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代名将章邯,为什么选择投靠了项羽,而没有选择刘邦?
迪丽瓦拉
2025-09-29 00:32:50
0

章邯之所以选择支持项羽而非刘邦,实际上并非出于个人的偏好或忠诚,而是在当时复杂且充满变数的历史背景下,出于生存的考虑作出的艰难决策。秦朝即将崩溃,朝廷内部权力纷争不断,章邯处在风雨飘摇的局势中。他若选择投奔刘邦,便很有可能遭遇血腥的屠戮;而投向项羽,虽然不无风险,但至少能保住一线生机,并有可能获得一官半职、荣华富贵。换作任何处于同一位置的人,面对眼前的抉择,恐怕最终都会做出相似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理解章邯所处的困境,我们有必要从当时秦朝末年的政治动荡谈起。秦始皇去世后,中央政权迅速陷入混乱。胡亥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依靠赵高等权臣扶持登基,继而命令赵高借助朝廷力量,杀害了长子扶苏,彻底撕裂了秦朝原本的继承体系。胡亥在位后,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频频依靠赵高清除异己。赵高从一个普通宦官迅速攀升为权臣,成为了几乎能左右朝政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在这权力争斗的漩涡中,章邯作为秦朝的高级将领,也未能幸免。

尽管史书未对章邯的早期经历有过多描述,但他在秦朝末年的官职是少府,这是秦朝九卿之一,仅次于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等职务。少府掌管山海池泽的税务,其职能相当于今天的自然资源和工业部门部长,因此章邯在秦朝的地位相当高。尽管他深知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充满风险,但他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谨慎与智慧,巧妙避开了赵高和胡亥清洗行动的锋芒。通过保全自身、适时调整立场,章邯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成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甚至有可能因此获得了更高的政治地位。

随着胡亥和赵高的暴政加剧,民众的反抗情绪愈加激烈。最终,陈胜吴广的起义爆发,成为了秦朝的致命一击。最初,秦朝高层并未过于关注这场起义,然而,随着起义力量的不断壮大,尤其是各地六国旧贵族的纷纷响应,秦朝高层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起义军的势力短时间内迅速扩展,陈胜甚至开始筹划攻入关中,彻底推翻秦朝。为此,陈胜指派吴广带领主力部队进攻关中,而秦朝则组织了大量兵力准备反击,双方在郑州展开了惨烈的对决。

起义军在兵员和物资的双重困境中逐渐陷入下风,陈胜此时决定调动最精锐的部队,由周文带领绕过郑州,直接攻击秦朝的腹地。秦朝方面未能及时调整防线,周文率领的起义军迅速逼近咸阳。此时,秦二世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而,由于各地的主力军队大部分被调往郑州,其他防线力量空虚,面对周文的进攻,秦朝已经无力反击。

危急关头,章邯提出动用骊山修陵的劳工组成军队来应对周文。由于缺乏其他有效手段,秦二世最终同意了章邯的提议。凭借这支特殊的“骊山徒”军队,章邯迅速击败了周文,成功解除了咸阳的危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章邯不仅成功镇压了起义军的各个分支,还一路追击至陈县,通过与陈胜的车夫合作,最终将陈胜处决。这一举措让章邯成为了秦朝中最受尊敬的将领之一。

尽管章邯在镇压起义和稳定局势方面立下赫赫战功,但他所处的政治环境却依旧极为危险。赵高的权力不断扩张,他不仅将丞相李斯陷害致死,还彻底铲除了所有反对派。李斯此前曾带领秦军在郑州成功抗击起义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赵高却轻松地将其除掉。章邯对赵高的权力日益膨胀心生警觉,他开始质疑自己是否能够在这样的权力斗争中继续生存下去。

正当此时,章邯带领军队南征,消灭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并清理了南方残余的起义势力。待南方的战局基本平定后,章邯准备北上与王离会合,继续打击北方的诸侯势力。然而,他心里明白,自己虽已为秦朝立下赫赫战功,但这些功劳最终极有可能被赵高所攫取,甚至自己也有可能因此成为赵高的牺牲品。此时,章邯对赵高的愤恨日渐加深,而他内心对秦朝的忠诚也逐渐动摇。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章邯的选择变得异常艰难。他深知,如果继续效忠秦朝,必然会面临赵高的政治清洗;而若选择投向项羽,或许能获得更大的机会与安全保障。经过深思熟虑,章邯最终意识到,忠诚于赵高不如投降项羽,至少后者能给自己带来生存的保障。于是,章邯在无奈中做出了投降项羽的决定,这个选择虽然背离了秦朝,但在他看来,却是最合适、最理智的决定。

对于章邯而言,他对秦朝的忠诚早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在生死存亡的时刻,他选择了最能保证自己未来的道路——投向项羽。尽管这一决定背离了过去的忠诚,但也为他自己争取了更大的生存空间,这也成了历史的必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十二位皇帝的第一任皇后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充满了波折与变数,很多人的结局并不如人所愿,甚至有的历史...
时光昆明|舌尖上的文化名片——... 在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历史影像资料库中,一组珍贵的老照片生动地记录了昆明呈贡七步场豆腐制作的往昔岁月。本...
原创 原... 赵云自古以来便是忠臣良将的代名词,与刘备结下的深厚情谊在三国历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他与刘备的相...
原创 崇... 崇祯皇帝死后,明朝的军事力量究竟有多少?为什么没有军队来保护崇祯?这一系列问题充满了历史的疑问。 ...
原创 李...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了对开国功臣的赏赐与奖励。当时,他决定特别嘉奖那些在起初帮助建立大唐的元勋们...
原创 扶...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进程中,秦朝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其辉煌与衰败、以及各类人物的命运,都成为了后代不...
原创 刘... 我们常听到“狐朋狗友”这个词,它的意思并不带有任何褒义。顾名思义,它指的是那些只能一起吃喝玩乐,且并...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武将,各有高低、强弱之分。在这些众多武将中,按其武艺高低可分为超一流、一流、二流及三四流等...
原创 秦... 嬴政,一位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帝王,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澜壮阔的传奇与历史背影。公元前259年,他在...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烈郭... 新华社南昌8月19日电 题:抗日英烈郭征:青春热血铸丰碑 新华社记者陈柱佐 “郭征同志带领部队与日寇...
原创 猴... 非洲有种树,不僅能活5000年,还能当“移动水库”,甚至能住人,简直是大自然的“全能选手”!可这棵被...
原创 刘... 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期的关键战役之一,其背后的故事充满了血腥与智慧。回顾这场战斗,可以看到它不仅仅是...
原创 北... 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的后宫往往三宫六院、妻妾成群,许多帝王的妃嫔因政治或其他原因,同胞姐妹共同侍奉一...
云布集团:古代火药演变:见证古... 火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诞生与演变历程凝聚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与对科学探索的不懈追求...
民国学历造假:孙中山“野鸡大学... 真假学历的纷争,让人不禁想起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主人公方鸿渐依靠一所专门制造假文凭的“克莱登大学”...
原创 诸...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三国这一段历史,充满了英雄人物与智勇之争,当我们...
原创 宋... 宋代的秋夜总裹着一层薄纱似的诗意。 你看那月光,在苏轼笔下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泼泼洒洒漫过竹柏影...
原创 市... 林清,这个在村里人眼中“二流子”的人物,怎么可能成为当时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的大人物?怎么可能掀起如此...
马库斯:西方总在正义面前迟到 ... 2021年,在寻找祖父母照片时,法国人马库斯(Marcus Détrez)意外发现了其祖父劳伦斯在二...
江西省4项展览入选! 原标题:我省4项展览入选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8月15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