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东北有个人,挺牛啊,竟然敢瞧不起苏联人。”
前言
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没想到的是一见面斯大林就来告状了“你手下有个人挺牛的嘛,瞧不起我们苏联人”。毛主席并未立即作出答复,而是表示回国后会好好地查一查此人,再来答复。
那么此人是谁呢?他有何能力,做了什么得罪了斯大林呢?
克服困难到苏联,齐心协力改条约
1949年12月6日毛主席等人乘坐神秘的“9002”专列出发了。
路线之长近乎贯穿了大半个欧亚大陆。当时的国民党贼心不死,一心想要重返大陆,这也预示了这一路危机四伏。
毛主席说道:“蒋介石早就想要我这条命喽!可是我的命大,硬得很昵,他从前用八百万军队、全副美式装备,也没能把我这条命要去嘛!现在,他想靠几个跳梁小丑、几把手枪、几颗炸弹,就要了我这条命去,那才真是痴人说梦呢!”
当毛主席抵达山海关时,消息不胫而走,蒋介石也得到了消息当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干掉毛主席和他的专列,这次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然而国民党的秘密电报被我方查获,周总理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东北的各地区铁路的重要部位火速布控,军民结合,全面监视。
‘一物降一物,卤水煮豆腐’很快国民党的人就落入了包围圈中。连夜审讯,抓获了其他藏匿地点的特务,一举粉碎了他们的阴谋。
随后毛主席等人在沈阳换乘“1861号”蒸汽机车平安抵达苏联。
毛主席此次前往苏联最主要的还是想要同苏联签订新的条约,借此来废除雅尔塔协定。
第二次会谈进行了5个小时,斯大林却只字不提中苏条约问题。毛主席无奈只能拖,拖到了缅甸、印度甚至英国也想承认新中国时,斯大林不得不正视这次会谈。之后毛主席更是将周总理请到苏联来。
最后,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同斯大林进行了第三次会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等。
回国后毛主席向周总理问道:“黄逸峰这个人,你认识吗?”周总理听到这个名字后眼前一亮回答道:“认识,他还救过我的命呢!”
七次被捕,从学生到“书生司令”
黄逸峰
黄逸峰于1906年出生于江苏东台,家庭富裕,衣食无忧。他本身更是天资聪颖。用五年时间完成了原本十二年才能完成学业。
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后,他的革命思想开始萌芽。随即出版了《合作周刊》一步步向着革命道路靠近。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在上海大学上课的黄逸峰听闻此事后,立即返回了自己的学校。他在礼堂召集同学们,慷慨激昂的说道:“振兴民族当自吾等开始!然反动势力公然杀害吾等之同志,如不团结抵抗,何谈革命救国!又何谈中华复兴!”随后便带领同学们上街游行示威,抵抗日货。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斗争中,我党发现了黄逸峰这个可造之才。并于1925年10月加入了我党。
1927年3月21日,接连领导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黄逸峰被国民党抓获。工人领导汪寿华得到消息后,率领工人与国民党对峙,要求释放黄逸峰。当时的国共两党尚在合作,国民党方面迫不得已只能释放黄逸峰。
同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4月11日时,周总理突然收到了国民党斯烈的急信,邀请周总理到他那里商谈政事。大家纷纷劝周总理不要去,周总理也知道这极有可能是一场“鸿门宴”,可如果不去的话,可能会让国民党借此对我党宣战。周总理劝道:“如果我去了,尚能保存一线希望,好好商量,尽量达成共识,避免武装暴动。”
然而周总理一行人刚到达斯烈的司令部便被扣押了。
罗亦农同志得知周总理被扣押后,连忙联系的黄逸峰,让他不惜一切代价营救周总理。黄逸峰得知消息后立马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带着斯烈的好友赵舒前往第二师司令部。赵舒极为拥护国共合作,是国民党左派,也是营救周总理最合适的人。
他们一进门便看到了满地的碎屑。
