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极具血性的王朝,亡国前,也要用尽余力灭掉3个强国
迪丽瓦拉
2025-09-22 16:05:08
0

说到中国历史上哪个王朝最有血性,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汉朝的开疆拓土,或者明朝的抗倭卫国。但要我说,唐朝绝对算得上一个狠角色,尤其是在它快要亡国的时候,居然还能拼尽最后一口气,干掉南诏、吐蕃和回鹘这三个当时响当当的强国。这份硬气和韧性,真不是随便哪个朝代能比得上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段历史,看看唐朝是怎么在风雨飘摇中打出这三场硬仗的。

唐朝鼎盛时期,那是大唐威震四方,文化经济军事都牛得不行。可惜安史之乱以后,国力下滑得厉害,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强敌环伺,日子不好过。但即便到了晚唐,朝廷摇摇欲坠的时候,唐朝也没认怂,反而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血性。南诏、吐蕃、回鹘这三个强国的覆灭,就是最好的例子。下面咱们就从人物和事件两方面,细细拆解这段历史。

李德裕:晚唐的铁腕宰相

先说李德裕,这位老兄是唐朝晚期的顶梁柱,生于787年,死于849年,河北赵州人,家里背景硬得很,父亲李吉甫当过宰相。他从小就聪明,读了不少兵书,搞政治和军事都有一套。不过年轻时他有点不走寻常路,反对科举那一套,结果没考上啥功名,只能跟着老爹到处跑,倒是攒了不少实战经验。

到了唐文宗和唐武宗时期,李德裕开始发光发热。先是在地方上干得风生水起,比如当浙西观察使、淮南节度使,政绩杠杠的。后来在会昌年间(841-846),他当上了宰相,算是站上了权力顶峰。这家伙做事果断,尤其擅长打仗。842年,回鹘汗国被打散了,残部跑来唐朝边境捣乱,李德裕直接拍板:不能忍,出兵干他们!他调了六镇的兵马,还亲自挑将领,制定战略。结果在杀胡山一战,唐军把回鹘打得满地找牙,还救回了被抓的太和公主。这仗打得漂亮,边境安稳了不少。

除了对外开战,李德裕还想收拾国内的乱七八糟。他看不惯宦官瞎搞,也想把藩镇势力压下去,可惜天不遂人愿。846年唐武宗死了,新上来的唐宣宗跟他不对付,直接把他贬到了潮州,后来又扔到海南崖州。849年,李德裕在那儿憋屈死了,63岁。他这一走,唐朝少了个能人,朝政也更乱了。

张议潮:河西走廊的民族英雄

再来说张议潮,这位是甘肃敦煌人,生于799年,死于872年。他家是当地的大族,日子本来过得不错,可惜吐蕃占了河西以后,汉人受尽欺负。张议潮打小就看不下去,暗地里学兵法,攒人马,想把吐蕃赶出去。

机会在848年来了,那年吐蕃内乱,管不过来河西这边。张议潮瞅准时机,在沙州发动起义。他拉上当地豪族和僧侣,凑了一支义军,连夜攻打吐蕃守军。一仗下来,沙州拿回来了。吐蕃不服气,又派兵来抢,张议潮带着人硬碰硬,把敌人打跑了。之后他没停手,以沙州为跳板,又收复了瓜州、伊州、西州等十一州,硬生生把河西走廊夺了回来。

851年,他派人带着十一州的地图跑去长安报喜。唐宣宗高兴坏了,封他为沙州防御使,还设了个归义军,让他当节度使。张议潮不光会打仗,还会治理,河西被他收拾得井井有条。后来867年,他去了长安,朝廷封他右神武统军,算是个大荣誉。872年,他73岁时在长安去世。张议潮这一辈子,把河西从吐蕃手里抢回来,功劳不小。

高骈:蜀地的救星

最后说说高骈,821年出生,887年去世,北京人,家里是武将出身,爷爷高崇文就挺有名。高骈从小练武,箭术特别牛,人称“落雕侍御”。他当过不少地方官,打仗很有一手。比如866年在安南,他把南诏军打得落花流水,收复了交趾城。

875年,南诏又来捣乱,跑到西川抢地盘,眼看着成都都危险了。朝廷赶紧派高骈去当西川节度使。他一到就整顿部队,修了成都的砖城,还带着五千精兵去追南诏。在南定那场仗里,他以少胜多,把南诏打得服服帖帖,抓了一堆酋长。南诏王没办法,只好求和,还送儿子来当人质。这之后,蜀地好几年没啥战事。

可惜高骈晚年不太行,迷上了道术,重用些不靠谱的人,搞得军队和地方乱七八糟。887年,他手下毕师铎反了,把他抓起来杀了,连家人都没保住,66岁挂了。高骈这结局挺惨,但他在蜀地的功绩是实打实的。

唐朝晚期灭三强国的硬仗

先看回鹘这事儿。回鹘汗国在漠北混得挺好,可惜842年被黠戛斯打垮了,部落散了架。一部分人跑来唐朝边境,烧杀抢掠,搞得大同、云州鸡犬不宁。朝廷本来就头疼,这时候李德裕站出来说:不能惯着他们,得打!

