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前东南大学校园的变迁
迪丽瓦拉
2025-09-14 12:03:59
0

几天前与学院同仁闲聊,说起了当初留校第一件事就是写建筑系的系史,作为学建筑的人写人写事难免会对历史发生的空间场所感兴趣,因此就着收集到的资料顺带写了这篇小文。记得当年曾到档案馆去查了各种图纸,现场也多次踏勘,就差做考古发掘了,哈哈……这些年来好像也没有看到类似的东西发表,为了省却常常被索取资料的麻烦,故动了在自媒体上发这篇文章的念头。在文章的开头需声明,该文成于1987年6月,所以资料也截止于此,论述仅限于现在东南大学的四牌楼校区。

——龚恺

本文转载自“几方建筑”微信公号。

20世纪80年代以前

东南大学校园的变迁

文 | 龚恺

来源 | 几方建筑

1933年校园平面图

1959年校园平面

东南大学校址的前身为两江师范学堂,最初学校的范围约为现大礼堂前东西走向道路的以北部分,南墙大约就在道路的位置上。学校的主楼称“一字楼”(即现在的南高院),楼前为学校大门。和其并排设置的东有“口字楼”(即健雄院前身),西有“田字楼”(80年代为财务处一带),其三楼为学校的教学大楼。一字楼后面是操场,学校的东北部分(现在的中心楼一带)为学生宿舍,西北部分是教师宿舍。

20年代中央大学成立时,学校向东南方向发展,当时所建的南大门建筑保存至今,只是门额上的校名几经变易,记载着学校的发展。南大门后的中轴线也已确定,进校门后中央大道直通学校中心的“交通处”,与其前的东西向通道垂直相交,形成丁字形道路布局。交通处室内设有信箱,收发来往信件。室外四周墙上,是张贴文告、传播信息、对校事、国事发表评论的地方。1930年在此处兴建庄严的圆顶大礼堂,内分三层,可容二千余人。

大门夜景

大礼堂

大礼堂内景

中央大道两旁,植有对称的法国梧桐树,现在这些梧桐已高逾数丈,枝繁叶茂。道路南端东侧有两座灰白色洋房,是东南大学附中校舍,著名文学家巴金、胡风均曾在此就读,后拆除,在原地翻建“中山院”、“东南院”两教学楼。附小校舍在校外大石桥边(即今南京师范大学附小)。学校的西南一带当时还是民房。

中山院(当时的梧桐树还不到二楼高)

东南院

入南大门后沿着中央大道前行,东面是中央大学时期建造的“生物馆”,后改名为“中大院”(现为建筑学院)。西面是坚实壮丽的图书馆,初建时称“孟芳图书馆”。中央大学时期,增建了两翼。馆内上下三层,二楼阅览室终日开放,学生进出川流不息。生物馆、图书馆两建筑的前面都是整齐的草坪。

中大院

中大院内景

图书馆

加建后的图书馆

图书馆夜景

沿交通处前东西向干道,往东为口字房,1923年时不慎毁于大火,全校师生纷纷捐款并得到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资30万元(其中20万为建房费,10万为设备费),在原址兴建了“科学馆”,后改名为“江南院”、“健雄院”,于1924年6月落成后使用至今。

健雄院

健雄院内景

交通处的北面有篮球场、网球场,此处建成大礼堂后,北面大片的平房用作当时的学生宿舍。东西各五个斋并排,斋与斋之间有院落,中间和四周有走廊,由中走廊向北外出,是大饭堂、浴室、医药室和卫生间(1937年8月日寇轰炸中央大学时,此处被夷为平地,1982年在此建“中心大楼”)。

女生宿舍

这片平房的东面是理化生物实验室和化学教室(1937年8月同时被日寇炸毁,1980年在此处新建“电子管厂大楼”)。从大礼堂西行,路北是“江苏昆虫局”(现为东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再向西行,即一字楼。楼下为办公室,楼上是教室,上下层的中间是大会堂,名“伯明堂”,是纪念东南大学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刘伯明教授的。房之前额上有“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石刻横校牌。顶上是钟楼(1963年拆除翻建为四层教学大楼,定名南高院)。

南高院

一字楼西侧有楼房三排,左中右贯以联廊,呈田字形,称作“田字房”。楼下教室,楼上是宿舍。折而向北有体育馆,体育馆西面是两层楼的教习房(即今留学生宿舍原址),是教师宿舍,西有便门通校外。

