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戴笠死后,为何只能毛人凤接手军统?别人不是不想接,而是不敢接
迪丽瓦拉
2025-09-12 15:03:15
0

戴笠去世后,军统的接班人选成了一个关键问题。当时有三位候选人颇具竞争力,分别是郑介民、唐纵和毛人凤。

从资历上看,郑介民作为黄埔军校第二期的毕业生,显然比毛人凤资历深厚;而从与蒋中正的关系来看,唐纵无疑是最受信任的那位。他在很年轻的时候便进入了蒋中正的幕府,担任蒋中正侍从室情报组长,掌握军情达八年之久。

与此相比,毛人凤的情况就显得比较尴尬了。他既没有在军统担任过重要的职务,也没有在外勤中做过站长,甚至在黄埔军校四期时也因忍受不了训练的艰苦而中途离开,成为了黄埔军校中少数几位未能毕业的学员之一,这一段经历还常常成为别人拿来调侃的笑柄。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位资历不深、能力有限的普通特务会在戴笠去世后成功接任军统的领导职务呢?

许多人分析认为,毛人凤之所以能接手军统,完全得益于他深谙的“忍、等、狠”三字秘诀。

确实,毛人凤凭借40岁才加入军统的较晚起步,在短短13年内便达到了高位,这其中,耐心、积蓄力量并适时采取行动的策略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这种分析显然过于简单,不能涵盖整个问题的复杂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毛人凤仅依赖这三字秘诀而没有实质性的能力,蒋中正会选择这样一个人来接替戴笠的位置吗?如果毛人凤只是依靠这三字秘诀,他又如何能使郑介民和唐纵甘心放弃对军统的掌控呢?

因此,问题的真相显然不止于此。

首先,在戴笠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毛人凤迅速召集军统的高级特务开会,要求他们协同寻找戴笠的遗体。然而,会议上大家都显得冷淡,竟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承担这项任务。尽管戴笠坠机的地点在解放区,这无疑让寻找任务变得艰难,但更让人失望的是,连最基本的寻找遗体的行动都显得如此冷漠。

这种冷淡与毛人凤展现出来的真情实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毛人凤在会场上情绪激动,痛哭流涕地恳求大家去寻找尸体,眼泪越是肆意流淌,他在军统中下级特务中的人气也越高。

这一次,毛人凤通过深刻的情感表现赢得了这些中下级特务的支持,为日后他接手军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而当戴笠的尸体被发现时,剩下的仅是一条大腿。奇怪的是,那些赶赴现场的大特务竟没有一个人愿意用自己的汽车将这条大腿带回去,这种冷漠和不近人情的态度无疑让中下级的特务们更加心寒。

毛人凤一方面展现了自己的情感投入,百般哀求;另一方面,那些上级特务的冷淡则无形中为他加分。

这场戏剧性的发展必然引起了蒋中正的注意。

再看军统的高层管理人员,处长和站长们都因在戴笠去世后的表现失去了接班的资格,这与他们在这一时期的种种失误密切相关。

从军统的成立到抗战中期,军统的实力逐步增强,尤其在电讯设备和特务训练方面获得了盟军的支持。到1944年,军统的别动队已达到近5万人的规模,且大多数成员都经过了专业训练,装备精良。

然而,这也正是戴笠在蒋中正内部逐步上升的资本,同时,也成为军统解散的根源。

蒋中正并非容忍他人过大权力的领导者,若戴笠仅是发展特务组织或掌控兵权,蒋中正可能会视若无睹。但戴笠的野心超出了蒋中正的容忍范围。他不仅涉足电讯、情报和肃谍工作,还将保安职能纳入军统的体系,这无疑让蒋中正感到不安。

当抗战接近尾声,蒋中正逐渐感到,如果军统继续保持过大的权力,可能会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这也是他在抗战结束后着手解散军统的主要动因。

倘若军统的权力分散在戴笠、郑介民、唐纵等人手中,蒋中正或许不会如此急切地推动军统的解散。

然而,郑介民虽然资历深厚,却缺乏决断力,且独立领导的能力不足。长时间以来,他多从幕后操控,并且在各项行动中暴露出不小的缺点。

此外,郑介民还非常贪财,尤其是他的妻子柯漱芳,几乎到了疯狂敛财的地步。郑介民受其影响,做了不少有损军统形象的事,导致他在内部名声不佳。

沈醉曾提到,自己害怕的三个人,其中之一就是柯漱芳,可见其影响之大。

与郑介民不同,唐纵在军统中的资历较深,但他早在1938年就已逐渐淡出,进入了蒋中正的侍从室担任军情组长。尽管他与军统的关系不再紧密,但在1944年,唐纵被任命为内政部警署署长、保安局中将局长,这使得他与军统的保安工作有所交集。

