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堪称千古第一阳谋,公开发表却无人能解
迪丽瓦拉
2025-09-14 10:33:35
0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别忘了点击右上方的“关注”哦!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愿您每一次阅读都带来愉快的体验。

毛主席的战略眼光究竟有多远见?为什么《论持久战》被誉为“千古第一阳谋”?这本书的广泛传播让无数人震撼,甚至连蒋介石也在阅读后深感佩服,公开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这本书对敌人日本的战略思想,始终难以被破解。今天,我们将结合十四年的抗日战事,从历史背景入手,逐步解析《论持久战》其中的深远意义。

毛主席究竟何时开始洞察到日本侵华的威胁?其实,早在我们想象的更久以前,他就已经有了警觉。年轻时,毛主席在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时,就写下了一篇富有远见的文章《民国成立,百端待理,教育与实业应以何者为要策》。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但对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教育事业表示赞赏,还特别提醒要谨慎学习日本,指出日本在军事和工业上的迅猛发展背后可能隐藏的侵略野心。

20世纪20年代初期,当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时,他在给朋友和老师的信中提到过他对日本野心的担忧。他指出,日本的目标迟早会指向中国的东北地区,尽管那时距离九一八事变还有整整十年的时间。可见,毛主席的眼光早就瞄准了日本未来的侵略行为。

在红军根据地时期,即使面对来自国民党的重重围剿压力,毛主席始终把日本视为最大的潜在威胁。在长征初期,毛主席的战略目标就是北上,准备将抗击日本的行动带到更广阔的战场。这一系列举措无不反映出毛主席对日本威胁的深刻预见与远见卓识。

除了远见卓识,毛主席的另一大特色便是鲜少受到外界舆论和公众看法的影响。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面对国家危难,举国上下普遍充满焦虑,所有人——即便是当时的国民党高层——也都对战争前景感到不确定。蒋介石领导的传统官僚派对开战充满了犹豫不决,早在1931年,蒋就曾指示东北军放弃抵抗,妄图让日本吞并东三省后满足,停止侵略。他甚至希望西方列强介入调停。然而,六年后的1937年,蒋依然抱有这种软弱的幻想。

少数的主战派则过于乐观,他们依赖所谓的“精锐论”和“决战论”鼓舞士气,寄希望于与德国的军购合作,盼望“精锐部队”能依靠优势打败日本。然而,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接连失利,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幻想,导致国民党海军几乎全军覆没,陆军精锐溃不成军,首都沦陷,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华北和华东一片沦陷,整个国家笼罩在“亡国”的阴霾中。即便是汪精卫等亲日派也在大肆宣传“和平救国”,许多人开始怀疑能否战胜日本。

然而,毛主席不为外界情绪所动,他坚持认为,中国一定会胜利。1938年5月26日,毛主席在延安的抗日战争研究会上首次公开阐述了《论持久战》中的思想。毛主席在开篇便明确指出,这场战争不仅关系到中国的生死存亡,国土和民族的存亡都悬于一线,任何投降与绥靖的思想都将给国家带来灾难。

接下来,毛主席从四个角度分析了中日两国的优劣。首先,从国力上看,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侵略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因此中国在战争初期必定会遭遇一些挫折。其次,从国家底蕴上看,日本是一个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的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疆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大国,拥有支撑长期战斗的能力。再次,从国家性质上看,日本是一个封建的倒退国家,而中国则是一个已经开始团结的进步国家,具有更强的意志力和凝聚力。最后,从国际形势上看,中国抗击侵略有天然的正义性,国际上反法西斯的整体态势有利于中国,世界各国对法西斯势力的反对情绪日益高涨。

综合这四大论点,毛主席精准地预测了战争的未来发展。他断言,战略持久战将是中国胜利的唯一途径,抗战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而最终中国必定会取得胜利。

1938年6月,《论持久战》的讲稿整理成册,油印传阅,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这本书很快在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上见诸刊载,对许多国民党将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程思远回忆录中提到,国民党将领白崇禧因与周恩来有私交,早早就读到了《论持久战》。他对毛主席的战略理论高度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指导。白崇禧回到重庆后,向蒋介石传达了这一思想,蒋介石也第一次公开赞扬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并且对《论持久战》做了详尽的批注。

甚至,驻扎华北的傅作义也召集部下,组织了一次关于《论持久战》的专题研讨会,要求全军学习其中的战略思想,并将其视为指引胜利的“法宝”。《论持久战》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它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甚至还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流传到东南亚地区,成为了反侵略的旗帜。

