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都已经到达乌江边,为什么非要自杀?不能等过江后卷土重来?
迪丽瓦拉
2024-12-06 16:02:28
0

原标题:项羽都已经到达乌江边,为什么非要自杀?不能等过江后卷土重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词人,却也写过很多不失豪迈的作品。而她在《夏日绝句》中写到的“项羽不肯过江东”,也成了很多学究们关注的内容——明明项羽都已经到乌江边上了,为什么他非要自杀呢?就不能等过江之后卷土重来吗?

垓下被围,乌江自刎

项羽垓下被围后,面临着粮草不足,突围艰难的问题,但项羽也不是坐以待毙之辈,他率领800骑兵趁夜突围,这说明项羽其实是有东山再起的念头的。

然而一路上的厮杀激烈,项羽带出来的800骑兵折损严重,等他渡过淮河时,随从的骑兵差不多只剩下100多人。

抵达阴陵时,人生地不熟的项羽迷路,被一个老农引到了错误的路上,最后被汉军追上。又经过一番大战,项羽手底下只有28骑,但追击的汉军却有数千不止。

这时候项羽已经认识到,突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他对部下感慨: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所载)

随后将骑兵分为四队,命骑兵分四个方向冲杀,在山东面会合。

但是等一路逃到乌江边,乌江亭长劝说项羽回江东图谋东山再起,这应该是与项羽突围之出的想法是一致的,可项羽却忽然改变了想法: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遂将自己的坐骑赐予乌江亭长,自刎于乌江畔。

楚将自杀,似是传统

正如乌江亭长对项羽说得一样: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羽在江东还有对抗刘邦的资本,根本不需要走上自杀的道路。东山再起后战死的8000江东子弟报仇也不是不可以,干嘛非要自杀呢?

实际上,在春秋时期的文献中,楚人自杀似乎是很常见的事情。王准曾在自己的硕士论文中分析了楚人频繁常见的自杀现象。汇总各种资料,楚人自杀现象的类型可以分为五种:

“战败谢罪型、尽忠守孝型、忠孝冲突型、失败绝望型以及逼迫置死型。”

虽然《史记》上对项羽的记载显示,项羽是“无颜以对江东父老”,且认为“天要亡籍”,这才选择自杀。

但从项羽垓下被围到乌江自刎的整个过程来看,项羽的自杀类型应为“战败谢罪型”和“失败绝望型”两相综合形成的一种新的自杀类型,这里私称其为“绝望谢罪型”。

在春秋时期,楚将战败自杀完全可以说是“传统”。据王准的分析,楚民族在早期接受分封时,就因为被视为蛮夷,待遇什么的和齐、晋、鲁、卫等国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那一时期的楚民族没有异议,毕竟自己就是又弱又落后,可随着楚民族的实力不断提升,楚人能明显感觉早期经历带来的强烈挫败感——以前输给其他国家很正常,自己没实力嘛;可如今有实力了还战败,这无疑是耻辱。

不光如此,根据涂又光在《楚国哲学史》中的描述:楚武王熊通曾经说过,“我蛮夷也主义”。涂又光认为这句话说明在楚武王的世界观里,

“出师大败,阵亡无数,主帅不死不合理。也只有主帅自杀,才符合楚人理性的‘法治精神’。”

另外很多楚将自杀,也是因为陷入了绝对的困境之中,心里已经清楚自己的结局是死亡。与与其屈辱地死在敌人手中,倒不如自行了断。

而项羽作为秦末的楚人,其实也受到了这种传统的影响。

虽说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开始统一文字、思想等,但大秦帝国存在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且那时候对各种思想和理论并没有极端打压,基于此,项羽在走投无路时,极有可能遵照传统,选择了自杀——

自责造成8000江东子弟的牺牲对应楚人“我蛮夷也主义”的理性“法治精神”,“天之亡我”则是看不到逃生出路的喟叹,最终项羽慷慨赴死。

卷土重来?黄粱一梦

那么如果项羽卷土重来,他到底能不能逆风翻盘呢?这里私以为项羽还是没有办法战胜刘邦。

首先,项羽没有统帅整合一支强悍军队的能力,他本人的确战力非凡,但在识才、用才上,项羽根本不是刘邦的对手,韩信、陈平以及英布,这些名将早年都在项羽麾下,但愣是被项羽用着用着用到了刘邦的手里。

不仅如此,项羽还没有足够出色的战略眼光,早年他摆下鸿门宴,结果被刘邦等人一通忽悠,直接纵虎归山。气得项羽的族叔项伯“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同时大骂:

