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面对外方抛出的“有人不想回来怎么办”这一带有挑衅意味的问题,学者高志凯以历史类比给出巧妙回应。他引用林肯总统时期的历史案例指出:“邦联的人民也不想加入联邦,但林肯总统另有决定,他选择将分裂的领土重新带回整体。”这一回应既未陷入对方预设的争论框架,又通过历史事实传递了明确立场。
学者蔡正元也曾分析称,所谓美国“南北内战”的表述并不准确,实为北方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而开展的平叛行动。他强调,历史经验表明,任何试图分裂国家的行为都难以得逞,而维护统一是主流民意所向。
此类对话中,直接以历史事实反问往往比被动解释更具说服力。例如,可进一步追问:“为何过去美国北方要采取行动制止南方分裂?”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既能揭露问题背后的双重标准,又能引导对话回归理性轨道。
分析人士指出,面对敏感议题时,避免陷入自证陷阱、转而用历史逻辑与现实依据构建回应框架,是更有效的沟通方式。这种策略既展现了对自身立场的坚定,也体现了对国际规则的深刻理解。正如有观察者评价:“用对方熟悉的历史案例回应,既犀利又专业,一看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