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18世纪的时候,法国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四十二章的拜占庭的史书,但问题是现在国内好像根本没有人去翻译它。
答:这块儿大量空白,不要讲拜占庭,在时间段上算是中世纪那个段,就是到了近代,给你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跟我爱人,当时她写论文,讨论1884年中法战争,中法战争法国的决策层,当时法国首相茹费理,国内居然没有一个研究。
就是你去知网上搜茹费里或者茹尔费里,搜出来的仅有的为数不多的,个别是讲他的教育思想的,中法战争法国重要的一个帝国主义扩张者,他是法国国内的一个共和主义改革者,不光是中国了,还有包括我们讲,今天为什么会有两个刚果,一个刚果金,还有一个刚果布拉柴,探索刚果河流域,实际上背后就有茹费里的支持,这么重要的一个人国内竟然没有任何研究。
所以你就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史研究,为什么说我鼓励大家有志向,要去多搞搞世界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史研究是非常细碎化了已经做到,甚至到什么地步,你研究秦汉史的,你感觉传统文献做不出来了,拼命等什么简帛文书出来,魏晋的拼命要去搞点墓志,明清要去搞点什么地契文书,要搞这些东西,非常细碎,可能这些年会好一些,包括一些海外留学回来的等等。
世界史为什么搞不好,受限于材料,以前获取西方材料不容易嘛那个时候,但现在容易多了。但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确实就是语言的问题,搞世界史,你读研究生大家肯定分数考得高的,都去选美国史,要不就日本史,或者是19世纪以后的英国史,扎堆去搞这个。因为你不用去学二外语了呀,法国史德国史重不重要,你更不要讲亚非拉了,外语就把你压死了,对不对?
所以以至于后来说到什么程度,就大量我们原来世界史都是靠二手研究,把西方的二手研究,重要的信息,包括我本人也是,我自己就这样子,我坦诚,就是二手的东西找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的问题意识重新把它整理出来,然后一个东西出来。长期以来都是这样的一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