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戴笠死后,为何只能毛人凤接手军统?别人不是不想接,而是不敢接
迪丽瓦拉
2025-09-12 15:03:15
0

戴笠去世后,军统的接班人选成了一个关键问题。当时有三位候选人颇具竞争力,分别是郑介民、唐纵和毛人凤。

从资历上看,郑介民作为黄埔军校第二期的毕业生,显然比毛人凤资历深厚;而从与蒋中正的关系来看,唐纵无疑是最受信任的那位。他在很年轻的时候便进入了蒋中正的幕府,担任蒋中正侍从室情报组长,掌握军情达八年之久。

与此相比,毛人凤的情况就显得比较尴尬了。他既没有在军统担任过重要的职务,也没有在外勤中做过站长,甚至在黄埔军校四期时也因忍受不了训练的艰苦而中途离开,成为了黄埔军校中少数几位未能毕业的学员之一,这一段经历还常常成为别人拿来调侃的笑柄。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位资历不深、能力有限的普通特务会在戴笠去世后成功接任军统的领导职务呢?

许多人分析认为,毛人凤之所以能接手军统,完全得益于他深谙的“忍、等、狠”三字秘诀。

确实,毛人凤凭借40岁才加入军统的较晚起步,在短短13年内便达到了高位,这其中,耐心、积蓄力量并适时采取行动的策略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这种分析显然过于简单,不能涵盖整个问题的复杂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毛人凤仅依赖这三字秘诀而没有实质性的能力,蒋中正会选择这样一个人来接替戴笠的位置吗?如果毛人凤只是依靠这三字秘诀,他又如何能使郑介民和唐纵甘心放弃对军统的掌控呢?

因此,问题的真相显然不止于此。

首先,在戴笠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毛人凤迅速召集军统的高级特务开会,要求他们协同寻找戴笠的遗体。然而,会议上大家都显得冷淡,竟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承担这项任务。尽管戴笠坠机的地点在解放区,这无疑让寻找任务变得艰难,但更让人失望的是,连最基本的寻找遗体的行动都显得如此冷漠。

这种冷淡与毛人凤展现出来的真情实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毛人凤在会场上情绪激动,痛哭流涕地恳求大家去寻找尸体,眼泪越是肆意流淌,他在军统中下级特务中的人气也越高。

这一次,毛人凤通过深刻的情感表现赢得了这些中下级特务的支持,为日后他接手军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而当戴笠的尸体被发现时,剩下的仅是一条大腿。奇怪的是,那些赶赴现场的大特务竟没有一个人愿意用自己的汽车将这条大腿带回去,这种冷漠和不近人情的态度无疑让中下级的特务们更加心寒。

毛人凤一方面展现了自己的情感投入,百般哀求;另一方面,那些上级特务的冷淡则无形中为他加分。

这场戏剧性的发展必然引起了蒋中正的注意。

再看军统的高层管理人员,处长和站长们都因在戴笠去世后的表现失去了接班的资格,这与他们在这一时期的种种失误密切相关。

从军统的成立到抗战中期,军统的实力逐步增强,尤其在电讯设备和特务训练方面获得了盟军的支持。到1944年,军统的别动队已达到近5万人的规模,且大多数成员都经过了专业训练,装备精良。

然而,这也正是戴笠在蒋中正内部逐步上升的资本,同时,也成为军统解散的根源。

蒋中正并非容忍他人过大权力的领导者,若戴笠仅是发展特务组织或掌控兵权,蒋中正可能会视若无睹。但戴笠的野心超出了蒋中正的容忍范围。他不仅涉足电讯、情报和肃谍工作,还将保安职能纳入军统的体系,这无疑让蒋中正感到不安。

当抗战接近尾声,蒋中正逐渐感到,如果军统继续保持过大的权力,可能会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这也是他在抗战结束后着手解散军统的主要动因。

倘若军统的权力分散在戴笠、郑介民、唐纵等人手中,蒋中正或许不会如此急切地推动军统的解散。

然而,郑介民虽然资历深厚,却缺乏决断力,且独立领导的能力不足。长时间以来,他多从幕后操控,并且在各项行动中暴露出不小的缺点。

此外,郑介民还非常贪财,尤其是他的妻子柯漱芳,几乎到了疯狂敛财的地步。郑介民受其影响,做了不少有损军统形象的事,导致他在内部名声不佳。

沈醉曾提到,自己害怕的三个人,其中之一就是柯漱芳,可见其影响之大。

与郑介民不同,唐纵在军统中的资历较深,但他早在1938年就已逐渐淡出,进入了蒋中正的侍从室担任军情组长。尽管他与军统的关系不再紧密,但在1944年,唐纵被任命为内政部警署署长、保安局中将局长,这使得他与军统的保安工作有所交集。

