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备为什么要发起夷陵之战?(从博弈论角度看夷陵之战的对错)
迪丽瓦拉
2025-09-18 08:04:34
0

好的,我帮你把这段文章逐段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加入一些细节,让内容更丰富。

---

曹丕篡夺汉朝皇位后,益州上下顿时震动不已,坊间甚至传出汉献帝已经遇害的消息。刘备于是为汉献帝举行了隆重的哀悼仪式,并追尊他为“孝愍皇帝”。实际上,刘备对这些传闻的真伪并不太愿意深究,因为事实是曹丕采取了禅让的形式,走了一套符合儒家礼法的正规程序。既然汉室主动让位于曹氏,那还拿什么诏书去讨伐呢?刘备这个汉室宗亲若硬要反抗,反而会让自己变成类似孙权那样的地方割据势力,号召力也会大大削弱。再加上四川山峦重重,百姓与外界消息隔绝,信息不通,既然局面如此,不如干脆就当这事情是真的。

刘备麾下群臣纷纷劝说他继承皇位,终于在建安二十六年(魏黄初二年)四月,刘备于成都武担山南面即位称帝,自称“嗣武二祖”,意指继承汉高祖刘邦和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基业,年号定为“章武”。

曹丕、刘备相继称帝后,魏、蜀、吴三国进入了一个极为关键的抉择阶段。

先说刘备,他面临两个重要战略选择:

第一,继续北伐,向曹魏复仇,为自己亲自发丧的汉献帝讨回公道;

第二,攻打江东,替关羽报仇,收复荆州失地。

下面我们逐条分析这两个方案的优劣。

北伐的优势:

1. 政治正当性强。以振兴汉室为旗号,能够争取仍心怀汉室的民众支持。就像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中原各地义士纷纷响应,函谷关以东的民众甚至自发送粮迎接王师,这种情景有望再现。

2. 此时魏军主力大多集中在东线,关中仅有曹真、张郃率领的凉州军团,刘备出兵时机极佳。

但北伐的弊端也不容忽视:

1. 汉中人口大部分被曹操迁走,蜀中运粮极为困难。蜀道本就崎岖难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次还得越过多条险峻小径进入雍凉地区,耗费人力物力巨大。况且,关中经过多年战乱,人口锐减,经济远不如荆州富庶。

2. 刘备北伐之际,孙权是否会再次发动偷袭?回顾孙权曾背盟夺取荆州的历史:陆逊通过种种策略成功诱降并消灭敌军,招降数万叛兵,如秭归大姓文布、邓凯带领数千合夷兵投降,彻底瓦解蜀的部分力量。随后,孙权将刘璋封为益州牧,派驻秭归镇守,政治意味浓厚。周泰被封为汉中太守,防御体系日益完善。若刘备兵力向北,孙权极有可能与曹丕联手南下,直指成都。刘备一旦失误,南北夹击,蜀汉前景堪忧。

再看第二个方案:进攻荆州。

攻荆的优势更为显著:

1. 振奋士气,凝聚人心。关羽之死与荆州官员倒戈让蜀汉士气大受打击。若不强势回击,必将引发内部不满,尤其是荆襄人士的强烈反对。他们失去了家乡的基业,复仇成了他们的共同心愿。益州豪族和汉中百姓也会因此动摇,必须以复仇行动稳定军心民心。

2. 东吴缺乏能与刘备抗衡的名将。吕蒙虽曾夺取荆州三郡,但于219年病逝,令吴军实力受损。刘备对陆逊十分轻视,这也埋下后来夷陵惨败的伏笔。

3. 攻占荆州可迫使东吴陷入双线作战,削弱其防御力量。孟达投降后,曹丕觊觎襄阳。襄阳地处要冲,一旦得手,北可威胁宛城,南可稳固荆州防线。若失襄阳,荆州防务将大为吃紧,需重兵布防多个战略点,压力倍增。曹丕对此心知肚明,派曹仁与徐晃迅速夺回襄阳,并迁走汉水以南的百姓,令孙权战略陷入被动。

