的思想逐渐觉醒,开始接受共产主义的革命理念。1932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投身到革命事业中。
加入党组织后,阮英平主要活跃在宁德地区,积极投身于闽东根据地的建设工作。阮英平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他屡次带领民兵队伍成功打击反动势力,攻破了多支反动民团,为根据地的壮大做出了积极贡献。1934年10月,随着中央红军主力出发长征,阮英平与叶飞等同志选择坚守在闽东,根据地继续开展游击战争。阮英平和他的战友们在这片土地上坚持了三年,坚韧不拔,保卫了革命的火种。
在闽东的日子里,阮英平不仅参与了多次游击战斗,还担任了闽东特委的组织部部长。随着闽东特委的恢复,叶飞担任书记,阮英平担任了组织部部长。1935年年底,闽东特委决定成立闽东军分区,阮英平被任命为军分区司令员,负责军事指挥工作。阮英平在此期间与当地群众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动员大量有志青年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他带领着工农兵团,勇敢与反动派展开激烈斗争,为根据地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阮英平所在的部队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背景下进行了改编,成立了新四军。阮英平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阮英平被任命为副团长。此后,他辗转前往苏北、上海等地,参与了苏浙军区的建设,并在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阮英平与新四军一起,深入敌后,英勇作战,为最终击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阮英平继续在华东野战军中任职,担任了第一纵队第一师的政委。他参与了苏中战役,成功推动了解放区的连通,使苏浙地区的解放区形成了完整的抗战根据地。1947年,阮英平被调回闽东,担任闽东地委书记,开始了新的工作。期间,他继续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开展地下工作,为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付出了不懈努力。
然而,在1948年,阮英平在一次地下工作中被叛徒出卖,陷入敌人包围。凭借顽强的毅力,阮英平成功突破包围,与警卫员一同前往福州,准备向省委汇报。然而,在途中,他们被敌军冲散,阮英平最终独自一人逃至宁德的泽中大窝村,暂时躲避敌人的追捕。可是,不幸的是,阮英平在范起洪家暂避时,遭到了同村地痞的陷害。这名地痞发现阮英平身上携带黄金,心生歹意,企图谋财害命。2月3日,范起洪等三人谎称送阮英平前往福州,却在经过宁德县狮峰村时趁阮英平不备,将其残忍杀害。
阮英平牺牲后,叶飞等战友多次要求彻查案件,直到1952年,镇反工作中村民的举报才揭开了这一事件的真相,阮英平的死因终于得以水落石出。阮英平英勇牺牲后,他的儿子阮朝阳于1947年出生。阮朝阳的成长并不平凡,他被开国上将叶飞收养,并在长大后参军入伍。阮朝阳在军队中表现出色,最终晋升为少将,并担任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长等职务,为我国的军事事业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