毛人凤深知,抗战胜利后,军统的全盘保留是不可能的,分割势在必行。

他巧妙地将军统的核心部分—电讯、情报和肃谍—保留下来,而将保安职能交给了唐纵。这样,唐纵便不会对军统局长的职务产生过多的觊觎之心。

至于郑介民,毛人凤知道,只要在名分和利益上给足,郑介民便不会再过多干涉军统日常事务。再说,郑介民即使想掌控,也未必能够胜任。

随着蒋中正对小蒋的扶持加大,郑介民和唐纵意识到,蒋中正已经准备将军中的情治权力交给小蒋。为了避免与小蒋发生冲突,他们选择了退让,转而谋求其他领域的权力。

然而,毛人凤不同,他明白一旦放弃军统,自己将一无所有,因此他坚持保留军统的核心权力。

这最终导致了1952年,毛人凤与小蒋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毛邦初案和杜长城案引发了严重后果,蒋中正终于决定将情治部门的领导权交给小蒋。

1955年,保密局的职能被进一步削弱,变为情报局,失去了肃谍职能。毛人凤仍然保留局长职务,升任二级上将,但实际上早已失去实权。

随着权力的丧失,毛人凤在1956年去世,结束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宇... 北周的天下,本是宇文家的根基。宇文泰一手撑起西魏半壁江山,儿子们也多半是能征善战的硬骨头,赵王宇文招...
原创 皖... 1937年,新四军刚刚成立时只有四个支队,随着抗日战争的逐步推进,更多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敌占区和抗日...
原创 西...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决策,这些决策让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历史的前沿,成为时...
原创 孟...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孟姜女哭倒长城那事儿,压根就跟秦始皇没关系。反倒最近研究秦简的学者们扒出个更邪乎...
原创 文... 在我军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早期的地位几乎可以与开国元帅相提并论。北伐时期,他曾担任北伐军总司令...
原创 汉... 秦始皇以铁腕手段统一了六国,然而他的帝国只传了两代。而刘邦,虽然出身贫寒,凭借一番奋斗打下的江山却延...
敦煌出土的墨书麻纸 1998年10月,在玉门关遗址一个文保项目的前期调查和试掘中,敦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小方盘城南侧的房...
原创 何... 2016年,著名商人王石的妻子田朴珺在一篇专栏文章中提出了她的看法——《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在田...
原创 被... 9.13事变发生之后,江苏省委的第一书记江渭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倒,一度处于家中赋闲的状态。某天,...
原创 襄... 前言 说到关羽在襄樊的败北,很多人都会感到惋惜,尤其是对糜芳的背叛深感不满,认为这位小舅子临阵反水,...
原创 浅... 自从二战结束之后,以美国为首的驻日盟军便从日本政府手中接管了日本,开始了为期6年的改造。期间中国因为...
原创 北... 自从第一个国家的诞生开始,所有新成立的国家都面临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都城的选址。这不仅关乎地理位...
原创 世... 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来看,战争和征服几乎是常态。许多民族,如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等,曾经征服过欧洲,...
原创 此... 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看似平凡的人物,往往因为一时的决策或行动,能够改变整个历史的走向。孟达便是其中之...
原创 文... 历史上有一位人物,名叫阿桂,他不仅是一位常胜将军,还是一位几乎不识字的勇猛战士。关于他,有一部古装喜...
原创 正... 大家都知道太史慈是江东的第一武将,甘宁屈居第二。但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排名,毕竟在小说中,罗贯中塑造...
独家重磅!拍卖会捡漏丰臣秀吉手... 在日本战国历史的研究中,“本能寺之变”无疑是包裹着最多谜团的历史悬案。织田信长为何身死?明智光秀为何...
原创 秦... 在朝鲜平壤市区牡丹峰脚下,一座名为“汉乐浪郡侯官墓”的古迹静静矗立。这座公元1-2世纪的汉代砖室墓,...
原创 嘉... 嘉庆帝的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与慈禧太后不同,尽管她曾有过让自己儿子继位的想法,但她并不敢违背嘉庆帝的...
原创 梁... 水泊梁山的故事广为人知,许多人都被其中108位好汉的义气所感动。对这些英雄来说,武艺高强虽然重要,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