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滇缅大会战戴安澜牺牲,毛主席赋诗悼念,长子戴复东继承父亲遗志
迪丽瓦拉
2025-10-13 15:34:37
0

1942年7月,戴复东还是一名初一学生,在学校操场上练习双杠。突然,一位高年级的同学走到他面前,问:“你是戴安澜的儿子吗?”

戴复东答道:“是的。”

那位同学留下话语:“他死了!”转身离去。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戴复东一时失神,手一松,从双杠上摔了下来。他没有感到身体的疼痛,而是深深地感到了无尽的悲伤。

回想起这一幕,戴复东意识到,那年初的一次匆匆告别,竟然成了他和父亲最后的见面。此刻,他不禁想起朱自清的《背影》,那种父亲即将离去时的不舍与惆怅,深深地触动了他。

1943年4月1日,全国为戴安澜将军举行了公祭。那庄重、隆重的仪式深深震撼了年仅15岁的戴复东,他从心底下定决心,要像父亲那样担当起责任,忠诚于国家,关爱家人,慈爱后辈。

戴安澜的第一个孩子于1928年出生,作为新晋父亲,他给儿子取名“戴覆东”,意寓“覆灭东洋”,即表达要击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心。建国后,“覆”字被改为“复”,寓意更为吉祥。

尽管戴安澜公务繁忙,照顾家中长辈和子女的重担基本落在了妻子王荷心肩上。戴复东回忆起父母的感情,说:“父亲和母亲非常恩爱,尽管母亲那时是个裹小脚的女人。”

戴安澜的家族背景较为显赫,他的祖叔戴端甫早年追随孙中山,促使戴安澜加入黄埔军校。在黄埔军校毕业后,戴安澜不仅为国出征,还娶了从小订婚的王家姑娘。王荷心出身贫寒,识字甚少,但戴安澜却不嫌弃,反而帮助她学会识字。在戴安澜的鼓励下,王荷心经过一段时间努力,终于能够独立阅读。

这对夫妻感情深厚,大儿子戴复东出生后,家庭逐渐有了更多的孩子。戴安澜为每一个孩子都取了寓意深远的名字。长子戴复东、次子戴靖东、三子戴澄东,这些名字象征着父亲捍卫国家、保卫家园的责任与决心。

戴复东与父亲的关系一直亲密无间。他曾听母亲说,小时候生病时,父亲不离不弃地守护在床前,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健康来交换儿子的康复。但父亲的严格要求也让戴复东记忆深刻。一次,戴复东和家人来到广西全州,看到卫兵向他行军礼时,戴安澜平静地对卫兵说:“以后对我的家人,不必行军礼,也不要叫他们少爷小姐,只需叫他们名字。”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戴安澜带领部队入驻中国远征军。此时,戴复东去看望父亲,看到他依旧精神抖擞,身体健康,心中大为欣慰。戴安澜提到希望能够战胜敌人,让全家团聚过个胜利的新年,然而这次相见竟成了永别。

在抗战期间,戴安澜撰写了《痛苦的回忆》,总结自己在战争中的经验与教训。1933年,在华北抗战时,戴安澜深入前线,与日军激战,并总结出步机枪配合的关键。即便身处生死瞬间,戴安澜仍以冷静思考来为战斗寻找胜机,这种敢于冒险、精心策划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戴复东。

戴安澜在缅甸战场的英勇事迹更为显赫。他带领第200师与日军激战12天,虽然日军数量远远超过自己,但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然而,在后来的战斗中,戴安澜不幸负伤,腹部中弹。即使如此,他仍坚守指挥岗位,直到伤势加重,最终在一处偏远山区牺牲。

戴安澜牺牲后,戴复东与母亲一起,决定尽力让家庭度过艰难的日子。为了不让年迈的奶奶知道这个噩耗,母子俩白天尽量装作若无其事,夜晚才相拥而泣。很快,戴安澜的死讯传到家里,王荷馨悲痛欲绝,甚至多次昏厥。