毛人凤深知,抗战胜利后,军统的全盘保留是不可能的,分割势在必行。

他巧妙地将军统的核心部分—电讯、情报和肃谍—保留下来,而将保安职能交给了唐纵。这样,唐纵便不会对军统局长的职务产生过多的觊觎之心。

至于郑介民,毛人凤知道,只要在名分和利益上给足,郑介民便不会再过多干涉军统日常事务。再说,郑介民即使想掌控,也未必能够胜任。

随着蒋中正对小蒋的扶持加大,郑介民和唐纵意识到,蒋中正已经准备将军中的情治权力交给小蒋。为了避免与小蒋发生冲突,他们选择了退让,转而谋求其他领域的权力。

然而,毛人凤不同,他明白一旦放弃军统,自己将一无所有,因此他坚持保留军统的核心权力。

这最终导致了1952年,毛人凤与小蒋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毛邦初案和杜长城案引发了严重后果,蒋中正终于决定将情治部门的领导权交给小蒋。

1955年,保密局的职能被进一步削弱,变为情报局,失去了肃谍职能。毛人凤仍然保留局长职务,升任二级上将,但实际上早已失去实权。

随着权力的丧失,毛人凤在1956年去世,结束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法司主导向吏部转变,明代文官... 在明代的法令中,惩罚犯罪官员时,行政处分与刑罚往往配合使用。行政处分作为五刑之外专门针对犯罪官员的一...
原创 历... 好的,我帮你将文章每段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并适当丰富细节。 --- 01 清宣统三年(1911年...
原创 唐... 在你开始阅读之前,请先点击上方的“关注”按钮,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愿我们的分享能为您带来愉快的阅读体...
原创 如... 历史开讲 彭越,一位源自秦末草莽的英雄人物,正是刘邦反项联盟的核心之一。与韩信、英布并列,他被后世誉...
20世纪80年代前东南大学校园... 几天前与学院同仁闲聊,说起了当初留校第一件事就是写建筑系的系史,作为学建筑的人写人写事难免会对历史发...
原创 朝... 20万志愿军战士献身异国他乡,到头来却换不回朝鲜历史教科书中的一句正面评价! 朝鲜究竟是怎样讲述朝鲜...
原创 十... 开国十大将每一位的战功都异常显赫,他们被评为大将,名副其实。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大将当中,真正为革命...
朱元璋为什么将沈万三满门抄斩 一个是出身贫寒、历经磨难终登皇位的朱元璋,一个是富可敌国、商业天赋绝伦的沈万三。朱元璋为何会对沈万三...
原创 寿... 在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并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也非夷陵之战,而是在公元257年爆发的诸葛诞叛...
原创 刘... 1937年8月,陕西三原县石桥镇的一个普通民宅里,方桌上铺开了两份委任状。刘伯承手指轻触着自己的伏龙...
加洛林王朝:在西欧重振罗马 加洛林门楼,洛尔施修道院(Torhalle Kloster Lorsch)/ 图片来源:Warrox...
皮格马利翁与加拉泰亚:古希腊的... 2025年6月12日 皮格马利翁 by 让-巴蒂斯特·雷诺瓦,1786,凡尔赛宫国家城堡和特里亚农...
潍坊学院举办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 6月9日是第十八个国际档案日,“聚传承力·铸奋斗史”口述史展览在潍坊学院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潍坊市人...
蓝博洲发表新书《反殖民的左翼斗... 桃园6月14日电 (记者 张晓曦)台湾作家、人间出版社发行人蓝博洲14日在桃园市举行《反殖民的左翼斗...
犹太人有三处可供建国,为何偏偏... 众说周知,以色列在1948年建国,实现自犹太复国,并且经历五次中东战争巩固了国家的安全稳定。当时候犹...
原创 商... 商朝在中国历史上,迁都的次数堪称频繁。根据史书记载,商朝的迁都活动达到了13次,其中商汤之前,商族便...
闽非经贸 “双向奔赴”!第四届...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自6月12日开幕以来,“福建馆”喜迎广大非洲来宾,现场客商云集,洽谈氛围火...
原创 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最著名的诗作《落地后赋菊...
从器物到记忆 华人策展人探索文... 作者 刘洋 “对文化遗产的定义在不同时期和文化语境下有不同的诠释角度。21世纪的博物馆应该去寻找和当...
原创 侦... 1947年7月,延安保卫战正处于激烈阶段。一天傍晚,旅部侦察参谋刘振忠急匆匆地找到了班长郝贵生,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