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政府派人清点其财产,有多少?
迪丽瓦拉
2025-09-04 09:03:46
0

谈到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在列宁去世后,掌握了苏联最高权力,持续了近三十年,成为苏联体制真正的奠基人。在这段时期,他经历了无数重大历史事件,深刻影响了苏联乃至全球的格局。

然而,历史人物往往伴随着争议,尤其是像斯大林这样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他所面临的批评和指责尤为突出。斯大林的命运似乎注定了他与争议纠缠,早在他去世仅三年后,苏联便召开了二十大,赫鲁晓夫在会上对斯大林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在“秘密报告”中列举了斯大林当政期间的种种错误,并对他进行了颠覆性的批评。

赫鲁晓夫的这一报告迅速传遍全球,苏联人民在震惊中感受到信仰的崩塌,而当时的官员腐败问题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猜测。大家不禁想知道,斯大林在长时间的权力巅峰中,是否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赫鲁晓夫特地成立了调查小组,专门调查斯大林是否留下了大量财产。

然而,当最终的调查报告摆在桌面上时,所有人都无言以对。与大众预期的巨额财富不同,实际的数字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羞愧。报告显示,斯大林留下的仅有几只烟斗、一些烟盒、旧衣服和不值一提的家具,而他的存折上只有900卢布,约合200多美元。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年薪为10万美元,这个对比令很多人都深感羞愧。

那么,历史上的斯大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那些极具争议的行为,又是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今天我们谈到“斯大林模式”,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经典的评价:“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这一观点简洁明了地总结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但它也引发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斯大林如此重视重工业?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苏联的历史背景出发。苏联的前身是沙皇俄国,一个长期处于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国家,几乎没有工业基础,也没有强大的农业支持。按照常理,经济转型的最佳路径应该是逐步发展农业,再以此为基础推动工业化。但斯大林采取的方式却是直接突破传统路径,选择了集中工业化。

斯大林信奉一种“空地论”,认为像英国和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基础早已在封建时期奠定。当社会制度发生转变后,经济自然会快速发展。可苏联不同,它要从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这意味着必须加速进程,用一种“弯道超车”的方式赶超西方。

斯大林坚信,国营工业代表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它的恢复和发展将迅速超越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因此,他明确表示:“无论如何,必须发展我们的国营大工业,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斯大林明确指出:“工业化的核心是重工业,特别是燃料、金属等基础工业,它们是生产资料的基础,最终目标是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然而,问题并不简单。重工业的巨大投资需要资金,而苏联并没有殖民地可以通过掠夺获得资金,如何筹集资金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斯大林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农村,通过“剪刀差”来获得资金。他通过控制农业价格,把农村的盈余转化为工业建设的资金,促使工业化进程。

尽管很多人对斯大林的急功近利提出质疑,认为如此快速的工业化会让农村承受巨大压力,但斯大林依旧坚持加速速度。他认为,苏联地大物博,但却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可能都会联合干预。斯大林对此有着深刻的忧虑,他曾提出:“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观点成为了斯大林政策的核心之一,强调不能停滞不前,否则苏联将永远处于被动局面。

在1939年,斯大林与希特勒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事实上,斯大林早就为苏联可能与德国的战争做准备,修改兵役法、增加军队人数、强化国防建设,并要求工业化转向军工生产。然而,尽管做好了准备,希特勒却在1941年6月悍然发动对苏联的侵略,战争爆发得比预期的要早,苏联未能完全准备好。

然而,斯大林并未因此而屈服。在战争初期,他采取了坚定的措施来稳定民心。他不仅安排了在莫斯科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还通过媒体广泛报道,展示苏联坚不可摧的决心。这一举措有效地鼓舞了士气,也有效地打破了关于斯大林逃离莫斯科的谣言。

斯大林的领导方式虽然充满争议,但最终苏联在他的带领下,成功击退了法西斯入侵,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然而,历史也鲜有人知,斯大林背后隐藏着一颗柔软的心。在家庭生活中,他的朴素简约和妻子阿利卢耶娃的深厚感情,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阿利卢耶娃的不幸去世让斯大林内心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从此与人产生了隔阂,开始在内心深处默默思念已故的妻子。斯大林的晚年,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信任与热情,甚至不再信任身边的人。

1953年,斯大林因突发脑溢血倒地,在没有及时得到救治的情况下去世。他留下的遗产,除了那些物质上的简单遗物外,还有一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庞大政治体系,但最终苏联在他的去世后也逐渐走向了衰退和解体。这些都为历史留下了深深的惆怅和反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人好奇谁是最早当选中央候补委员的人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表...
原创 诸... 卧龙与凤雏,若得其一,便能安稳天下。卧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则是庞统,他们都是水镜先生的得意门生,也是...
原创 明... 引言 顺治五年,刚刚建立不久的清廷迎来重击。 大同总兵姜瓖起兵反清,重归大明。多尔衮得知后急忙派遣...
原创 官... 有些人看到了地方保护主义,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在保护当地的重污染企业,不直接取缔它们,而是让它们继续经营...
西夏区丨“虎门销烟”惠及千秋万... 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虎门销烟”无疑是一座闪耀着不朽光辉的里程碑,其影响惠及千秋万代,历...
原创 东... 在阅读之前,请您先点击页面上方的“关注”按钮,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我的文章能为您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原创 汉... 引言 汉武帝刘彻一生,曾经历过数次辉煌,打通河西走廊,连结西域各国,又强征匈奴,赢得了汉匈之战。同...
原创 诸... 导言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汉王朝,诸葛亮被任命为宰相,掌握朝政大权。刘禅即...
原创 一... 清晨五点半,平壤的天空尚未苏醒,浓雾包裹着城市。金哲明在妻子均匀的呼吸声中悄然起身,老旧的门轴发出“...
原创 多... 前言: 手握大权,掌控天下兵力,权势滔天,换作旁人,早已跃跃欲试,雄图大展,然而多尔衮却始终没有贸...
原创 中...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政在征服齐、楚、韩、魏、赵、燕六国后,感到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原创 “... 在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350年,秦国的“商鞅变法”通常被视作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然而,如果深入探讨中...
原创 东... 1943年,东京的“军部大本营”前,每天一大早,总有一个矮小的男人去大本营后面的垃圾堆转悠。他手里拿...
原创 为... 棺椁里的千年密码:中国人如何用木头书写生死哲学 在秦岭北麓的一处汉代古墓群,考古队小心翼翼地揭开覆...
原创 他... 钟伟是四野著名的指挥官之一,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从师长职位直升为纵队司令和军长。与许多军长的经历类似...
原创 石...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封建礼教在社会中占据了极其强大的地位,甚至压迫到了百姓的每一寸空间。然而,清朝的刑...
原创 一... 1960年清明节,沈阳某小学的孩子们整齐地排队,伴随着老师的引领,前往沈阳北陵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进行...
原创 东... 1948年冬,山海关外寒风凛冽,漫天雪花飘舞。百万东北野战军犹如铁流般穿行,锋利的刺刀反射出寒冷的光...
曹操:一个高明的老板,不会整天... 饱览多元资讯信息,以人为镜、聚焦成功、感知未知财富人生! 世人都说曹操是奸雄,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
原创 为... 为何徐晃能够凭借仓促集结的部队,轻松击败正处于巅峰状态的关羽? 公元219年,关羽正处于其军事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