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堪称千古第一阳谋,公开发表却无人能解
迪丽瓦拉
2025-09-14 10:33:35
0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别忘了点击右上方的“关注”哦!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愿您每一次阅读都带来愉快的体验。

毛主席的战略眼光究竟有多远见?为什么《论持久战》被誉为“千古第一阳谋”?这本书的广泛传播让无数人震撼,甚至连蒋介石也在阅读后深感佩服,公开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这本书对敌人日本的战略思想,始终难以被破解。今天,我们将结合十四年的抗日战事,从历史背景入手,逐步解析《论持久战》其中的深远意义。

毛主席究竟何时开始洞察到日本侵华的威胁?其实,早在我们想象的更久以前,他就已经有了警觉。年轻时,毛主席在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时,就写下了一篇富有远见的文章《民国成立,百端待理,教育与实业应以何者为要策》。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但对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教育事业表示赞赏,还特别提醒要谨慎学习日本,指出日本在军事和工业上的迅猛发展背后可能隐藏的侵略野心。

20世纪20年代初期,当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时,他在给朋友和老师的信中提到过他对日本野心的担忧。他指出,日本的目标迟早会指向中国的东北地区,尽管那时距离九一八事变还有整整十年的时间。可见,毛主席的眼光早就瞄准了日本未来的侵略行为。

在红军根据地时期,即使面对来自国民党的重重围剿压力,毛主席始终把日本视为最大的潜在威胁。在长征初期,毛主席的战略目标就是北上,准备将抗击日本的行动带到更广阔的战场。这一系列举措无不反映出毛主席对日本威胁的深刻预见与远见卓识。

除了远见卓识,毛主席的另一大特色便是鲜少受到外界舆论和公众看法的影响。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面对国家危难,举国上下普遍充满焦虑,所有人——即便是当时的国民党高层——也都对战争前景感到不确定。蒋介石领导的传统官僚派对开战充满了犹豫不决,早在1931年,蒋就曾指示东北军放弃抵抗,妄图让日本吞并东三省后满足,停止侵略。他甚至希望西方列强介入调停。然而,六年后的1937年,蒋依然抱有这种软弱的幻想。

少数的主战派则过于乐观,他们依赖所谓的“精锐论”和“决战论”鼓舞士气,寄希望于与德国的军购合作,盼望“精锐部队”能依靠优势打败日本。然而,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接连失利,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幻想,导致国民党海军几乎全军覆没,陆军精锐溃不成军,首都沦陷,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华北和华东一片沦陷,整个国家笼罩在“亡国”的阴霾中。即便是汪精卫等亲日派也在大肆宣传“和平救国”,许多人开始怀疑能否战胜日本。

然而,毛主席不为外界情绪所动,他坚持认为,中国一定会胜利。1938年5月26日,毛主席在延安的抗日战争研究会上首次公开阐述了《论持久战》中的思想。毛主席在开篇便明确指出,这场战争不仅关系到中国的生死存亡,国土和民族的存亡都悬于一线,任何投降与绥靖的思想都将给国家带来灾难。

接下来,毛主席从四个角度分析了中日两国的优劣。首先,从国力上看,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侵略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因此中国在战争初期必定会遭遇一些挫折。其次,从国家底蕴上看,日本是一个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的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疆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大国,拥有支撑长期战斗的能力。再次,从国家性质上看,日本是一个封建的倒退国家,而中国则是一个已经开始团结的进步国家,具有更强的意志力和凝聚力。最后,从国际形势上看,中国抗击侵略有天然的正义性,国际上反法西斯的整体态势有利于中国,世界各国对法西斯势力的反对情绪日益高涨。

综合这四大论点,毛主席精准地预测了战争的未来发展。他断言,战略持久战将是中国胜利的唯一途径,抗战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而最终中国必定会取得胜利。

1938年6月,《论持久战》的讲稿整理成册,油印传阅,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这本书很快在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上见诸刊载,对许多国民党将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程思远回忆录中提到,国民党将领白崇禧因与周恩来有私交,早早就读到了《论持久战》。他对毛主席的战略理论高度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指导。白崇禧回到重庆后,向蒋介石传达了这一思想,蒋介石也第一次公开赞扬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并且对《论持久战》做了详尽的批注。

甚至,驻扎华北的傅作义也召集部下,组织了一次关于《论持久战》的专题研讨会,要求全军学习其中的战略思想,并将其视为指引胜利的“法宝”。《论持久战》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它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甚至还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流传到东南亚地区,成为了反侵略的旗帜。

