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岛国开国天皇的身份问题,是否真如历史上所言那样,神武天皇是中国人,特别是徐福东渡岛国后,成为岛国的开国天皇,仍然充满了许多谜团。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谜题,还有文化、考古、甚至人类学的复杂讨论。
战国末期,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六国,确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广袤的土地上,人民安居乐业,宫殿辉煌,财富如山,然而秦始皇却并不满足于眼前的一切。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成为他晚年心头的最大愿望。为此,他开始了对仙山的寻找,派遣了多位方士四处探索,不仅命令徐福等人东巡求仙,还做出了许多奇异的举动。
徐福,作为齐国的一名方士,曾自荐前往大海寻找长生不老的仙山。他曾在给秦始皇上书时提到,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若能找到其中之一,就能获得长生不死的秘方。秦始皇深信不疑,赐予徐福大量的财物,派遣他带领队伍出海。然而,尽管徐福一再归来,带着不同的故事和借口,秦始皇并未得到他所期望的仙术。
在几次失望后,徐福不断编造新的借口,以此来延缓归期。最后一次,徐福向秦始皇解释说,真正的仙术藏在东南海域的蓬莱山,但他却无法接近,因为那里的海神要求献上童男童女和能工巧匠作为贡品。秦始皇依照徐福的指示,派遣了三千名童男童女以及五谷种子和工匠,期盼能借此获得永生的秘方。
然而,徐福率领的大船队最终消失在茫茫海域,再也没有回来。有人猜测,徐福或许找到了一个世外桃源,自己建立了一个安乐的国度,也有人认为他东渡到了岛国,并在那里定居下来,教导当地土著农业、技术等先进知识。更为大胆的说法认为,徐福不仅仅是去教导他们,他可能征服了当地的土著部落,最终成了岛国的开国天皇——神武天皇。
这一推测并非没有根据,多个证据似乎指向了这一结论。首先,神武天皇的开国之地,琵琶湖周围的平原和广泽,与徐福出海时的描述相符。历史文献中也提到,徐福在东渡之前曾获赐过许多金银珠宝,这与神武天皇建立国家后,得到大量资源供给的情况相似。其次,根据历史记录,徐福出海的时间为公元前210年,而神武天皇的即位年也是公元前203年,这两者在时间上巧妙契合。
更有意思的是,神武天皇的东征,与徐福东渡的路径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徐福带去了大量人员、粮食、工匠和工具,这些都与神武天皇的东征过程相吻合。岛上的土著,虽然处于石器时代,显然不可能自己制造庞大的船队和兵器,这一切似乎都表明,徐福的东渡可能确实改变了岛国的历史。
此外,徐福的思想和秦朝的体制,也与神武天皇所推行的制度有许多相似之处。秦朝的分封制与神武天皇的治理方式非常相像,而岛国的“弥生文化”,也是在那个时期突然传入的。弥生文化与中国大陆的联系密切,正是这段文化的传播,使得一些学者认为,徐福的东渡或许确实为岛国带去了文明的种子。
科学研究还发现,岛国的居民与中国江浙一带的人种存在某种相似性。尤其是在头骨的指数方面,现代岛国人的特征与中国江浙一带的人类特征相似,这也为徐福可能的东渡提供了某种人类学证据。
江苏省的徐福村,现如今成为了一个历史学者和游客的研究与朝圣之地,这里据说正是徐福的故乡。是否真如一些学者推测,徐福带着大量的技术、文化,甚至是政治制度,东渡岛国并最终成为了神武天皇,至今仍无定论。关于徐福的真实身份,或许永远是一个谜。
无论如何,徐福的故事仍然是中国历史与岛国文化的交汇点。他是否真是岛国开国天皇,或者仅仅是一个传奇人物,仍旧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这一切,或许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充满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与未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