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背后:西方学者的态度,值得如今国人深思
迪丽瓦拉
2025-09-30 19:33:54
0

1994年,中国著名科学家宋健访问埃及时,在卢克索遗址参观时发现了一份完整的埃及古史编年。这份编年记录的历史精度非常高,误差仅有十年。例如,赫利波利斯时代的第五、第六王朝的时间被准确地定为公元前2400年至公元前2375年。对于这份历史记录,宋健感到震惊,因为它展现了古埃及文明对历史精确性与系统性的掌控,这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比之下,中国的历史编年却存在着较为模糊的区域,尤其是在西周晚期的历史记录上。我们知道,西周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之前,真正具备年代记载的历史记录非常少。即使有些历史记载,也多是断断续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历史上常提到“有王无年、有世无年”的情况,这也使得中国的历史学界形成了一个怪异的现象——“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历史”。这种不确定性正是促使宋健深思并最终推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起点。

回国后,宋健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倡议——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跨学科的合作,制定出一个更加精确、系统的夏商周三代年表。经过两百多位不同学科专家的努力,历时四年,最终在1996年发布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一九九六-二〇〇〇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和《夏商周年表》。这些成果的发布意味着中国历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这份报告的发布并没有获得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反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尤其是西方学者的强烈反应。

美国的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著名汉学家倪德卫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直言不讳地批评这项成果,认为这份报告将被国际学术界“撕成碎片”。倪德卫认为,报告的发布是出于民族主义的目的,试图通过回溯历史来强化中国民族的自豪感,而这种带有政治色彩的背景使得报告缺乏可信度。那么,西方学者为什么会对这份中国辛苦四年成果的报告产生如此激烈的反应呢?

首先,西方学者长期否认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也是他们对这项工程报告进行批判的根本原因之一。报告发布的第二天,芝加哥大学的学者爱德华·肖内西便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希望将历史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以此与古埃及相提并论,这种沙文主义的做法使得报告在西方学术界极为不受待见。肖内西还指出,这份报告背后充满了政治目的,因此其结论显然不可信。

其次,西方学者长期质疑夏朝的存在。他们认为,周朝出于“政治目的”创造了一个虚构的夏朝,因此对于“夏商周断代工程”命名的质疑也随之而来。西方学者认为,既然报告提到“夏商周”,那它本身就被怀疑为“动机不纯”,结论自然不值得信任。

再者,由于中国的历史编年记录在公元前841年前几乎是空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只能通过跨学科的考证方法来推测,这个庞大的工程量和复杂的研究方法使得报告中的结论容易引发争议。尽管其中一些批评确实有其道理,但也有不少批评显得缺乏依据,甚至是无端指责。

因此,在报告发布后,西方学者展开了激烈的批评,导致了三次公开辩论。中国面临的挑战并不小,因为当时的国际学术界普遍对中国的历史进行主导,西方的意见不容忽视。这场争论从夏朝是否存在开始,逐步扩展至更广泛的历史问题,尤其是围绕西周的年代学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辩论。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学者的一些批评非常具有建设性,这也促使中国学者在后续的研究中做出了改进,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显然是偏见的声音。

三次辩论过后,短暂的平静持续了十年。然而,2013年,芝加哥大学东亚语文系的夏含夷教授再次批评“夏商周断代工程”,并质疑该工程的整体性错误,认为这一成果最终将无法被国际学术界接受。尽管如此,繁本的审定工作仍在进行,直到2022年最终正式发布。这一过程的漫长且充满挑战,凸显了中国学者与西方学者之间的深刻分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场学术争斗的背后其实反映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西方学者在中国历史的研究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仿佛只有经过他们的认可,中国的历史才能被视为真正的“信史”。这使得中国学者的独立努力,尤其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遭遇了来自西方的激烈质疑。与埃及、两河流域等其他文明的历史一样,西方学者对中国历史的主导地位,也让中国学者必须不断地为自己的成果进行辩护。

最为关键的是,这场辩论还涉及到对“历史标准”的问题。西方学者基于自己的标准来判定历史的真实与否,而中国历史则拥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载方式。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记载也不像西方那样依赖大量考古证据。对于中国而言,历史记载中的“信史”在逻辑上是可靠的,但在西方学者看来,缺乏考古证据使得中国的历史传统不被承认。这种不同的历史认知,正是导致争议的根本原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汉...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为争夺汉中地区展开的殊死较量。这场战役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
原创 诸... 诸葛亮与姜维的北伐行动究竟是对蜀汉的重大贡献,还是导致其覆灭的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问题引发了广...
原创 曹... 荀彧和荀攸始终专注于战略层面的谋划,所以他们向来不愿意插手具体事务。可以说,曹操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
原创 明... 明朝的历史延续了276年,这个漫长的时期中,共有16位皇帝登基,他们的执政时间平均只有17.25年。...
原创 两... 载涛,清朝末期较为杰出的王爷之一,他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同时也是道光皇帝的孙子,显然他的出身如同深埋...
原创 他... 在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正月,世间的欢庆气氛弥漫四方,然而在某个偏僻的角落,却有一群绝望的逃亡者,...
原创 北...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既有建立超过二百年的统一王朝,也有那些在动乱之中短暂割据的政权。今天我们所要...
《义勇军进行曲》原来是电影主题... 1935年初的中国,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巨轮。东北沦陷后,华北危机重重,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碎山...
原创 韩...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岁月中,萧何与韩信的命运交织,成为后人热议的焦点。萧何既是韩信的贵人,也是最终亲手导...
原创 大... 大禹治水后,历史上记载了三件极为重要的事件,其中包括禹征三苗、建都阳城以及涂山之会(也称禹会诸侯)。...
原创 诸... 在《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中,诸葛亮似乎与“火”有着不解之缘。他的军事生涯中,不仅首次出山即以“火烧博望...
原创 到...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势力,开始亲政。在李斯、尉缭等谋士辅佐下,他制定“...
原创 五... 在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五虎上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猛的战斗力而闻名,他们是刘备麾下的重要将领,每一...
原创 历... 《三国演义》对刘备的描绘,让许多人认为他是一个极为多愁善感的人,甚至有人说他是“哭来的江山”。然而,...
原创 通... 曹操和刘备是东汉末年两位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性格与治国方式常常被拿来对比,尤其是在处理身边人物...
原创 诸... 在三国时期,姜维可谓是诸葛亮的继承人。姜维,字伯约,生于202年,出生地在天水郡冀县,即今天的甘肃省...
原创 一... 汉朝与朝鲜之间的这场战争,实际上更像是一次汉朝内部的冲突,而非像汉朝与匈奴之间那种跨越国家的战斗。要...
山西昔阳胡窝路金代壁画墓发掘资...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省昔阳县胡窝路金代壁画墓发掘资料。据了解,该墓在反映宋辽金彼此融合、影...
再忆西南联大,激荡青春力量   新华社昆明8月24日电 题:再忆西南联大,激荡青春力量   新华社记者荆昭延   舞台上散落着“...
原创 商... 古公亶父迁徙后,他的小儿子季历娶了来自挚任氏的“太任”,而挚任氏则是殷商的贵族家族。这一婚姻有着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