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开创盛世的朱棣,为啥朱元璋不愿传位给他?史学家:唯独朱棣不行
迪丽瓦拉
2025-10-28 00:02:51
0

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派郑和七下西洋、修《永乐大典》,文治武功震古烁今。可就是这样一位帝王,当年却成了朱元璋最 “不愿选” 的继承人 ——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宁可选 15 岁的文弱皇孙朱允炆,甚至考虑过不堪用的次子、三子,也绝不肯把皇位传给朱棣。史学家一句 “其实谁都可以,唯独朱棣不行”,道破了这段历史的关键,到底是什么让朱棣成了朱元璋眼中 “不能选” 的人?

一、朱元璋的 “江山焦虑”:从饿殍堆里走出,只信 “规矩” 能保永续

朱元璋的人生,是从元末的 “人间炼狱” 里爬出来的。他亲眼见蒙古贵族为争皇位自相残杀,地方军阀拥兵割据,最终让中原大地变成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的绝境 —— 他自己家人,就是在这场混乱中饿死了父母、兄长,只剩他一个人乞讨为生。这份刻在骨子里的 “乱世恐惧”,让他登基后最执着的事,就是给朱家王朝立一套 “能管千年” 的铁规矩。

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 “嫡长子继承制” 上。这不是凭空想的,而是从中国几千年封建史里淘出的 “血泪经验”:周朝靠嫡长继承撑了八百年,汉朝因废长立幼引发 “七国之乱”,唐朝 “玄武门之变” 更是兄弟相残的惨剧。朱元璋深知,“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 的规矩一旦破了,皇子们就会像饿狼抢肉一样争皇位,他亲手建的大明,很可能重蹈元朝覆辙。

为了把规矩焊死,他专门编了《皇明祖训》,白纸黑字写着:“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这本书不仅每个藩王人手一本,还要求他们每年冬至、元旦必须诵读,甚至规定 “后世子孙若改此训,即为不孝”。在朱元璋眼里,“规矩” 是比 “人才” 更重要的江山基石 —— 哪怕继承人平庸,只要守规矩,江山就能稳;若继承人再能干,只要破规矩,就是埋祸根。

二、太子朱标:朱元璋用 25 年打造的 “完美接班人”

在朱元璋的 “规矩体系” 里,太子朱标是绝对的核心。这位马皇后嫡出的长子,从出生那天起,就被朱元璋按 “仁君” 标准培养 —— 洪武元年(1368 年),朱元璋刚登基,就立 7 岁的朱标为太子,还请来了明初大儒宋濂当他的老师,教他读《论语》《孟子》,学 “仁政爱民” 的道理。

等朱标长到 14 岁,朱元璋又让他跟着自己处理朝政:从批阅奏折到接见朝臣,从制定赋税政策到审理民间冤案,朱标全程参与,一学就是 20 多年。他也没让朱元璋失望,性格宽厚得像 “小太阳”—— 有次朱元璋因胡惟庸案要杀 3 万多人,朱标跪在宫门前哭着求情:“陛下杀尽功臣,将来儿臣继位,谁来帮我治理天下?” 哪怕被朱元璋怒怼 “等你当皇帝再说”,他仍坚持保住了 200 多名官员的性命。

朱元璋对朱标有多上心?为了给儿子扫清障碍,他不惜背上 “暴君” 骂名。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五年,他借胡惟庸案、蓝玉案,一口气杀了 4.5 万多名功臣宿将 —— 那些能征善战、可能威胁朱标皇位的 “刺头”,全被他拔得干干净净。他计划得很清楚:自己当 “恶人” 替儿子铺路,朱标当 “善人” 安抚天下,父子一刚一柔,大明就能传千世万世。

可命运偏要开玩笑。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37 岁的朱标从陕西考察回来后,突然得重病去世。这个消息砸得朱元璋半天没缓过来 —— 他不仅失去了儿子,更失去了苦心经营 25 年的 “接班计划”,大明的未来,一下子成了没根的浮萍。

三、朱标死后的 “备选困境”:次子三子不堪用,朱棣 “合格” 却 “犯忌”

朱标一死,按《皇明祖训》的 “兄终弟及”,该轮到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可这两个儿子,却把朱元璋气得直骂 “猪狗不如”。

秦王朱樉被封在西安,手握数万兵权,却整天只知享乐。他在封地强征 1000 多名民女当奴婢,还挪用军饷修豪华宫殿,导致西安百姓怨声载道。朱元璋先后写了 12 封信骂他,甚至派人去西安查他的罪证,差点就废了他的藩王爵位。三子晋王朱棡更离谱,在太原当藩王时,只因厨子做的菜咸了点,就当场抽了厨子几十鞭子,还把人关起来饿了三天。朱元璋得知后,在诏书上骂他:“蠢货!连身边人都容不下,将来怎么容天下?”

