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大唐何时亡?袁天罡:猪上树时!李世民大喜可惜至死未懂
迪丽瓦拉
2024-11-23 17:12:08
0

原标题:唐太宗:大唐何时亡?袁天罡:猪上树时!李世民大喜可惜至死未懂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真正能配得上“大”的或许只有唐朝。

国富民强开元盛世,作为当仁不让的世界中心,什么时候回想起来都那般令人自信,若你能够站在同时期的长安街头,一句“东土大唐”便是最好的证明,自身还会被附上“唐人”的标签。

文豪李白、猛人魏征、走心玄奘等等,各行各业均有“实干家”出现,特别是民间当红的“相术大师”袁天罡。

对于这三个字,人们并不陌生,关于他的奇闻听说亦不在少数。

别人信也就算了,关键李世民半个眼儿都瞧不上江湖术士,但满朝的文武百官们都拍着胸脯向他保证,那咱不妨将其请上朝小小地历练一番?

毕竟自己是玄武门之变上位,虽然文治武功方面都有些成就,无奈内心对天下之事还是有几分忌惮,这才有了接下来的发问:大唐何时亡?

袁天罡微微一笑,给出了“猪上树时”的答案,在场的人随即拍手叫好。

这个答案令李世民很满意,因为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在说什么,但后来的结局诸位也看得到,难道相术大师失算了?

殊不知袁天罡早已进行的了暗示,只不过李世民至死前都没能读懂。

机智回答

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袁天罡的答案再完美不过。

大部分人看到李世民的问题后,内心或多或少都有些忌惮,这玩意不就是个“送命题”吗?

你说你回答好了,做皇帝的可能不相信,毕竟贞观之治的盛世是人家亲手缔造出来的;你说你回答的不好,万一惹得唐太宗生气怎么办?这实在是令人有些犯难。

奈何别人是知名的相术大师,绝对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刷子”,给出了“猪上树时”的答案。

猪上树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不明摆着说大唐不会灭亡吗?马屁直接拍到了心坎儿上,李世民捋了捋胡子笑了起来,在场的大臣也不断鼓掌,看来这大师果然是大师。

李世民也没有多想,但相术大师有着原则,什么说得那般明显,天下之事又有什么意义?

《推背图》大部分人都听说过,由李淳风和袁天罡亲手预演,两千多年的历史大事件全部暗藏其中,只不过它需要人们去自行推算,“猪上树时”亦不例外。

当天离开朝廷后,袁天罡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怕李世民猜出答案,又怕李世民听不懂答案。

部分有心人更是会借机献上谗言,你说到时候所有责任都怪罪于自己身上,到时候怎么扯得开关系?

不细细去想,随便一看还以为是在夸赞,殊不知其实这中间暗藏着很大的玄机,目的就是为了告诫李世民防范“朱”姓之人,这也正是后来篡唐的朱温。

至于“树”无需多言,熟悉相关预言史的都知道,李氏王朝一直被比作“李树”,故而才会有“猪上树时”的说法,隐喻着不好的事情发生。

谁也没想到,两百多年后“大唐被灭”的事实果真应验了。

朱温篡唐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就好比一艘破旧的船,每天在海上摇摇晃晃,何时都有可能灭亡。

朱温的家庭本就贫穷,为了讨口饭吃这才加入到黄巢的队伍中,自身没有什么牵挂的东西,打起仗来是绝对的英勇,立下赫赫战功后被黄巢重用。

本以为这样的生活会持续很久,无奈主家势力很快土崩瓦解,朱温决定加入大唐的队伍。

唐僖宗正愁没有士兵,这不直接送上门了吗?很快给予了他军队大权,但后者的内心早已打好算盘,趁机攻下了无数藩镇,很快成为了最大的军阀,基本上是没有东西能够压制。

看破了别人又怎样?苦于自己没有能力逆袭,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大唐丢了江山。

朱温不停上演闹剧,看似是救了被太监要挟的唐昭宗,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天下大权,后者身边的上百名侍卫全部被他除得一干二净,朱温离继位似乎只差一个形势。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朱温将唐昭宗的性命定格在了38岁。

这个人内心还有一番志向,后来上位的唐哀帝干脆没有实权,每天除了被朱温指挥还是被朱温指挥,几十位大唐的忠臣都因此听信于他而丧命,这得惨到什么程度?