荆州北部将面临曹魏大军压境,江东边界已被推进到长江边。此时发起对东吴的战争,从军事角度看十分合适。

回想刘备当初将荆南三郡让给孙权,是出于对益州的担忧,求和于吴,以湘水为界,形成荆州的分割态势。除了魏国,孙权和刘备均无力一国独斗两家。刘备的战略是主力从秭归发兵,必然引发吴军抵抗,进而牵制吴蜀,给魏国创造进攻机会。江东地盘不可割让,孙权只能求和,退还部分荆州土地,双方有可能达成利益最大化的妥协。

刘备甚至有机会不战而胜,坐收渔利。

不过攻打东吴的缺点也明显:孙权和刘备内耗,会给曹魏制造逐一击破的良机。

赵云对此提出反对,他认为真正的国贼是曹操的继承者,不应先与孙权开战。灭魏是关键,孙权自会归顺。夺取关中、控制黄河上游才是战略要务,函谷关以东的义士必将支持刘备北上征讨。

黄权也反对对吴用兵,认为吴军战斗力强,顺流攻打易,撤退难,应先派他为先锋试探,再由刘备接应。

孙权手握两州,账面实力超出刘备。虽说刘备老兵战力更强,但荆州多年经营的基础尚存,大军一到,暂时投降孙权的郡县或会响应支持,易陷拉锯战。一旦僵持不下,魏国势必趁虚而入,收拾蜀吴。

史书只记载了丞相诸葛亮的简短评语:“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话透露诸葛亮的态度:

第一,他反对伐吴;

第二,即使出兵,有法正辅佐,也不会大败。

作为孙刘联盟的缔造者,诸葛亮维护联盟利益,对伐吴持否定态度。纵使攻吴利大于弊,他也认为至少应避免大败,所谓“必不倾危”即指此。

两方案各有利弊,能否两者皆不选,养精蓄锐?

不太可能。刘备已届花甲,岁月不允许他从容筹谋,他必须孤注一掷,赌回建安二十四年初的优势,为蜀汉争取更好的未来。

为此,刘备首次向曹魏伸出橄榄枝,意图缓和矛盾,邀请曹丕联手攻吴,派遣军谋掾韩冉携外交信函前往洛阳吊唁曹丕。韩冉在孟达保护下抵达,递交书信与礼物。

曹丕接见韩冉,但未作明确回应(曹丕缺乏清晰统一战略,是他未能统一三国的最大短板)。

刘备等不及等待,章武元年(221年)七月,整合兵力,发起著名的夷陵之战,正式向吴国宣战。

军队分为两路:

一路由刘备亲自率领,约四万大军,吴班、冯习为左右领军,冯习为荆州南郡人,随刘备南迁益州,地位与魏延相当,统领前锋张南。偏将军黄权、赵融、廖淳、傅肜、杜路、刘宁、陈式等各领部队。

另一路由车骑将军张飞率领,自巴西郡阆中南下,两路军队会师江州(今重庆市)。

这些名字相较关羽、黄忠显得陌生,显示蜀汉名将已凋零,将星不再耀眼。

赵云未随军东征,非因反对,而是刘备意欲疏远他,安排其留守江州,稳固后方。荆州偷袭使后方安全至关重要。

此次东征还随有尚书令刘巴、侍中马良、太常卿赖恭、光禄勋卿黄柱、少府卿王谋等朝廷重臣。

这支蜀汉精锐老兵即将开战,若他们仍在,诸葛亮安排街亭防守恐无难题。

然而刘备收到重磅坏消息:张飞被部将张达、范彊杀害,其首级被送往孙权阵营。张飞之死是刘备最终失败的直接原因之一,黄权也被迫调往江北防守魏国,失去宝贵谋士支持。

仇恨进一步加深,孙权开始寻求和谈,但刘备盛怒拒绝。

孙权深知此战不可避免,任命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一指挥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诸葛瑾、步骘等部队,集结约五万人迎战。

