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第三届近现代文献整理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近现代文献整理的多元路径与学科融汇”,由国家图书馆主办,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承办。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以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文献收藏、出版机构的约50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吕慧军主持开幕式并发布了“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保护计划”年度出版成果与立项情况。
魏崇在致辞中表示,“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自实施以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家图书馆及其他机构采用文献整理这种保护和研究文献的重要方式,推出了众多优秀成果,进一步推动实现珍稀文献的再生性保护,较好地满足了科研单位、社会公众对史料的需求。今后,国家图书馆希望继续与各界同仁携手努力,共同开创革命文献与民国文献保护工作新局面。
金以林以“抗战文献的数字化整理与研究心得”为题作主旨报告,分享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局牵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负责执行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的建设情况、成果以及相关经验。金以林表示,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同其他历史文献数据库的合作,积极探索“大数据”赋能下的数字人文研究方式,努力为全社会提供更高效精准的文献服务。
专题报告环节,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田子渝、吉林省日本侵华历史研究中心(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佟大群、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吴永贵、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段晓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图书和文化馆中共党史文献中心主任杜敏等五位专家先后作专题报告。
下午的会议设置了“近现代文献与文本研究”“馆藏研究与整理、利用”两个专场,来自全国科研院所、文献收藏机构、高校的20位论文作者分别围绕主题,结合史料分析、文献整理、学科建设等内容展开热烈讨论。这些论文体现了近年来近现代文献研究与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
来源: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