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人们都推崇清官,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位宰相,他的清廉居然让皇帝都感到害怕。
皇帝生怕他另有谋算,希望他多贪些钱,不然不好与官员们来往。
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宰相呢?真的有清官能清廉到如此地步吗?
唐朝第一清廉宰相
宰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同的人当宰相就能带领朝廷走向一条不同的路。
好的宰相能让朝廷变得更好,而性格不好的宰相能让一个王朝走向没落。
唐朝有四大名相,他们在任职期间,无一不是缔造出一个繁盛时代的能人。
而唐朝之所以能如此繁盛,就是因为唐朝有很多名臣在辅佐。除了这四大名相之外,还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宰相也值得被铭记。
而这位清廉到极致的宰相陆贽便是一位经典人物,后世也将他称为四大名相之外的第一名相。
陆贽出生于唐玄宗末年,据说他出生在如今的嘉兴市,但是这条传闻并没有文献来证实。但是陆贽是浙江人肯定没错。
而他的陆姓家族,从东汉末年的陆绩、陆逊那时候开始便非常鼎盛,但是传到唐朝陆贽这一辈时,家族早就已经没落。
陆贽的父亲也是一个官员,但是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因此在陆贽的童年时期,他的父亲并没有给他带来一些好处。只不过,陆贽父亲的大量藏书确实是陆贽最喜欢的宝藏。
陆贽的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便离去了,是他的母亲千辛万苦地将他养大。
而陆贽的母亲也是一位有学问的女子,她虽然不懂什么诗词歌赋,但是她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而陆贽后来的成就也与母亲的教导有关。
在母亲的教导下,陆贽的学业稳步向前,他在十八岁时考中了进士,又因为博学多识被皇帝选中做了状元。
但是陆贽之后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在考中进士后便当了一个县令,但是在任时间不长。因为某些原因,他被皇帝罢了官。
陆贽只好回到家里赋闲,过起了整日读书的休闲生活。但是陆贽还非常年轻,他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在陆贽赋闲在家时,本地一位刺史对陆贽非常敬仰,因为他得知陆贽被选为了状元,这也是他一生的梦想。
而在陆贽被罢官回家后,这位刺史很快便前来拜访。
他知道陆贽回家后财政问题一定是难倒英雄汉第一步,于是他在前去拜访的同时带了不少钱。
而陆贽虽然没有了经济来源,但是他并没有收下这位前辈带来的钱财。他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允许他这样做。
最后陆贽只收下了这位刺史带来的一包茶叶。
陆贽与这位前辈初次见面便相谈甚欢,二人结为了忘年之交。
唐德宗手下重臣
陆贽被罢官在家期间,他思考了很多,总结出了数条做官的准则。
虽然他的刺史前辈认为他说得非常好,但是如今的陆贽没有地方施展能力。
但是在唐德宗继位之后,陆贽的才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唐德宗继位之后,他曾下令让各县官员为朝廷寻找贤能之人。
就在他们路过陆贽的家乡时,陆贽的前辈刺史招待了他们。
在招待宴会上,刺史将陆贽请了去。本地的官员都来与陆贽问好,尽管在场的只有陆贽没有官职,但是没人敢轻视他。
而在与两位使者交谈的过程中,陆贽将自己在家期间思考的一些东西说了出来。两位使者听后赞叹不已,认为其思想之深。
随后两位使者便将陆贽的事上报给了唐德宗。唐德宗其实已经久闻陆贽的大名,因为早在唐德宗还是太子的时候,便已经听说过陆贽的事。
不久之后,唐德宗便派人将陆贽接到了京城,并且将他任命为翰林学士。
随后陆贽作为皇帝的近侍,认真辅佐唐德宗。如果皇帝在某件事上做得不好,陆贽一定会站出来阻止,并且与皇帝商量新的做法。
但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叛乱的事发生得越来越频繁。陆贽刚在朝廷里当了没几年的官,叛军便再次打进了京城。
