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赔了什么,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
迪丽瓦拉
2025-09-12 00:36:11
0

李世民当皇帝与其他帝王有着明显的不同,他有一种特殊的“胜利洁癖”。他对自己要求极高,常常觉得只有当他认为自己真正胜利时,才算是成功。常规的胜利标准对他来说远远不够,任何不符合他标准的胜利对他而言都等同于失败。

在渭水之盟的那段历史中,突厥趁着李唐政权交替的混乱局面,借机南下,直逼长安。此时唐朝刚刚经历了政权更迭,李渊父子刚刚接掌朝政,国家处于权力真空之中。突厥的可汗颉利聪明且有远见,他迅速察觉到这是恢复东突厥的良好机会,便采取了强硬的南下行动。长安百姓的心情十分惶恐,面对突厥的威胁,唐朝的统治似乎岌岌可危。武德七年,面对突厥的侵扰,李世民果断采取离间计,通过巧妙的策略化解了这场危机。然而到了武德九年,突厥再次借着李渊父子之间的猜忌和防范,准备对唐朝发动新的进攻。

当时,突厥的颉利可汗带领着数十万大军南下,尽管尉迟敬德凭借着勇敢的防守,暂时阻挡了一部分敌军,但突厥的进攻势如破竹,最终逼近了长安。这次入侵让唐朝几乎陷入史无前例的危局。长安一旦陷落,唐朝的威严与根基将不复存在,李世民与李渊父子不得不面对突厥的巨大威胁,究竟是坚守阵地,还是选择妥协,成为当时的重大悬念。

然而,李世民面对如此强大的敌军依旧采取了之前行之有效的“攻心计”。自武德四年起,颉利可汗就一直在中原活动,试图与割据势力建立联系,从而影响唐朝的稳定。每一次李世民击败隋末的割据势力,实际上也是间接削弱了东突厥的力量。自柏壁之战后,东突厥对李世民的存在有了深刻认识,知道他是唐朝难以忽视的强敌。

在武德七年,颉利可汗因为要恢复“大隋”的旗帜频繁与唐朝交战。李世民在这个阶段与李元吉一同在豳州与颉利可汗对峙。尽管李世民手下的兵力处于劣势,但他深知游牧民族的战术特点。因此,他提出与颉利可汗单挑,用一百兵力与敌方决一高下,这一策略令颉利可汗心生忌惮。同时,李世民巧妙地离间了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的关系,使得东突厥内部出现了裂痕,最终帮助唐朝化解了这场危机,恢复了与突厥的相对和平。

到了武德九年,李世民的身份发生了变化,然而局势变得愈加复杂。此时他面临的敌人不仅仅是突厥,还有内部的皇位不稳。背靠长安,他不得不面对突厥的强大军事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与房玄龄、高士廉、长孙无忌等几位核心人物一起,面对数万敌军,采取了巧妙的空城计。

事实上,早在李世民出城之前,颉利可汗便派遣使者侦察虚实。李世民洞察到游牧民族的狡诈,立即抓捕了使者,并怒斥颉利可汗。李世民这一举动让颉利可汗心生恐惧,因为他知道,尉迟恭曾在泾阳大败突厥军,俘虏了大量敌军将领,并且大军准备返回支持李世民,尽管此时唐军的兵力较突厥仍有差距,但足以让李世民有底气使用空城计。

时机成熟后,李世民灵活运用这一局势,既没有直接发动攻击,又故意向突厥可汗送上“礼物”,暗示自己并不愿意开战,理由是皇位不稳,希望能通过支付一些财富换取时间稳固政权。颉利可汗误以为李世民刚登基,因而无法与自己对抗,忽略了李世民其实并不急于与他开战,但若真要动手,李世民也有足够的实力取胜。最终,颉利可汗提出了高额要求,李世民则一一同意。

尽管史书未详细记载渭水之盟的具体细节,但从颉利可汗所要求的三千匹马和一万头羊来看,李世民为达成这项协议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对李世民而言,年轻时无往不胜的他,此刻被逼迫到这种地步,内心充满了屈辱。在他看来,颉利可汗带走的不仅是金银珠宝,更是唐朝的尊严和底蕴。

在盟约签订的仪式上,李世民杀了一头白马以示正式承诺。对李世民来说,这一举动虽在面子上给他带来了短暂的满足感,但也为之后的恩怨埋下了伏笔。在他心中,这种按常规视为胜利的解决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无法忍受的耻辱。

从贞观元年起,李世民便开始等待反击的机会,突厥的内部分裂愈加明显。李世民清楚,若抓住这一时机,他可以彻底摧毁突厥。到贞观三年,李世民派遣李靖北上,帮助灭掉东突厥。凭借李靖卓越的战术判断与对颉利可汗诈降的巧妙应对,成功摧毁了突厥的势力。

对于李世民而言,消灭东突厥不仅是复仇,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正是他的果断出手,成功打破了东突厥的崛起,避免了匈奴势力再次威胁中原的局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徐... 权力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毒药,一旦尝到它的滋味,人们就会变得欲罢不能,总是渴望获得更多。就像那些已经成...
原创 武... 一提到武则天,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会想到女皇这个词。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正式称为女皇的帝王。 我...
原创 萧... 1933年,黎川失守一事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当时,萧劲光负责防守黎川,但他所带领的部队仅有70人,面对...
原创 百...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意思是,人们通过铜镜可以照见衣服和...
原创 为...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为什么三国蜀汉大将姜维的北伐会...
原创 顺... 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六岁即位,十四岁便开始亲政,原本有着广阔的前景。然而,24岁时,...
新华时评丨警惕高市复刻危险的历...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题:警惕高市复刻危险的历史剧本 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往...
原创 董... 在《三国志平话》中,体重达到三百斤的董卓独揽朝政,凭借的主要力量是他手下的十四个帮凶。这些帮凶包括他...
原创 美... 欧洲各国真正感到震惊的,并非是俄罗斯军队的进展,而是美国突然提出的所谓“28条和平协议”,它意味着美...
原创 抗... 中国自古多灾难,但同样也不缺少抗灾的英雄。马来西亚华侨伍连德便是其中之一,曾因抗击中国东北鼠疫而闻名...
【文史英华】翦伯赞:为“百家争...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翦伯赞:为“百家争鸣”振铎 光明日报记者 王轩尧 1959年4月23日,北大...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人民志愿... 毛岸英,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 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
原创 原... 顺治皇帝是大清历史上较为有争议的一位帝王。他是大清王朝的第二任皇帝,作为皇太极的第九子,六岁时便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没资格讨论台湾问... 11月25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日本有人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没资格讨论台湾问题提问,发言人毛宁表...
原创 明...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分别是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以及常遇春的儿子常茂。值得...
原创 楚... 霸王项羽帐下的五大虎将,分别是钟离眛、龙且、季布、英布和虞子期。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性格...
原创 刘...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农民起义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建立王朝的只有两位:刘邦和朱元璋。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朱...
原创 谁... 前言:欧洲的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德国、法国和英国这三个主要国家的经济形势一个比一个糟糕。德国的工业面...
原创 北... 从封建时代开始,中国就一直是以农业为国本。由于那时没有天气预报,科技水平也不发达,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
新华时评:警惕高市复刻危险的历...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往往押着惊人相似的韵脚。 近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