这时候,四子朱棣成了朝臣们私下讨论的 “黑马”。他 11 岁封燕王,20 岁就藩北平,常年跟蒙古骑兵打仗 —— 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他率 5 万骑兵深入漠北,活捉蒙古太尉乃儿不花,一战成名;在北平任上,他整顿吏治、减免赋税,当地百姓都夸他 “燕王是好官”。连朱元璋身边的谋士刘三吾都私下说:“燕王有陛下年轻时的风范,是治国之才。”

可朱元璋却连提都没提朱棣。不是朱棣不够优秀,而是在朱元璋的 “选人标准” 里,朱棣有三个 “致命硬伤”—— 这三个硬伤,让他成了 “谁都可以,唯独朱棣不行” 的那个人。

四、朱棣的 “三个硬伤”:为啥朱元璋说 “唯独他不行”?

(一)硬伤一:传位朱棣,就是毁了《皇明祖训》

朱元璋最看重的 “规矩” 里,有一条铁律:“父死子继” 优先于 “兄终弟及”。朱标虽然死了,但他有嫡长子朱允炆 —— 这位 15 岁的皇孙,是马皇后的嫡长孙,按《皇明祖训》,他的继承权比任何叔叔都更 “根正苗红”。

朱元璋心里比谁都清楚:一旦因为朱棣 “能打” 就破了这个规矩,后果不堪设想。当时明朝有 24 个藩王,每个都手握兵权 —— 驻守云南的岷王、驻守武昌的楚王,都打过仗立过功;要是朱棣能凭 “军功” 继位,这些藩王会不会也站出来说 “我也能打,凭啥不能当皇帝”?到时候,皇子藩王们争得你死我活,大明江山就会变成元末的 “军阀混战”,他几十年的心血就全白费了。

所以哪怕朱允炆文弱,哪怕他连朝堂上的暗流涌动都看不懂,朱元璋也必须选他。选朱允炆,不是选 “最能干的”,而是选 “最合规的”—— 在朱元璋眼里,守住《皇明祖训》,比选一个 “战神皇帝” 更能保大明稳定。

(二)硬伤二:朱棣的身世,是朱元璋不敢赌的 “雷”

朱棣还有一个更致命的问题:身世不清不楚。官方史书《太祖实录》说他是马皇后所生,可这个说法从一开始就站不住脚 —— 马皇后生于 1332 年,生朱标(1355 年)、朱樉(1356 年)、朱棡(1358 年)时已经二十多岁,而朱棣生于 1360 年,此时马皇后已 28 岁,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属于高龄产妇,可史料里连马皇后生朱棣时的 “接生记录”“赏赐记录” 都没有。

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朱棣的生母是高丽来的碽妃。甚至有野史记载,碽妃因为 “早产”,触怒了朱元璋,最后被处以 “铁裙之刑”(一种用烙铁烫铁皮裙子,让犯人穿着受刑的酷刑)致死。朱棣登基后,为了让自己的继承权 “合规”,特意重修了《太祖实录》,把自己的名字加进 “马皇后嫡子” 名单里,还下令销毁所有关于碽妃的记载 —— 这种 “欲盖弥彰” 的操作,反而让更多人怀疑他的身世。

更关键的证据来自朝鲜。朝鲜使臣在《李朝实录》里记录,永乐元年(1403 年)中元节,朱棣专门去宫里一个偏僻的宫殿上香,说是 “给生母祭拜”。可马皇后的忌日是八月初十,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两个日子完全对不上 —— 这说明,朱棣的生母根本不是马皇后。

朱元璋的疑心病出了名,他连跟自己打天下的徐达、常遇春都防着,怎会容忍一个身世不明的儿子继承皇位?一旦传位给朱棣,民间就会流传 “私生子当皇帝” 的流言,甚至有人会借 “身世不正” 起兵造反。朱元璋不敢赌,也不能赌 —— 皇位继承人的血统,必须 “纯得像白纸”,朱棣显然不符合。

(三)硬伤三:朱棣太像朱元璋,反而成了 “缺点”

朱元璋想要的继承人,从来不是 “能打” 的 “战神”,而是 “能守” 的 “仁君”。他打了一辈子仗,深知 “打天下易,守天下难”—— 元末百姓已经饿了几十年,大明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是轻徭薄赋,而不是继续开疆拓土、让百姓再受战乱之苦。

朱棣却太像年轻时的朱元璋了:杀伐果断、野心勃勃,眼里全是 “开疆拓土” 的念头。朱元璋知道,要是朱棣继位,肯定会继续派兵打蒙古、征安南,这会让百姓背上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很可能引发民变。而且朱棣跟武将关系极好,北平的将领几乎都听他的 —— 要是他当皇帝,武将势力就会压过文官,朝堂失去制衡,很可能变成 “武将专权” 的局面,这是朱元璋最不愿看到的。

