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年,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带领大军攻占了罗马城,城内的奴隶也纷纷反抗他们的奴隶主。曾经象征着高贵与荣光的罗马人在此刻一无所有,甚至遭受侮辱与践踏。从公元前390年高卢人攻占罗马以来,罗马城一直未曾被外敌攻破。不论是迦太基的汉尼拔,还是斯巴达克斯的奴隶起义,都未能突破罗马城的防线。八百多年来,罗马的军队总是征服别国的都城,掠夺他们的财富,将他们的人民带走做奴隶,罗马也因此被誉为永恒之城。
然而,厄运最终降临到罗马。在一片血腥的屠杀中,幸存的罗马人被俘虏成奴隶,城中的财富被洗劫一空。而懦弱的皇帝霍诺里乌斯早早逃到拉文纳,并将这座城市作为新的都城,从此,罗马帝国便不再以罗马为首都。 476年,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终结。虽然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以及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甚至俄罗斯帝国自称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但真正的罗马城所在的意大利半岛,却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毫无存在感。更为悲惨的是,罗马帝国的灭亡后,意大利陷入长期的分裂,直到1871年才实现统一。 在围棋中,有金角银边草肚皮这样的规则,即在棋局初期,双方都会争夺围空效率最高的四个角,再占领围空效率稍低的四条边,最后才会争夺围空效率最低的中腹。历史上,强国的形成也与围棋有相似之处,许多强国的崛起往往与边缘地带的地理优势有关。例如春秋时期的齐、晋、楚、秦四大强国,它们都位于中原地区的四个边角地带。欧洲的西班牙、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等强国也是如此。与位于四战之地的国家相比,边缘地区减少了外部侵袭的压力,又能向外扩张。当后方稳固后,它们便能进一步进军中心区域,最终完成统一。罗马的崛起也正是基于这种地理优势,而意大利半岛则因为未能有强大国家的出现,一直没有实现真正的强盛。 最初,罗马的崛起并不显眼。公元前3世纪时,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开始向外扩张,逐步战胜了布匿战争中的迦太基、马其顿战争以及叙利亚战争的敌人,确立了地中海地区的霸权地位。而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时,欧洲的中心已经从希腊转移到了罗马。无数势力围绕罗马展开争夺,意大利半岛因此分裂成无数碎片。 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推翻了西罗马帝国最后的皇帝罗慕路斯。这一年被视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虽然奥多亚克依然宣称效忠于东罗马皇帝芝诺,意大利的名义上仍然归属于罗马帝国,但事实上,东哥特王国才成为了第一个统治意大利的政权。 589年,由于奥多亚克日益脱离东罗马的控制,东罗马皇帝芝诺支持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入侵意大利,打败了奥多亚克。狄奥多里克曾在君士坦丁堡为人质,接受了罗马化的教育。与其他蛮族领袖不同,狄奥多里克的治国风格较为接近罗马化,他与周边蛮族的关系也较为和谐。在他统治的三十多年中,罗马文明一度复兴。如果东哥特王国能够维持稳定,即便无法重建罗马帝国,至少有能力制霸地中海。然而,狄奥多里克于526年去世后,东哥特王国迅速衰退,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大帝趁机夺回意大利,东哥特王国因此灭亡。除了意大利,查士丁尼大帝还征服了北非的汪达尔王国和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特王国。此时,东罗马帝国几乎完成了罗马帝国的重建,但长期战争已经消耗了帝国的财政,查士丁尼大帝去世时,东罗马帝国的衰退已不可避免。569年,伦巴第人入侵意大利北部,东罗马的势力仅剩南部。 随着东罗马与伦巴第王国的冲突,罗马教宗的权力逐渐独立。756年,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丕平为赢得教皇支持,向教皇赠送了意大利中部的大片土地,建立了教皇国。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教皇国成为欧洲宗教的中心,但教会权力的扩张使其无法集中力量治理意大利。教权与世俗权力的矛盾不断加剧,使得意大利始终无法稳定发展。 进入中世纪后,教皇国的权力虽然一度达到巅峰,但在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将教皇卜尼法斯囚禁并凌辱,导致教皇死于非命。此后,教廷在法国的压力下迁往阿维尼翁,成为阿维尼翁之囚。随着教皇国的衰退,意大利北部的商业城邦迅速崛起,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热那亚等城邦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 14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商业城邦逐渐强盛。此时,法国正与英国打百年战争,而神圣罗马帝国也在经历朝代更替。意大利若能联合起来,或许能提前实现统一。然而,这些城邦的统治者并未利用雄厚的财力进行军事扩张,反而沉迷奢侈与艺术的资助,导致文艺复兴的兴起。意大利的城邦虽然富有,却在外部威胁面前显得软弱无力。 这些城市的统治者也未能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权,雇佣兵成为他们的主要战力。但雇佣兵的忠诚度较低,往往为钱而战,不惜在关键时刻倒戈。在《君主论》一书中,马基雅维利严厉批评了意大利雇佣兵的腐化现象,并提倡建立由本国公民组成的正规军。 与此同时,凯撒·波吉亚,教皇亚历山大的私生子,以其精明的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在意大利北部征服了多个城邦。1502年,他甚至计划统一整个意大利。马基雅维利曾惊叹于凯撒·波吉亚的政治才干,并视其为拯救意大利的理想统治者。然而,由于凯撒·波吉亚的早逝,统一意大利的梦想破灭。马基雅维利最终将自己的政治思想写成了《君主论》,其中主张君主应当无所顾忌地实现中央集权,建立统一的国家。 然而,《君主论》的理论并未能在意大利找到实践者。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意大利的商业逐渐衰退,法国和奥地利逐步插手意大利事务,意大利的统一进程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