周总理满腔怒火的对斯烈谴责道:“你还是总理的信徒呢?你们公然反对我党、反对人民,你们这样是得不到好下场的。”斯烈羞愧的低头说道:“我也是奉命的。”赵舒连忙将斯烈叫到了另一个房间进行劝说。经过劝说斯烈才改变了主意,释放了周总理。
黄逸峰只身救下周总理,立下了大功。之后被升任南京地委书记。但谁知随着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黄逸峰被捕入狱被判处了死刑,他父亲知道后便开始变卖家产,最后凑齐了8000大洋才将黄逸峰的死刑改为不到一年的有期徒刑。牢狱结束的他与组织断了联系,无奈远走他乡,逃往南洋。
在泰国期间,他暗地里宣扬我党的革命理念,召集了一大批的爱国华侨,他们组织的爱国运动越来越正规化。黄逸峰在泰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泰国政府觊觎黄逸峰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便将他驱逐出境了。
回国后的黄逸峰,不断寻找机会重回组织。终于在我党建立了以毛主席为首的正确的领导班子后,重新联系上周总理等人的黄逸峰受到了组织的热情接待。并且与新四军总指挥陈毅元帅建立了单线联系。
之后更是在黄逸峰的周旋下打破了苏北地区韩德勤、李名扬、陈泰运的三方鼎立之势。与李、陈二人建立了统一战线,粉碎了当地顽固的消极抗日势力。同时在各方势力推动下组建了联合抗日司令部,简称“联抗”。曾多次出任“联抗”的司令员是名副其实的“书生司令”。
改革先锋亦是“开路先锋”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作为工业重地是我党与国民党的必争之地。交通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基于我党对黄逸峰的信任,派他前往东北担任铁路局副局长负责东北铁路的建设工作。
1947年的冬天,黄逸峰抵达东北。一到东北黄逸峰就开始投身到工作中。由于我国当时十分缺少该专业的人才,铁路建设工作进行的十分艰难。当时我们和苏联又正处在“蜜月期”便向苏联“老大哥”借了很多的专业人才。所以在东北铁路有很多的苏联人。
在东北工作期间,黄逸峰工作能力强,吃苦耐劳从不抱怨。为了培养我们自己的专业人员,黄逸峰经常邀请苏联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大部分的苏联专家还是很友好的,每次遇到困难便会为我们细心讲解。
不过,每个团队中,总是有个别骄横的,自认是我们的救世主,工作时懈怠懒散。久而久之矛盾便逐渐加深。黄逸峰为了顾全大局,基本也就忍了下来。
没想到,黄逸峰的多次忍让换来的却是那些人的变本加厉。在一次聚餐上,几名苏联专家在醉酒后公然调戏一位女性工作人员。最开始,为了保持礼貌,这位工作人员只是委婉的表达了拒绝。没想到那几位苏联专家竟开始动手拉扯,企图将她拉走。
黄逸峰看到后,立即制止了他们,并呵斥他们有辱苏联国体。随后更是叫工作人员将他们赶出了聚会。对于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错误行为,他坚决抵制。果然经过这次事件后,那几个苏联专家老实了许多。
谁承想,这几个苏联人却一直怀恨在心。援助结束返回苏联后,恶人先告状,将这件事告诉了斯大林。自己调戏我国工作人员的事一点没说,只是强调黄逸峰看不起苏联人。于是也就有了斯大林误以为黄逸峰真的瞧不起苏联人从而向毛主席告状这一幕的发生。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对黄逸峰的行为表达了高度认可,并对其委以重任。
毛主席把这件事情的原委向斯大林解释了一遍,斯大林听后也没有再追究下去。
黄逸峰也对得起组织对他的信任,他率领工作人员修建修复了近六千里的铁路,成为了保障东北地区成功解放的“开路先锋”。
结语
1980年,74岁高龄的黄逸峰倒在了上海大学的讲台上。卧病8年后离开了人世,享年82岁。
黄逸峰一生都走在革命的道路上,对我党,对人民矢志不渝。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于新时代,身处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扛起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大旗,努力拼搏奋斗,让这盛世中国如先辈所愿般绽放、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