“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再者说,项羽就算回到江东,也组建不出来与刘邦差不多规模的军队。刘邦当时麾下良将上百,精兵数量高达几十万。

江东只有十万之众,而这十万中刨除老弱妇孺幼后,剩下的青壮年其实并没有多少,且项羽也基本没有途径去寻找出色的将领。换言之,不管项羽怎么努力发展势力,错失鸿门宴良机的他都很难再壮大起来。

最后,江东当时很落后贫困,根本支撑不了项羽东山再起。纵观中国古代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在秦汉时期,各大统一王朝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基本都集中在中原一带,也就是河南、陕西那一片。

彼时江东相对落后,并没有充分开发,项羽要依靠这里东山再起,确实很不现实。

若是项羽身处宋朝之后,倒是可以好好考虑一下都东山再起的事情,因为两晋之后,中国境内的北方人口开始向南迁移,也就是著名的“衣冠南渡”,主要分为三次——东晋以后;唐代安史之乱后;南宋以后。

经过大规模的“衣冠南渡”,江东地区引进大量来自北方的农业技术,这直接加速了江东的经济开发。且当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从北方迁来,也为江东补充了人才资源,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实就折射了“衣冠南渡”时的场景。

有人、有钱、有才子,项羽若生活在宋代以后,未尝不能返回江东图谋逆风翻盘,但可惜的是,他生在秦末汉初时,深受楚人传统思想影响,又清楚自己不可能东山再起,自然也只能遗憾地自刎于乌江畔,从此留下一桩遗恨,供后世文人叹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世人喜欢《三国演义》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三国时期的优秀武将层出不穷,演义将打斗对决的场面描写得活...
让红色故土成为红色沃土 “我带了5条建议,都是村民们的心声。”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
揭秘日军东南亚辉煌背后的印度挫... 揭秘日军东南亚辉煌背后的印度挫败 在二战的烽火连天中,日军以其迅猛的攻势和强大的战斗力,在东南亚地区...
原创 南... 在刘备的创业历程中,选择南郡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很多人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刘备宁可放弃长沙和桂阳这...
清末最美格格王敏彤:追求溥仪多... 王敏彤,本名完颜立童记,是正宗的皇亲国戚,也是血统纯正的格格,她的外公是辅国将军之后爱新觉罗毓朗,父...
成都:税务助力非遗产业“活”起... 成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4500多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不仅方志资源丰富,还蕴含着灿...
原创 曹... 正所谓“空余赤兔马千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用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吕布这个英雄人物的惋惜之情。吕布...
原创 为... 在漫长的华夏历史中,西周开国君主姬昌,也就是周文王,以其贤明仁德闻名后世。他的故事里,有个让人好奇的...
原创 司... 司马懿是位老谋深算的人,而且此人非常能忍,他一生所犯的错误非常的少,但是其中有一个错误困扰了中国整整...
原创 平... 中国近代前夜的民族危机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大量的战争赔款,...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壹圆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孙小头壹圆,作为民国初期的重要货币之一,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更以其独特的艺术...
原创 唐... 唐玄宗李隆基一生有过两位绝世宠妃,除了大名鼎鼎的杨玉环之外,还有一个受宠时间更早的妃子,她是武则天的...
原创 一... 倘若爆发全球性质的国际战争,全世界一片混乱的情况下,谁敢攻打美国本土?美国的上将挑明一个观点,这个国...
原创 唐... 渤海国是靺鞨族首领大祚荣,于公元698年所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由于大祚荣本人深受汉文化影响,并且通晓...
原创 诸... 在我国古代的三国时期,诞生过无数的英雄豪杰,例如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人,他们有的因为武艺高强而为人们...
原创 诸... 诸葛亮病逝前喊了一句话,若不是这两人理解有误,诸葛亮还有救 三国时期是一段十分混乱的时候,都说乱世出...
原创 蜀... 在汉末三国时期,千军易得一帅难求。蜀汉的关羽、姜维是当之无愧的统帅之才,可二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政治...
原创 古...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整个世界范围内国家之间那是相互学习的,尤其是在产生了成熟的模式之后,相互学习...
原创 溥... 皇帝是中国古代至高无上权力的代表,但皇帝有时候也会有无可奈何的时候。有些皇帝是因为昏庸亡国,但有些就...
原创 非... 世界上大体可以分为三大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虽然还有着一类棕色人种,但他们的存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