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桃花石杂谈详细介绍了沙陀部如何建立北汉以及其历史背景。我们提到北汉在公元979年被宋朝征服,北汉最后一任皇帝刘继元向宋朝投降。之后,宋朝封他为彭城公(今江苏省境内)。刘继元于992年去世,他所代表的沙陀后裔也基本融入了汉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大量沙陀人生活在宋辽边境,因此,在北汉灭亡后,一些沙陀人选择成为辽朝或金朝的臣民。到了金朝,这部分沙陀人被称为黄掴部,或称汪古部。所以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汪古部,实际上和沙陀部有着不小的渊源。那么,汪古部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印记?它的后代最终走向了哪里呢?
我们刚才提到汪古部与沙陀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即便如此,不能简单地将汪古部看作沙陀部的直接后裔。关于汪古部的来源,历史上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最常见的看法认为汪古部源自沙陀突厥部落。史料中曾记载,汪古部早期的首领之一卜国(或称卜古)是唐末沙陀部藩镇领袖李克用的后代。经过五代、宋辽金的演变,汪古部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部族特色。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汪古部可能起源于回鹘部,这些回鹘人曾生活在广袤的草原上,并且他们的部族首领曾称为卜古可汗。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汪古部是羌人一支,可能与党项或吐蕃民族有关。也有研究者提出,汪古部的祖先可能与阴山鞑靼以及成吉思汗的蒙古乞颜部有较深渊源,因此汪古部在很早期就可能与蒙古的早期部落相联系。从某种意义上看,汪古部或许是沙陀、回鹘、早期蒙古以及羌部落的融合体,内部不同部族之间可能依旧保留某些文化差异。
尽管汪古部可能与早期的蒙古部落有某种联系,但在金朝初期,汪古部是金朝的直辖部族,且对金朝极为忠诚。当时,汪古部的主要任务是守卫金长城(又称金界壕),抵御蒙古各部的进犯。值得一提的是,“汪古”一词在蒙古语中可能有“围墙”的意思,某些学者因此推测,汪古部的名字本意可能是“守卫城墙的部落”,这一看法虽然有争议,但也为汪古部的历史背景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汪古部在历史上还与克烈部和乃蛮部关系密切,且曾长期联姻。这三部与铁木真所出身的蒙古乞颜部存在着矛盾,因此早期汪古部与乞颜部的关系也并不和谐。但随着铁木真逐步崛起并统一蒙古部落,汪古部敏锐地意识到大势已至,因此开始调整与乞颜部的关系。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汪古部的首领阿剌兀思掌权后,该部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1203年,铁木真进攻克烈部,汪古部选择了中立,不参与战争,结果克烈部迅速灭亡,汪古部随后吸纳了部分克烈部的成员。紧接着,乃蛮部首领太阳汗尝试与汪古部联手攻打乞颜部,但汪古部不仅拒绝了太阳汗的提议,还将其计划告知铁木真。铁木真对此极为感激,立刻与阿剌兀思结为“安答”(义兄弟)。此后,汪古部与铁木真联合,成功消灭了乃蛮部,逐渐被纳入蒙古大一统之中。
1206年,铁木真登基称成吉思汗,蒙古各部的95个千户中,汪古部占据了其中的5个,显示出其在蒙古军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加强与汪古部的关系,铁木真将自己的女儿阿剌海嫁给了阿剌兀思,且汪古部贵族与蒙古孛儿只斤家族之间形成了世代通婚的传统。此后,汪古部继续为蒙古帝国的扩张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汪古部早期效忠金朝,但在1210年,铁木真断绝了与金朝的朝贡关系,并开始全面进攻金朝。汪古部趁机背叛金朝,将金朝修建的乌沙堡交给了蒙古军队,使蒙古轻松突破金朝防线。汪古部不仅在蒙古的军事扩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蒙古入侵金朝提供了战略支持。
随着蒙古大军向西扩展,汪古部的成员也参与了西征,进入今天的俄罗斯南部。蒙古帝国分裂后,汪古部的后裔继续生活在金帐汗国,并得到了拔都及其后裔的高度信任,许多汪古部的后裔在金帐汗国中担任重要职务。
当蒙古帝国分裂后,汪古部的部分后裔投靠了元朝。在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延续了铁木真与汪古部的通婚传统,将自己的长子真金的女儿忽答的迷失嫁给了汪古部首领阔里吉思。阔里吉思凭借其在元朝建立初期的功绩,被封为高唐王。在忽必烈去世后,元成宗铁穆耳将自己的女儿爱牙失里嫁给阔里吉思,显示了汪古部与元朝皇家深厚的联系。
阔里吉思不仅是元朝建立的关键人物,他在对抗蒙古汗国的其他分支如窝阔台汗等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1298年,阔里吉思在与敌对势力作战时被俘并最终去世。由于他为元朝的早期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元朝政府在他死后追封他为赵王,并为他立碑以表彰其忠诚。
随着元朝的统治逐渐深入,中国境内的汪古部后裔逐渐汉化。到元朝中期,一些汪古部的后裔在中原定居,并融入了汉族。例如,元朝中期著名文学家马祖常和元朝高级官员赵世炎均为汪古部的后裔。元朝灭亡时,末代赵王汪古图向明朝投降,部分汪古部后裔也逐渐融入了汉族社会。
除了在金朝、蒙古和元朝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汪古部在宗教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特征。汪古部自早期起就信奉景教(聂斯脱里派基督教),这一教派曾在西亚地区盛行。唐朝时期,景教通过中亚传入中国,并在当时被称为景教。然而,随着唐朝的打压,景教在中国逐渐消失。然而,11世纪初,景教再次出现在蒙古草原,尤其是在克烈部的成员中。后来,乃蛮、汪古等部也有大量成员皈依了景教。
值得一提的是,汪古部的宗教信仰对欧亚历史也产生了影响。在元朝建立后,汪古部的成员继续参与景教的传播,其中不少人在西亚地区留下了足迹。例如,汪古部首领阔里吉思被认为是基督教名“George”的来源之一,而汪古部族人在西方历史上也曾有所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汪古部的信仰逐渐衰落,部族成员也开始融入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之中。许多汪古部的后裔融入了蒙古族,特别是在蒙古草原周边的土默特部。而生活在金帐汗国的汪古部后裔也融入了俄罗斯的鞑靼族。其他地方的汪古部后裔,包括一些哈萨克人和印度次大陆的部落,也可能继承了汪古部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