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古代人出行,特别是那些官宦人家的高官上路时,我们的想象往往是他们骑着高大的骏马,扬起风采,气宇轩昂地离开府邸。然而,实际上,在唐朝时期,骡子的作用甚至可能胜过我们通常所设想的马匹。大家都清楚,骡子是马和驴的杂交后代,这种动物并不具备繁殖的能力。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开始面临军阀割据的局面,各地都被实力派军阀所控制,政权动荡不安。在唐宪宗执政的时期,他开始励精图治,决心扫清那些不臣服的藩镇,希望能将大唐恢复到往日的盛世景象。
在唐宪宗的征讨之中,最为人知的便是淮西镇。早年的课本中,曾经专门有一篇名为“李愬雪夜入蔡州”的课文,讲述的正是唐宪宗派遣雄兵攻打淮西镇、平定叛乱的历史事件。
淮西镇有一个独特的情况,由于那里并无良马,因此在军事历史上罕见地组建了骡子部队(见于《旧唐书》中的《吴少诚传》)。掌握淮西镇的军阀吴少诚意识到他的统治区域没有充足的马匹,于是下令他的部下们四处寻找骡子,组建了一支骡子骑兵军队。时人称之为“骡子军”。
从历史记载来看,这支骡子军的战斗力极其强悍。在唐朝决定对吴少诚进行讨伐之际,吴少诚带领他的军队与唐军展开激战。在广利城,原本占据优势的唐军却不幸遭遇失败。随后,唐军退至五楼,吴少诚的军队夜间对其发起了突袭,吴少诚紧随其后,不断施压,直到唐军最终选择不再迎战,吴少诚才撤回了他的军队。吴少诚军队的迅猛行动,归功于骡子军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除了这一军事上的特殊案例外,骡子在唐朝时期还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与达官显宦,在出行过程中,骡子都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常见选择。
唐宪宗的女儿岐阳公主在嫁给宰相之子杜悰之后,随丈夫一同前往外地。从作为皇宫中的金枝玉叶,人们自然假设他们的出行必然是浩浩荡荡,随行门第高华,车水马龙的壮观场面。然而,从史书记载来看,公主的生活并非如此奢华。
杜悰在出任外地官职之际,带着妻子岐阳公主出行,但他们的出行方式竟是相当简朴。公主与丈夫并没有骑马或乘坐马车,而是骑上了骡子,带着满身尘土,艰辛跋涉去往新的生活之地。这也成为骡子驼人的历史上一个较为显著的例子。因此可以说,在唐代的军事行动与出行中,骡子作为交通工具的地位,远超马匹、驴子及牛等常见的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