1943年4月1日,戴复东坚定地承诺要照顾好弟妹,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他以极大的决心投身学习,并承担起帮助母亲照顾家庭的重任。随着年龄的增长,戴复东始终不忘父亲的遗志,努力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取得成就。

他在中央大学学习时,积极参与反对独裁、反对内战的学生运动,并为受伤的同学献血。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上海同济大学工作,为家庭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在此过程中,他始终关心弟妹的成长,教导他们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图虚荣。

戴复东的努力和成就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最终他成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晚年,他常常回忆父亲的英勇事迹和母亲的辛劳付出,并将这些作为家族的精神财富,传递给下一代。

戴复东从未忘记父亲的遗志,父亲在生前有两个愿望:一是击败侵略者,恢复河山;二是实现国共合作,重建中华。虽然第一个愿望已经实现,但第二个愿望仍未完成。戴复东和弟妹们决定要继续努力,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贡献一切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许... 许田围猎时,曹操与刘备一同出猎,在这个过程中,关羽因愤怒欲杀曹操。事件在《三国演义》中有描写,史料中...
原创 波... 波兰历史上曾遭遇过三次重大“瓜分”,其中尤以1939年纳粹德国和苏联联手瓜分波兰最为深刻,这段屈辱历...
原创 一... 当我的文章关于“铁军文化馆”中翻拍的两张162师师医院自卫还击战照片登上头条后,引起了许多参战战友的...
原创 高... 李豫是唐朝的第九任皇帝,也是安史之乱后继位的首位皇帝。虽然李豫的名气不如唐太宗李世民或唐玄宗李隆基那...
原创 非...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时期曾流行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唐代的绘画作品中,许多美女都有着丰盈的身材。虽然今天...
原创 卫... 卫青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为汉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尤其在平定匈奴的战役中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名声一时无...
原创 用... 曹操与刘备曾在青梅煮酒时谈及“龙”的比喻,他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原创 我... 不知各位读没读过这本硬核的书——曾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笳写的《毛主席教我们当省委书记》。 我是江...
原创 清... 清朝曾一度辉煌,迎来了康乾盛世,国家富强、疆域辽阔,国库丰盈。然而,到了清朝末期,腐败与无能却把这座...
原创 维...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尤其是关于历史的那些观念,往往和影视作品有很大关系。看历史题材...
原创 三... 在三国时期,有一个常见的名将排名,称为“三国24名将排名”,其中张飞位列第六,排在他前面的五位分别是...
原创 教... 在甲午战争中,曾位列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师遭遇惨败,这对清朝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然而,这场失败并没有让...
原创 三... 三国的三大巨头——刘备、曹丕、孙权,是大家熟知的历史人物。虽然有人认为三国三巨头应该包括曹操,而不是...
原创 大...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英雄辈出,许多英雄在乱世中崭露头角,也有无数人在战火中陨落。李氏父子趁...
原创 历... 黄巢,这个历史人物,常常被我们提到,却总是带着许多争议。他既是唐朝的起义领袖,也是一位被历史评价复杂...
原创 美... 历史上的今天:萨沙谈美国与俄罗斯的战略纵深 作者:萨沙 美国和俄罗斯的战略纵深,究竟谁更大? 18...
原创 撕... 在坦桑尼亚的东海岸,本应矗立着非洲最大的深水港,却成为了人们不愿提起的“烂摊子”。六年前,中国曾承诺...
原创 胡... 在之前讨论第3军武器装备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了该部队的大小火炮、轻重机枪和步枪等装备情况,但没有涉及到...
原创 美... 1776年7月4日,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正式独立。那时的美国领土仅包括大西洋沿岸的13个州...
原创 毛... 说到中国革命的历史,毛泽东、毛泽民和毛泽覃三兄弟是绕不开的关键人物。他们三人出生在湖南韶山冲的一个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