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深刻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弊端,明确指出无论是哪个朝代更替,最受苦的始终是普通百姓。正如黄炎培先生所说,中国历史的变迁充满了百姓的血泪史,正因如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句警示性的话语,至今仍被传颂。这句古话,是百姓对生死存亡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从秦始皇建立秦朝以来,中华历史的起伏。
据统计,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起,中国几乎每67年便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中华民族正是伴随不断的战争,成长为一个充满铁血精神的民族,也是一个拥有战斗基因的民族。如果没有强力的限制措施,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战斗性格很难被压制。秦始皇通过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这一历史功绩使他名垂千古。然而,秦始皇的统治也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苦难。在他的统治下,百姓生活困苦,民众无法反抗,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纵观封建社会的历史,统一的时间虽然占据了大约六成,但分裂的时期也同样长久。而即便是统一时期,真正能够称得上盛世的日子,却屈指可数。秦始皇一心追求功业,横征暴敛,时常进行大规模的建筑工程,百姓始终未能安享太平。为了修建长城,秦始皇强迫百姓劳作,导致50万人的死亡;为了阿旁宫和自己的陵墓,又导致了130多万百姓的死亡。 秦二世胡亥的暴政更是加剧了社会的动荡。胡亥不惜残杀自己的兄长扶苏,登上帝位,继而展开暴政。暴虐的统治最终引发了民众的反抗,项羽和刘邦等起义军纷纷涌现,百姓再次陷入了战火之中。在楚汉战争期间,百姓承受了巨大的苦难,汉朝建立后,尽管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相对安定,但百姓的生活并未得到真正的改善。 在封建时代,统治者常常高高在上,而普通百姓始终没有多少话语权。无论是哪个朝代,百姓始终处于被剥削的状态,受苦的是百姓,受难的也是百姓。汉朝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再次陷入混乱,直到汉光武帝刘秀成功恢复了秩序。虽然汉朝得以延续,但东汉的后期皇帝大多为傀儡,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群雄割据,中原大地再次被战火洗礼。西晋在经过五胡乱华的洗劫后,失去了强大的控制力,随后东晋出现,国家局势依旧动荡不安,最终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在南北朝时期,谁有实力谁就能称帝,众多割据势力长期争斗,百姓的生活依旧水深火热。 隋朝和唐朝的统一虽然带来了短暂的安定,但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再次让百姓陷入灾难。黄巢原本是一个不被朝廷重用的失意之人,他反叛朝廷后大肆烧杀抢掠,整个国家陷入了深重的灾难。唐朝灭亡后,宋朝登场,但由于北宋本身军事力量较弱,常常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长期的战争消耗了国力,民众生活苦不堪言。 宋朝末期,蒙古的骑兵南下,对中原展开了残忍的屠杀,导致大量百姓死于非命。元朝的统治者来自蒙古,他们以极端暴力手段征服一座座城市,实行屠城政策,百姓苦不堪言。元朝时期,中原地区的居民数量锐减,民众不堪忍受,最终起义反抗,元朝政权宣告灭亡。 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虽然在建立过程中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成功驱逐了外族。尽管如此,蒙古骑兵的骚扰仍旧没有停止。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保卫国家不惜多次亲征蒙古,最终才彻底征服了蒙古。然而,明朝自朱祁镇时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直至末年再度遭遇外族入侵,屠杀再次发生。 清朝是一个由满洲人建立的王朝,刚开始时清朝就通过屠城手段对汉族人民进行镇压,历史上如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等惨剧都发生在这个时期。清朝末年,不仅有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列强入侵。经过长时间的抗争,中国才终于得以重新统一。 总结来看,从古至今,战争一直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在战争的背后,受苦的始终是普通百姓。正如那句古话所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国的历史深刻证明了这一点。
上一篇:吴石将军户籍卡,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