体育馆

体育馆内景

教习房北面是梅庵,从竹篱进去有一座花园,绿竹青翠,佳木葱茏,有茅屋一座,门楣上悬挂一块木刻的黄底绿字横匾,上书“梅庵”两字,纪念已故书法家、原两江师范校长李梅庵先生。园内有一棵历经千百年沧桑变化的六朝松。出梅庵向东是工场(今为实习工场)。在工场、一字楼和体育馆中间是大操场。

梅庵(曾作过音乐教室)

梅庵

工艺试验室

沿学校东墙一线,东北角是中央大学附属医院(金陵院前身),折而往南行,生物馆前草坪之东,有当时称“新教室”的教学楼(后改称前工院),旁有东门。出东门,过成贤街,现文昌桥宿舍区为当时学校的农场所在。

前工院

农院校景

解放后,学校大的布局未曾改动,主要是向现在的西南部分发展。1954年在南大门的西侧建造“新实验大楼”(后称五四楼)。1955年,在紧靠南师附小之间,建一座巨大的“动力大楼”。同年在校园的东北角建起了名“五五楼”的教学大楼。另外,分别加建了中大院、大礼堂的东西两翼,沿学校东侧围墙内自北向南陆续建起了土木系实验室、金陵院等。

文革中,学校基建基本停顿。从70年代末开始,院本部的建设又重新兴起,陆续在原址上推倒重建了东南院、中山院、前工院等公共教学大楼。1986年在老图书馆南新建了五层高的新图书馆,老馆前绿树掩映,新馆前草坪如茵。同年在新图书馆的西南侧,将抗战胜利后校友捐资兴建的校友会堂重新翻建,房前有水池、喷泉、假山,种植花木。

毕业同学会

大礼堂后,1982年新建了一座六层高的“中心楼”,中大院后加建了三层楼建筑,修整了中大院前面的四块场地,东边两块用作排球场,西边两块种植草皮,和新图书馆前的草坪隔路呼应。梅庵南建成了留学生楼,其东新建有专家楼一处。

作为民国时期一所重要的大学,东南大学在它的前期发展中,有过多次的改造和新建,各建筑有着不同时期鲜明的特征,而它的基本布局、轴线保留至今。

2000年后的校园平面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元...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其中元朝和清朝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两个,因为它们实现了真正意...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20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
原创 水... 宋江作为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首领,长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人们对他的评价各异,有些人认为他自私虚伪,处...
原创 韩... 韩信,这位汉朝的开国功臣,凭借着个人的卓越才华,帮助刘邦打破了重重困局,实现了统一天下的伟大目标。然...
原创 安... 前言 你是否曾经想过,一个人的私心和野心,竟然能导致一个强盛王朝的衰败?一个人的贪婪和自私,竟然能让...
“明代壁画之最”对话“辽代木构... 11月23日,“国宝对话——法海寺与奉国寺文化遗产学术交流会”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举行。本次学术交流会...
原创 中... 1921年7月30日的晚上,中共一大的会议正在上海贝勒路李汉俊的家中举行。这是一次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重庆、...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这是“冲绳和平访问团”团员们衣服上印着的文字。11月5日至11月13日,由重...
原创 慈...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历史上有趣的小插曲,涉及到清朝的慈禧太后以及她与西方科技的碰撞。这个话题之所以特别...
原创 原... 南宋的历史是一段充满屈辱的历史。南宋的6个皇帝,加上3个像难民一样流离失所的幼年皇帝,虽然名义上是天...
穿越千年识“拗相”!罗少亚《铁...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22日下午,罗少亚长篇历史小说《铁腕拗相王安石》作...
原创 清... 公元1697年,满洲人福敏因为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进士,并且成功被选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内心非常高兴。...
原创 武...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项非凡的历史成就,更不用说她在位期间取得的政...
原创 是... 他在众人眼中是力拔山兮的猛士,是沙场上英勇无畏的将军;他为自己的尊严而战,最终却成为了众矢之的;他本...
探访豫东破碎古陶器“重生”之地 11月23日,河南周口,参加“2025夏文化论坛”的数十位考古学家与历史学者走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原创 后... 李克用骁勇善骑射,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
原创 左... 最近,有一位读者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左宗棠被誉为民族英雄,特别是在他收复新疆之后...
从《北宋陕州漏泽园》说起——漏... 《北宋陕州漏泽园》是一部聚焦于北宋时期社会救济制度与考古发现的学术著作,其主要价值在于通过陕州漏泽园...
原创 大... 8000多年前,一支民族在帕米尔高原上繁荣生长,随后开始了漫长的迁徙旅程。他们一路向东,经过贝加尔湖...
原创 现... 一、白俄罗斯流亡政府 白俄罗斯流亡政府,是苏德战争期间,纳粹德国占领苏联白俄罗斯地区后,扶持建立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