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此人若不服你就杀了,太子答:服的话咋办?李世民:升官
文|明明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李世民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统治者。他虽然以某种不光彩的方式登基,但在成为皇帝后,李世民却致力于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做出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尤其在他晚年的时候,为了保障自己儿子李治未来的稳固统治,李世民曾私下对其表达了个中良苦用心,他强调希望李治在继位之后,务必要将一个特定的大将贬职。如果这位大将心怀异图,那就必须将其除掉。这位让李世民如此担忧的大将,正是历史上著名的徐懋功。
徐懋功曾在唐朝廷中担任过兵部尚书、司空以及太师等重要职务,最终被封为英国公。他为唐朝的发展贡献良多,因而获得了相应的声名与地位。然而,表面看似友好、和谐的李世民与徐懋功之间,实际上却暗流涌动,李世民始终没有真正放下对他的戒心。虽然徐懋功在朝廷中与李世民的关系表面上看起来融洽,但他在背后对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微妙关系其实是颇感兴趣,时常在两者之间张望游走,这让李世民难免感到疑虑重重。
为了探测徐懋功的心思,李世民有时有意地对其示好,却发现徐懋功对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冷淡而又疏离的态度。尽管如此,李世民因为对徐懋功的能力与军事才能的认可,始终未能下决心去除掉他。可以说,徐懋功一生的心血都是奉献给了大唐,即便他拥有显赫的功绩与地位,却难以逃脱李世民内心深处的猜忌。
李世民临终之际,甚至特别嘱托李治要对徐懋功保有警惕,尽管他才华出众,但与李治之间并没有过多交集。因此,李世民担心徐懋功不会对李治心存忠诚。李世民担心一旦自己离世,徐懋功将极可能成为威胁皇室统治的存在。为此,李世民决定用贬职的方式来考验徐懋功,若他拒绝接受去边远地方任职的命令,则意味着他不忠,便可以立刻将其当除之。而李治则在这时询问:“若他愿意接受呢?”李世民则回答:“如果他顺从,就说明他忠心耿耿,便可对他放心,随后将其升为宰相。”
最终,徐懋功果然表现出了聪明才智,接受了朝廷的调令,愿意前往新的任地。然而在他尚未踏上旅途之时,却意外被李世民提拔为宰相。多年来,徐懋功对李世民的心思早有领悟,他明白这次降职其实不过是皇帝的试探。一旦身为宰相,他不仅要辅佐李治,还帮助李世民的治理思想得以传承,最终赢得了朝廷的充分信任与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