一边备战,孙权一边派使者向曹丕示好称藩,魏国朝堂欢庆,视此为自赤壁以来最佳时机,欲借机消灭孙权。

曹丕此刻面临三大选择:

一是攻打刘备,

二是攻打孙权,

三是按兵不动。

侍中刘晔劝曹丕:“天下三分,魏占大半,吴蜀各据一州,互为联盟尚未被灭,今自相残杀,天亡之兆。”他建议先联合刘备灭吴,再全力消灭蜀汉。

曹丕却心生疑虑,说:“臣降而伐之,恐天下起疑。”他坚持以“善待孙权”换取和平,企图让孙权臣服。

刘晔再次劝阻:“孙权虽有雄才,但官职轻微,心怀畏惧,不应赐封王位,否则‘虎傅翼’,更难控制。孙权现仅为骠骑将军、南昌侯,江南百姓未有君臣之义,若封王,将乱礼秩。”

曹丕不听,仍派邢贞持节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赐九锡。

孙权虽面子受损,但稳住魏国这个最大敌人,得以专心迎战刘备。

与老辣的曹操相比,曹丕显得稚嫩许多。

---

你觉得这个版本如何?要不要帮你调整口吻或者加更多细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慈... 在晚清时期,有一位广为人知的女性统治者,她便是慈禧太后,这位权力至高无上的女人在清朝历史上占据了举足...
原创 豫...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义煤观音堂煤矿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老炮楼,建于1920年,至今已有整整百年...
原创 清...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使内容更丰富,但字数不会大幅度变化。 -...
原创 1... 众所周知,自1840年开始,清朝便逐渐走上了衰退的道路。晚清时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断侵袭,封建统...
原创 他... 当然可以!下面是改写后的版本,我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且字数与原文接近。 --- ...
原创 1... 1991年12月25日,是全球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刻。随着戈尔巴乔夫的辞职和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的缓缓...
原创 烂... 本文为时拾史事独家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高成儿 提到兵马俑,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
原创 史... 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发生过大规模造反事件。秦朝有陈胜吴广起义,汉朝有黄巾之乱,唐朝有安史之乱...
原创 韩... 在韩愈的《马说》中,有一句话极具深意:“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像千里马那...
1921→2025,前进的步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从1921到2025,百年间的中国巨变沧桑,从小木船强渡长江,到三航...
原创 以... 拨开历史迷雾,静看风云变幻 历史,往往像一位打扮精致的小姑娘,因其视角的不同、立场的不同以及书写者的...
原创 卧... 1943年10月,太岳军区二分区第16团在韩略村成功伏击日军。该战役使用了4个连的兵力,一举消灭了1...
原创 朱... 朱元璋是典型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人物。他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辛与磨难,最终才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明...
原创 她...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琉球王国第十代闻得大君,津嘉山翁主尚宽室的故事。我相信这个名字可能让不少人...
湖北省博物馆:“碑苍帖逸——馆... 日前,“碑苍帖逸——馆藏杨守敬金石碑帖展”在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集中展出70余件珍贵文物...
日本有识之士讲述日本侵华历史 日本有识之士讲述日本侵华历史 呼吁日本以史为鉴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1日第 17 版...
原创 刘...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科学技术的局限,很多现象或事件无法用常理或当时的知识解释清楚。因此,古人...
原创 “... 西汉初期,皇帝们的核心政治目标是实现中央集权。刘邦消灭异姓王,吕后则削弱刘姓王爷的权力,但她最终被军...
原创 胡... 胡惟庸,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是大明朝的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争议...
上海举行系列活动唤起两岸同胞共...   新华社上海6月30日电(潘清、丁秋葭)珍贵史料展现可歌可泣的宝岛抗日史,“赤子同心补金瓯”纪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