陆贽只好带着唐德宗赶紧出逃,虽然不知道要逃到哪里,但京城是一刻不能多待了。
而此时的唐高宗已经非常信任陆贽,于是便跟着他来到了梁州。
但是这一路上的艰辛确实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他们曾遭遇过数次追兵,都让陆贽给糊弄过去了。
某次他们避无可避,陆贽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只好先与唐德宗约定好了一个会合地点,然后带了几个人去将叛军引走了。
但是等唐德宗到了目的地之后,等了好久还没有等到归来的陆贽。
跟着皇帝一起出逃的官员们都以为陆贽被叛军抓到了,劝唐德宗不要再等了,再不走叛军就要追上来了。
但是唐德宗却不相信陆贽会被抓到,他还下令谁能将陆贽找回来就赏给他千两黄金。
不久之后,陆贽回来了,唐德宗才送了一口气。因为救命之恩,唐德宗对陆贽多有照拂,事无大小都要与陆贽商讨一番。
虽然当时的宰相还并不是陆贽,但是人们经常称陆贽为“内相”,这也证明了唐德宗与陆贽的关系非常好。
后来京城的叛军被打败,陆贽得到消息后随即便带着唐德宗返回京城。
回到京城之后,唐德宗本想立马就将陆贽任命为宰相,但是却被他拒绝了。
陆贽对唐德宗说:“我们虽然已经逃离了战场,但是宰相大人率兵还在前线作战,如果现在将宰相大人贬官,这影响不好。”
于是唐德宗便放弃了这个想法。但是唐德宗还是想赏赐陆贽,便问他有没有什么想要的。
陆贽想了一下,对唐德宗说道:“我的母亲如今还在家乡一个人住,所以我想将我的母亲接到京城来一起住。”唐德宗见他如此孝顺,便同意了这一要求。
但是陆贽的母亲年事已高,来到京城后不久便去世了,陆贽伤心不已。
唐德宗让他在家为母亲守丧。
之后,陆贽父亲的棺椁也从土里被挖了出来,一路被护送到京城。
随后陆贽将两位老人安葬在了一起。
当上宰相惹事端
陆贽为母亲守孝三年,三年之后唐德宗再次将陆贽启用,并且在不久之后将陆贽任命为宰相。陆贽担任宰相期间,为了濒临崩毁的大唐可谓是用尽了心血。
他看出了大唐如今风雨飘摇的状况,并且准确地找到了问题所在。
于是陆贽在执政之后,颁布了多条有利于民生的政策,包括减轻赋税、减少徭役等。
为了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陆贽觉得自己一个人一定会思考不全面,于是他开诚布公地向全国人民接受建议,让全国的人民都来提意见。
这样一来,有许多让百姓烦恼的政策都被修改,而且有些贪官污吏也被曝了出来,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在最后,陆费用出了自己的绝招——罪己诏。当然不是他写,而是唐德宗的罪己诏。
罪己诏一出,便能让将士们全都热血沸腾起来,这又是为什么?
如今唐朝皇帝的位置并不稳当,各地的藩王全都跃跃欲试,而唐王自己的军队士气低下,若是打起仗来能赢的概率不大。
陆贽先是解决了民生问题之后,再让唐德宗来这样一封诏书,然后又解决了家里人的温饱问题,士气何愁不提高?都想着打胜仗了。
陆贽在担任宰相期间,从来不会收取官员们的贿赂。每次有官员向陆贽送东西,他都会物归原主。
但是陆贽如此清廉的行为却让唐德宗有些担心,他担心陆贽不与其他的官员交好,从而导致在实行政策时会遇到阻碍。若是政策实施不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唐德宗便派了一位大臣向他传达密令,唐德宗说他太过于高冷了,而且平时的他清廉得过分,建议他可以适当地收一些小礼物,借此来缓和与同僚们的关系。
但是陆贽并没有听劝,他依然不受贿赂之物,因为他的母亲曾经就是这样教育他的。
但是陆贽很快便因为这件事而遭到了报复。由于陆贽的公正廉明,他被许多小人物栽赃陷害,而唐德宗迫不得已将他贬到了外地去做官。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下一任皇帝唐顺宗的继位。唐顺宗刚一继位,便下诏将陆贽接回来做宰相。
但是诏书发出后还没有到陆贽手上,陆贽便在自己的贬官之地逝世了。唐顺宗悲伤不已,为陆贽追赠谥号为“宣”。
而就在陆贽被贬官的十年内,陆贽依然有所成就。他闭门不出,却写了一套将古今药方集合在一起的《陆氏集验方》,对后世影响极大。
清廉的官难做,为百姓办事、为皇帝尽心办事的臣子更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