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2月,湘军向武昌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企图一举攻下这一战略要地。面对这场严峻的挑战,太平军的指挥官并未选择退缩,反而带领部队勇敢出城迎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湘军的名将罗泽南在交锋中受重伤,最终因伤势过重在返回营地后去世。太平军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令人意外的是,指挥这一战役的太平军主帅韦志俊,三年后却因背叛而名声狼藉,成为太平军内最臭名昭著的叛徒。那么,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一、天朝国宗
韦志俊,原名韦俊,出生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的一个富裕地主家庭。1848年,家族命运发生了剧变。韦志俊的兄长韦昌辉投身于“拜上帝会”并参与了宗教起义,甚至捐出了家中的全部财富。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因此在韦昌辉的庇护下扎根金田村,并将其作为起义的根据地。随着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韦昌辉被任命为北王,并被尊称为“六千岁”,迅速成为太平天国的第三号人物,权力巨大。
作为韦昌辉的弟弟,韦志俊也被授予了“国宗”的头衔。根据洪秀全的教义,像韦昌辉、杨秀清、冯云山等人被视为“上帝的儿子”,而他们的亲属则被称为“国宗”。然而,这些“国宗”大多才德平平,只有少数几人脱颖而出,其中包括杨秀清的族弟杨辅清、石达开的堂兄石祥桢,当然,还有韦志俊自己。
二、西征扬名
韦志俊在太平天国西征的过程中名声大振。1853年,洪秀全的妻弟赖汉英受命前往西征,不幸在进攻南昌时遭遇重大挫折,消息传回天京后,杨秀清立刻派遣韦志俊前往支援。韦志俊英勇无畏,不仅成功攻下南昌和九江,还率领军队深入湖北。到1854年,他发动进攻,再次攻占武昌城。这时,曾国藩领导的湘军逐渐崭露头角,并开始对太平军形成压力。
到了1855年,韦志俊随石达开参与了湖口和九江的战役,并取得了显著的胜利。此后,他再次出征湖北,再度夺回了武昌城。然而,湘军对武昌的攻势日益强劲,韦志俊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不仅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湘军,还击败了胡林翼,并斩杀了罗泽南。正当韦志俊在军事上如日中天时,天京城内发生了一场变故,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三、被迫降清
此时,天京城的局势动荡不安,血流成河。首先,东王杨秀清被暗杀,接着北王韦昌辉也惨遭处决。韦志俊心情复杂,面对兄长的死讯,虽然不愿向清朝投降,但由于武昌城的防线已然无法继续坚守,他最终决定带领军队撤退至江西。在石达开的保护下,韦志俊暂时得以脱险。随后,太平天国对军事指挥官进行了调整,任命韦志俊为右军主将。
然而,韦志俊逐渐发现自己在洪秀全心中依然处于边缘地位,未能得到应有的信任和重视,内心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尤其是在洪秀全将陈玉成提升为前军主将,且陈玉成的地位甚至高于自己时,韦志俊的愤怒愈发加剧。陈玉成曾是韦志俊的部下,如今却无视他的存在,二人之间的矛盾逐步升级,甚至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深感失望之际,韦志俊最终选择在1859年投降清朝,获得了参将的封号。至1884年,韦志俊因病去世于安徽宣城,并被追封为一品将军。
【参考资料:《清史稿》、《太平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