你恨得牙直痒痒,可你又心有余力不足,上天最终没有眷顾李唐,将担子撂在了朱温肩上。

待所有可能效忠大唐的势力全部被清洗完之后,朱温将大唐正式逼退出历史舞台,公元907年唐哀帝退位,李氏王朝宣布结束,曾经的天子没过多久也失去了性命,

多年的江山社稷,如果自己在初始时就能读悟,又怎么会容得朱姓之人壮大个人势力?

袁天罡机关算尽,奈何李世民没能渗透天机,最终还是被“猪上了树”,这样的结局不免令人感到唏嘘遗憾,如果……可惜时间不会重来……

笑侃人世间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江湖最忌以假乱真,这或许正是历史的“有趣之处”。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袁天罡的预言在今天显然不能成立,无非就是利用自身的应变能力,一次次书写着“预言传奇”,至于是否具备超凡本领,我们仅需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就够了。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对于相同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保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前提之下,诸位还是要最大限度地保留优秀的文化和故事,这才是最正确的态度观念。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国家文物局今年将启动夏商文... 中新社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 应妮)记者从中国国家文物局25日在北京举行的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
看,彩陶纹里的古老文化(感知文... 图为临洮县博物馆展厅。  临洮县博物馆供图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临洮马家窑文化研究院馆员赵志刚行走在...
原创 她... 孝庄太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为大清的稳定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不可磨灭的,有很多人在提到孝庄的时候...
原创 李... 众所周知,西游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唐朝,因为唐僧的原型玄奘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人物。历史上的李世民一...
原创 徐... 三国时期要在诸葛亮之前对刘备贡献最大的人,这个人就是徐庶。他原本是江湖侠客,突然间弃武从文,从此发愤...
原创 诸...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在渭水南岸对峙,在知道司马懿会固守不...
原创 大... 在追寻城市发展轨迹的同时,体验工业历史的脉动。定于3月22日20:09,由市委宣传部指导,淄博市融媒...
在博物馆看到奥特曼?南充市博物... 近日,四川南充市博物馆的一件文物火了,因为它的形象很像动漫角色奥特曼。网上走红的视频显示,在一间陶制...
萧何的知名度为什么远远不及张良... 首先,猎奇心理。 韩信从胯下之辱,到位列兵仙,完全就是人生逆袭的楷模,后来他被吕后联合萧何杀害,又涂...
原创 靖... 明朝对于“立嫡立长”是执行最到位的一个朝代,明朝后期的皇帝基本上都是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而明朝第二位...
项羽如何运用战略眼光和智慧来对... 项羽要运用战略眼光和智慧对抗刘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制定长远战略:项羽应认识到统一全国的...
原创 徐...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十五军团在陕北吴起镇胜利会师后的一天,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与红十五军...
原创 毛...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
原创 庞... 孙膑被剜去了膝盖、脸上被刺了字,趴在猪圈里像一条狗一样大口吃着猪粪的时候,他的眼角已经闪烁着仇恨了。...
原创 李... 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为了飞黄腾达,他辞去了在楚国的官位,进入秦国成为秦相吕不韦的舍人。后来他得到秦...
原创 读... 汉军主帅韩信率领军队,在井陉口(河北省)一带与赵军交战,汉军用三万兵力,打败了赵军二十万兵力,是一场...
原创 燕...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公元前227年的秋天,天气异常的寒冷,荆轲的背影孤独而悲壮,...
吴起:从鲁魏楚的征途看战国改革... 战国时代,群雄逐鹿,烽火连天,在这风云激荡的历史舞台上,吴起是一会才华横溢且极具争议的人投入,他以其...
原创 儒... 前言 提起李振军,很多人知道他是个文职将军。他的妻子是贺捷生少将,岳父是贺龙元帅。 再往深处扒,会...
原创 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的故事为人所熟知,但评话三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实,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