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东巡过程中,终于来到了泰山进行封禅仪式。司马迁在《封禅书》中描述这一隆重的祭天仪式时提到:“在泰山之巅筑起土坛,以此向上天致敬,表达对天地恩赐的感激,因此称之为‘封’。而在泰山底下的小山丘上清除土地,以此回应大地的恩赐,所以称之为‘禅’。”
泰山的封禅被视为帝王所能获得的至高荣誉,并非所有皇帝都有资格进行这种仪式。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历史中,虽然拥有近五百位皇帝,但真正敢于或能在泰山上进行封禅的,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与宋真宗。即使是开创了大明王朝、统治长达两百七十多年的朱元璋,也未曾踏上泰山封禅之路。而汉代唐太宗虽然心系封禅,最终却在魏征的劝谏下放弃了这个心愿。笔者曾见到一个疑问:为何清朝的皇帝们从未在泰山进行封禅典礼呢?
史书记载,清代的康熙与乾隆两位皇帝曾亲自到泰山进行祭祀,但却没有举行封禅仪式。此外,司马迁考证后发现,历史上有十二位远古帝王曾经进行过泰山封禅,这些帝王分别是: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氏、帝喾、尧、舜、禹、汤与周成王。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代君王要么是华夏民族的祖先,要么在华夏文明的发展史上倾注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若是当代的皇帝能在泰山封禅,便意味着他能够与这些伟大的古代帝王平起平坐,这无疑是一份非凡的荣耀。
在封建社会,进行泰山封禅有着三项严格的条件:首先,封禅的帝王必须真正实现了大一统;其次,在位期间必须国家安定、民众安宁,且具备卓越的政绩;最后,还需有祥瑞之兆的出现。这三条条件绝非易于达成,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回到之前提到的六位已经在泰山进行封禅的皇帝当中,宋真宗赵恒的封禅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提到宋朝皇帝,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赵匡胤、徽皇与钦皇,或赵构等。而仅从这一点来看,赵恒似乎并不配得泰山的封禅荣誉。尽管在他统治的26年里,北宋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可这种成就归功于前任皇帝赵匡胤与赵光义的开创与努力。
返回到最初的问题,满清入关后,渴望在泰山举行封禅的皇帝或许只有康熙与乾隆。在乾隆统治的时期,正值清朝国力的黄金时代,他自称为“十全老人”。然而,并非这两位皇帝没有想去泰山封禅,而是他们心中稍感不安,缺乏那份勇气去做出这样的尝试。
参考资料:《史记·封禅书》、《管子·封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