那么,日本人对这本书的反应如何呢?最初,他们并未对此给予重视。1938年8月,《论持久战》首批印本发布后,迅速被日本的媒体转译为日语,并在九月刊登于《改造》杂志。虽然《改造》是日本左翼的进步刊物,但日本右翼媒体对此毫不客气,甚至将毛主席的战略思想视为“幼稚幻想”,公开嘲笑其不切实际。日本军部对于《论持久战》的内容也未曾深入研究,认为它仅仅是“中共维持士气的宣传手段”。

然而,随着战事发展,情况逐渐朝着毛主席的预见演变。到了1939年,抗日战局进入毛主席预测的战略相持阶段,而日本则开始感到深深的困惑与焦虑。日本军方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庞大的人民战争的漩涡。尽管日本调动了大量兵力,扩张至百万大军,但面对中国的顽强抵抗,依然难以获得决定性胜利。

1940年,《论持久战》在日本彻底被封禁,所有刊物都不得再刊载。随着战局不断向毛主席预言的方向发展,日本的经济逐渐崩溃,国力无法支持继续作战。尽管日本国内努力宣传中国民众的“投降”情绪,但在正面战场和后方战场,日军却始终处于压缩的态势。

最终,1945年,中国战胜了日本,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即便是日本的关东军参谋山崎重三郎也在回忆录中直言:日本败给中国是必然的,因为他们缺乏像毛主席那样基于哲学和深远战略眼光的思考。《论持久战》犹如一篇战后总结的历史纪实,然而它却在1938年就诞生了,并且至今没有任何敌人能够破解其核心思想。

毛主席的这篇“千古第一阳谋”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抗战历史,也让日本的战略家深感折服。至今,这篇战略著作仍然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全球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忽... 大运河山东段自大王庙闸起,南至山东与江苏的交界处,北至德州市德城区第三店,途经枣庄、济宁、泰安、聊城...
原创 中... 赵炜,代号902,曾深藏在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内部,凭借一纸伪造的命令,成功扭转了东北民主联军在南满...
原创 元...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其中元朝和清朝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两个,因为它们实现了真正意...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20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
原创 水... 宋江作为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首领,长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人们对他的评价各异,有些人认为他自私虚伪,处...
原创 韩... 韩信,这位汉朝的开国功臣,凭借着个人的卓越才华,帮助刘邦打破了重重困局,实现了统一天下的伟大目标。然...
原创 安... 前言 你是否曾经想过,一个人的私心和野心,竟然能导致一个强盛王朝的衰败?一个人的贪婪和自私,竟然能让...
“明代壁画之最”对话“辽代木构... 11月23日,“国宝对话——法海寺与奉国寺文化遗产学术交流会”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举行。本次学术交流会...
原创 中... 1921年7月30日的晚上,中共一大的会议正在上海贝勒路李汉俊的家中举行。这是一次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重庆、...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这是“冲绳和平访问团”团员们衣服上印着的文字。11月5日至11月13日,由重...
原创 慈...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历史上有趣的小插曲,涉及到清朝的慈禧太后以及她与西方科技的碰撞。这个话题之所以特别...
原创 原... 南宋的历史是一段充满屈辱的历史。南宋的6个皇帝,加上3个像难民一样流离失所的幼年皇帝,虽然名义上是天...
穿越千年识“拗相”!罗少亚《铁...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22日下午,罗少亚长篇历史小说《铁腕拗相王安石》作...
原创 清... 公元1697年,满洲人福敏因为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进士,并且成功被选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内心非常高兴。...
原创 武...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项非凡的历史成就,更不用说她在位期间取得的政...
原创 是... 他在众人眼中是力拔山兮的猛士,是沙场上英勇无畏的将军;他为自己的尊严而战,最终却成为了众矢之的;他本...
探访豫东破碎古陶器“重生”之地 11月23日,河南周口,参加“2025夏文化论坛”的数十位考古学家与历史学者走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原创 后... 李克用骁勇善骑射,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
原创 左... 最近,有一位读者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左宗棠被誉为民族英雄,特别是在他收复新疆之后...
从《北宋陕州漏泽园》说起——漏... 《北宋陕州漏泽园》是一部聚焦于北宋时期社会救济制度与考古发现的学术著作,其主要价值在于通过陕州漏泽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