反观朱允炆,虽然文弱,却懂 “仁政”。朱元璋曾问他:“要是叔叔们拥兵自重,你该怎么办?” 朱允炆回答:“先跟叔叔们讲道理,用礼法约束他们;要是他们不听,再派兵平定。” 这个答案虽然显得 “软”,却刚好符合朱元璋 “守成” 的期望 —— 他相信,朱允炆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能让大明从 “打天下” 转向 “治天下”。

五、靖难之役:朱元璋没算到的 “意外”,却不是 “选错”

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71 岁的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可这位年轻的皇帝,却亲手毁了朱元璋的 “守成计划”—— 他在齐泰、黄子澄的怂恿下,急急忙忙削藩,短短一年就废了 5 个藩王,湘王朱柏甚至被吓得自焚而死。

这一下彻底激怒了朱棣。建文元年(1399 年),朱棣以 “清君侧,靖国难” 为名,在北平起兵,史称 “靖难之役”。四年后,朱棣攻破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登基,开创了永乐盛世。

有人说,这证明朱元璋当初选错了人。可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他的选择没有错 —— 他选朱允炆,是为了守规矩、保稳定;他不选朱棣,是为了避风险、求长治。他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从 “大明永续” 出发,是一个老政治家权衡利弊后的必然选择。朱棣的成功,是历史的 “意外”—— 是朱允炆削藩操之过急,是朱棣军事才能出众,更是当时文官武将对建文帝政策的不满,这些都是朱元璋没算到的。

史学家说 “其实谁都可以,唯独朱棣不行”,不是否定朱棣的能力,而是看懂了朱元璋对江山的执念。他不是 “看走眼”,而是 “不敢赌”—— 赌朱棣会守规矩,赌朱棣身世没人质疑,赌朱棣会放下野心当 “仁君”。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能读懂:每个历史选择的背后,都藏着当事人对未来的深思。若你是朱元璋,面对 “能破局的战神” 和 “守规矩的仁君”,会怎么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汉... 前言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帝王的尊号和谥号常常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寓意。然而,有一个令人深思的历史事...
原创 “... 1894年,法裔英国学者拉克伯里在其著作《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中国人种西来...
原创 宰... 前言 在当今这个浮躁、迎合的时代,我们是否还相信真正的权力源于责任与担当,来自个人的品德和贡献,而不...
原创 东... 东汉末年,凉州地区因远离朝廷的控制,频繁发生叛乱。董卓、韩遂、马腾、马超等诸侯曾活跃在该地。然而,今...
原创 8... 1985年,吉林省抚松县的兄妹张金泉和张金禄,突然接到一份来自有关部门的通知,得知朝鲜的领袖金日成邀...
原创 三... 借刀杀人,最早出自《三十六计》,意思是指不直接出手,而是借助他人之手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在古代,许多历...
原创 三... 一、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一生致力于保卫蜀汉的国家和人民,奉献了全部的精力与智慧。他...
原创 三... 标题:三国斩敌首级最猛的大将,关羽垫底,第一创下单兵作战奇迹 三国时期,英雄豪杰层出不穷,战将如云,...
原创 日... 北方四岛,指的是千岛群岛南端,靠近日本北海道的国后岛,择捉岛、齿舞群岛和色丹岛,面积达到了5038....
原创 为... 标题:曹操为何终生不敢称帝,曹丕继位后为何立刻称帝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英雄人物的命运都充满...
原创 三... 蜀汉:庞统 庞统与诸葛亮并称为“卧龙、凤雏”,足以看出他在当时的才华受到高度评价。可惜,庞统的命...
两岸人士谈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 中新社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 徐雪莹)由全国台联主办的“铭记历史 捍卫成果 守护家园 共创未来”...
原创 希... 亚历山大·马其顿是“古典时代”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他统一了希腊,并带领军队征服了广阔的领土,建立...
原创 “...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中国历史上,“高宗”这个庙号,从宋朝的高宗赵构之后,再也没有其他皇帝使用过?“高宗...
原创 东... 青州东莱,今天的莱芜一带,曾有一位英雄,名叫太史慈。年轻时,他21岁便成为郡里的高级通讯员,负责将材...
原创 为... 清朝雍正年间,提到皇室中最有权势的成员,除了雍正皇帝本人,怡亲王胤祥无疑是其中之一。虽然他只是一个亲...
原创 三... 三国十大美人排行榜:貂蝉仅次,甄宓夺冠,刘备真独占其三? 三国时期,英雄如云,而在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滑稽趣闻:历史事件的幽默侧面 1、 苹果的坠落 艾萨克·牛顿正坐在苹果树下沉思,一个苹果“咚”地砸中他的头。他揉着脑袋嘟囔:“这重...
原创 西... 西汉历史上的最短与最长在位皇帝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继秦朝之后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
原创 长... 长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河流,自古以来,长江和黄河就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江不仅是我国的母亲河,也是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