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冬,蜀汉的后主刘禅决定向曹魏投降,标志着蜀汉的灭亡。然而,战后的西川并没有恢复平静,钟会和邓艾两位功臣因争功而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最终,这两位灭蜀功臣都在争斗中丧命,导致成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据《蜀记》记载,庞德之子庞会也参与了这场伐蜀之战,并在蜀汉灭亡后,残忍地将关羽的后人满门抄斩。
那么,庞会与关羽之间到底有何深仇大恨呢?庞会的父亲庞德原为马超部将,后来投降了曹操。在襄樊之战中,庞德随于禁参与了对曹仁的救援,然而在此过程中,关羽展开了著名的“水淹七军”之战,成功俘获了庞德。尽管于禁投降了关羽,但庞德宁死不屈,最终被关羽下令斩首。从这些历史背景来看,庞会若真下令屠戮关羽家族,很可能是为了替父报仇。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庞德确实参与了伐蜀之战,但关于庞会复仇的说法,史学界却充满争议。最大的疑点在于,这一事件的记载仅出现在《蜀记》一书中,其他历史文献并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补充或证实。
历史学上有一个观点叫做“孤证不立”,即只有单一来源的历史事件往往不被采信。庞会复仇的传闻只见于东晋史学家王隐所著的《蜀记》,而该书成书于两晋时期,但其他更为权威的史书,如《三国志》、《华阳国志》及《汉晋春秋》等,都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尤其是《三国志》中的作者陈寿,若庞会真有此举,他理应在关羽的传记中有所提及。关羽在蜀汉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陈寿在关羽的传记中也详尽记录了关羽后人的情况,然而并未提及庞会是否真的将关羽家族满门抄斩。陈寿所记载的最后一位关羽的后人是关彝,而并未提及关彝是否遭到庞会的屠杀。
如果庞会真有复仇之意,他最可能的时机是在钟会之乱发生后。264年1月,钟会在姜维的煽动下发动了叛乱,但由于计划不周和钟会处理不当,导致曹魏的军队对叛乱作出了激烈反应,最终引发了兵乱。钟会和姜维被曹魏士兵杀死,之后这些士兵对成都展开了报复性大屠杀,许多蜀汉旧臣如刘禅的太子刘璿、老将张翼等人都在乱军中丧命。也许庞会原本并无复仇之意,但看到成都陷入了混乱,也许突然起了报仇的心思,趁乱动手。
陈寿作为兵乱的亲历者,详细记载了这场混乱,但唯独没有提及关羽家族的任何情况,这也意味着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未曾得知庞会屠戮关羽家族的事。尽管《三国志》的记载简洁,有时未能囊括所有细节,但在关于关羽后人的记录上,陈寿并没有遗漏,表明庞会复仇的故事在陈寿时代未曾流传。
然而,《三国志》的资料来源有限,陈寿也写作谨慎,难以全面呈现三国时期的所有历史事件。进入两晋时期后,许多关于三国的史学著作相继问世,包括南朝刘宋时期裴松之所引的其他史书,其中就包括王隐的《蜀记》。不过,《蜀记》在叙述时常带有贬低蜀汉的倾向,裴松之在引用该书时,也对其内容提出了批判。因此,王隐的记载无法作为庞会复仇事件的有力证据。
综上所述,庞会复仇的故事缺乏其他可靠的史料支撑,存在很大疑点。很可能这只是王隐所编的《蜀记》中的一种臆测,无法作为事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