他调了六镇的兵,找了刘沔、张仲武几个猛将,还让回鹘降将李思忠带路,三路大军在太原碰头。仗打得挺狠,尤其在杀胡山那场,唐军直接把回鹘主力砸了个稀巴烂。回鹘可汗乌介跑了,但势力彻底没了,连太和公主都被救回来了。这仗一打完,漠北草原上回鹘的霸主地位就没了,唐朝边境也消停了一阵。

再说吐蕃。吐蕃本来挺强,占了河西走廊好多年,可到了848年,他们自己乱了套,地方控制不住了。张议潮瞅准这机会,在沙州起兵。他带着义军把吐蕃守军赶出去,吐蕃还不死心,又派兵来抢,结果被张议潮打得落花流水。

沙州站稳后,张议潮接着往北打,拿下瓜州、伊州、西州,一口气收复十一州。他派人穿过沙漠去长安报信,朝廷封他归义军节度使。这事儿不光是收回了地盘,还让汉人在西北扬眉吐气了一把。吐蕃从此在河西没啥话语权,慢慢就垮了。

最后是南诏。875年,南诏老是骚扰西川,成都都快守不住了。高骈临危受命,带着五千兵就上了。他先修好成都的防御,然后直接追到南诏地盘上。在南定那仗,他打得特别漂亮,把南诏主力收拾了,抓了不少人。南诏王扛不住,赶紧求和,还送儿子来当人质。这之后,南诏老实了好几年,国力也衰下去了。

这三场仗打得是漂亮,可唐朝内部的问题没解决。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宦官也瞎搞,朝廷管不了地方。874年,黄巢起义爆发,几年时间就打到长安,唐僖宗跑去了成都。黄巢虽然884年被干掉了,可平叛的军阀更嚣张,朝廷彻底失控。

到了907年,朱温逼着唐哀帝退位,自己当了皇帝,后梁起来了,唐朝正式没了。之后就是五代十国,乱得不行。唐朝晚期这三场胜利,证明它还有血性,可惜内乱拖了后腿,最终还是没挺住。

这段历史看着挺感慨,一个国家光靠对外打胜仗不行,内部不稳,再硬的骨头也得散架。你觉得唐朝晚期这几仗,对它最后灭亡有啥影响?欢迎留言聊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公元前600年,希腊哲人米利都的泰勒斯在自家小屋里逗猫。当他用琥珀摩擦猫毛时,惊讶地发现那块琥珀竟能...
原创 原...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甚至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深远。这场政变不仅震动了...
原创 大... 当年大禹带领人民平定水患后,根据山川的走势和江河的脉络,将天下分为九个大区,分别是冀、兖、青、徐、扬...
原创 玄... 唐朝初年这场“玄武门之变”,很多人以为是李世民单纯的“弑兄逼父”。 但问题是,李渊好歹是开国皇帝,...
原创 超... 上海这座城市,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中隐藏着数量不小的日本人群体,他们不是来旅游...
原创 2... 731遗址的阴风似乎在不断哀嚎,通道里发出嗡嗡的声音;那把曾经用来切割人体的锯骨刀依然泛着银光,刀面...
原创 曹... 有人说:“亲戚,是在某些场合不得不出现的人。” 也有人说:“富贵时,亲戚围绕;贫贱时,亲戚远离。”...
原创 精... 唐朝的军队曾经横扫四方,威震敌国,但在安禄山的叛乱中却败给了叛军。为什么唐朝曾经精锐的部队,在野战中...
原创 刘... 吕后曾经邀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刘盈,这个故事表面上看很合理,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商山四...
原创 清... 公元1644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
原创 清... 清朝时期,长白山下的乌拉衙门负责将贡品送到皇帝的面前。然而,有一位新上任的总管在送红蘑贡品时,差点被...
原创 同...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由于儿子李世民的存在,在所有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中,他显得有些黯淡。明成...
原创 韩... 提到我国的兵家大师,韩信绝对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人物。韩信一生未曾败北,公元前204年,在井陉之战中,他...
原创 蜀... “论功行赏”,这句老话讲的就是,想要得到奖励,就得靠真本事。三国时期,正是这样一个现实的时代,能打胜...
原创 传... 在民间的演义小说中,尉迟恭曾三次救过唐太宗李世民的命。 第一次发生在李世民和王世充交战期间。当时,...
原创 诸... 诸葛亮和司马懿,究竟谁更强呢?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历史学者和普通百姓的热议。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
原创 “... 1、首先我们来谈谈诸葛亮。如果他不是长得那么帅,才华也没有那么出色,他可能就不会比庞统更厉害。我们说...
原创 他... 《三国演义》虽然内容精彩,但毕竟是一部小说,与真实的历史有一些差距。今天要介绍的人物是汉末三国时期的...
原创 汉... 汉献帝的第一任皇后是伏皇后,而第二任皇后则是曹操的女儿曹节。曹操虽然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权...
原创 韩... 交马而语,顾名思义就是两个人骑在马背上谈话。在古代的战争中,并非所有的战斗都是急速冲杀。往往在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