那么,日本人对这本书的反应如何呢?最初,他们并未对此给予重视。1938年8月,《论持久战》首批印本发布后,迅速被日本的媒体转译为日语,并在九月刊登于《改造》杂志。虽然《改造》是日本左翼的进步刊物,但日本右翼媒体对此毫不客气,甚至将毛主席的战略思想视为“幼稚幻想”,公开嘲笑其不切实际。日本军部对于《论持久战》的内容也未曾深入研究,认为它仅仅是“中共维持士气的宣传手段”。

然而,随着战事发展,情况逐渐朝着毛主席的预见演变。到了1939年,抗日战局进入毛主席预测的战略相持阶段,而日本则开始感到深深的困惑与焦虑。日本军方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庞大的人民战争的漩涡。尽管日本调动了大量兵力,扩张至百万大军,但面对中国的顽强抵抗,依然难以获得决定性胜利。

1940年,《论持久战》在日本彻底被封禁,所有刊物都不得再刊载。随着战局不断向毛主席预言的方向发展,日本的经济逐渐崩溃,国力无法支持继续作战。尽管日本国内努力宣传中国民众的“投降”情绪,但在正面战场和后方战场,日军却始终处于压缩的态势。

最终,1945年,中国战胜了日本,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即便是日本的关东军参谋山崎重三郎也在回忆录中直言:日本败给中国是必然的,因为他们缺乏像毛主席那样基于哲学和深远战略眼光的思考。《论持久战》犹如一篇战后总结的历史纪实,然而它却在1938年就诞生了,并且至今没有任何敌人能够破解其核心思想。

毛主席的这篇“千古第一阳谋”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抗战历史,也让日本的战略家深感折服。至今,这篇战略著作仍然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全球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凌... 阅读本文之前,若能点击“关注”,您不仅能方便与我讨论与分享,也能在日后获得更多不同的参与感和互动,感...
原创 李... 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要求民众遵守法律、道德与伦理,特别是三纲...
原创 古... 头条创作挑战赛:司马懿如何打赢襄平之战? 在深入探讨司马懿如何赢得襄平之战之前,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他...
原创 古... 相公,是古代社会对男性的称呼之一,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妻子对丈夫的亲切称呼;二是对读书人的尊称。根据...
穿越80年烽火硝烟!“2025...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6月12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中...
原创 加... 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一块被遗忘在欧洲心脏的飞地,鲜少被人提及。它位于波兰和立陶宛之间,面朝波罗的海,...
国家图书馆组织2025年革命文... 6月10日,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整理项目专家评审会在国家图书馆举办。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
原创 李... 《——【·前言·】——》 李世民临终前的那句话,听起来像半开玩笑,可分量超过帝王御赐金印:这个人太厉...
原创 这...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起兵凤翔 李从珂) 李从珂起兵造反...
中华帝国袁世凯飞龙币:特殊时代... # 中华帝国袁世凯飞龙币:特殊时代的铸币印记 在民国货币收藏领域,中华帝国袁世凯飞龙币(以下简称“飞...
原创 汉... #汉朝最传奇的杀猪汉,靠妹妹当上大将军,因一件蠢事开启三国乱世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
4月15日:公历第105天,达... 4月15日的历史长卷波澜壮阔,这一天不仅目睹了杰出人物的诞生,而且记载了震惊全球的灾难,还有推动人类...
宋高宗赵构一生玩弄权术,活了8... 赵构,宋朝皇帝,死后庙号:宋高宗。是宋徽宗的儿子、宋钦宗的弟弟。著名的逃跑大师、窝里斗技艺独家继承人...
原创 在... 战争的爆发总是伴随着人们内心深处难以抹去的痛苦,而现代战争因武器的威力显著提升,造成的伤亡人数常让人...
同样是打日本,为何苏联很轻松而... 同样是打日本,为何苏联很轻松而美国很吃力? 二战前期的日军是最能打的,但是打不过后来加入的美军,德军...
原创 都...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世...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外...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香港,我们没有从香港带走一个便士。” 这句话出自撒切尔夫人,在香港回归谈...
原创 汉... #汉朝“和亲政策”影响深远,瓦解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游牧民族 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朝与匈奴的对峙犹如一场...
从法司主导向吏部转变,明代文官... 在明代的法令中,惩罚犯罪官员时,行政处分与刑罚往往配合使用。行政处分作为五刑之外专门针对犯罪官员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