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历史上,皇太后有几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嫡母皇太后。这种皇太后是最有权威的掌权者,因为在成为皇太后之前,她便是中宫皇后,并且是前任皇帝的正妻。因此,无论哪个皇子继承了皇位,她都会自然而然地升为皇太后。另一种则是因为儿子成为皇帝后,凭借母亲的身份而获得皇太后之位的人。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并非皇帝的生母,也未曾在生前担任中宫皇后,但她们依然能够跻身大清的后宫之中。今天,我们就要讲述这样一个人物——来自湘鄂的孝静皇后。
孝静皇后,原名博尔济吉特氏,属于蒙古族,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五月十一日诞生,年纪上比道光帝小了整整三十岁。她的父亲是刑部员外郎花郎阿,这位受宠的姑娘在道光五年(1825年)三月便进入皇宫,成为时年44岁的道光帝的庞大后宫中一位年轻的贵人。博尔济吉特氏面貌出众,性情温婉,刚进宫便迅速赢得了皇帝的宠爱和青睐。
静贵人(即她入宫初期的封号)在宫中仅仅一年后,便被皇帝赐予了浓厚的期待,因为她的肚子逐渐隆起,这让渴望为皇帝延续香火的道光帝无比欢喜。道光六年(1826年),在皇太后的指示下,静贵人被晋升为静嫔。就在同年十月,年仅15岁的博尔济吉特氏如愿以偿,顺利生下一个健康的皇子,这使她在宫中受到更加宠爱。道光七年(1827年)元宵节那天,她的地位再次提升,被晋封为静妃。
静妃成为之后,博尔济吉特氏继续展现出她的旺盛生育能力,先后在道光九年(1829年)、道光十年(1830年)和道光十二年(1832年)生下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在仅仅八年的时间里,博尔济吉特氏就生育了三名儿子和一名女儿,这不仅说明了她卓越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反映出她在道光帝心中地位的重要性,因而她得以从妃封升至贵妃。
自道光二十年起,道光帝决定停止立皇后,因此皇贵妃成为了后宫实质上的掌握者。随着皇后钮祜禄氏,即孝全皇后在道光二十年(1841年)病逝,静贵妃得以抚养皇四子奕詝。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驾崩后,奕詝继位成为咸丰帝,并追尊静皇贵妃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
然而在咸丰五年(1855年),博尔济吉特氏却突然病重,尽管在此期间咸丰帝给予了她康慈皇太后的称号,但她并未因这一喜讯而恢复健康。在九天后,她便离开了人世,匆匆的只担任了短暂的皇太后。然而,这位皇太后的丧礼并未按《大清会典》的规定执行,反而显得异常简化,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