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文艳
日前,记者走进西安事变纪念馆时,“铭记七七烽火 传承爱国精神”主题纪念活动正在进行。这座在张学良公馆和杨虎城止园别墅旧址基础上建立的纪念馆,现有文物藏品共300余件(套),并保存有珍贵历史照片干余张。越来越多的人循着历史的足迹来到这里,探寻英雄的事迹,缅怀峥嵘的岁月。那些泛黄的照片、手稿,还有当年的军服、武器,记录着西安事变的历史,也成为人们缅怀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
在讲解中重温峥嵘岁月
“展柜中这条刀痕累累的皮带,是杨虎城将军为救国救民,为真理、为正义而英勇献身的历史见证……”讲解员齐星动情讲述了一条皮带背后的故事,“杨虎城将军的遗体被发现的时候,腰间的牛皮皮带也被特务锋利的匕首刺穿,皮带上的刀痕清晰可见……”这条伴随杨虎城将军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皮带,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让观众仿佛触摸到了那段烽火岁月,深刻理解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这句话。
讲解员李娜重现了宋绮云在《西北文化日报》连发西安事变号外的故事。“面对错综复杂而又紧张的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宋绮云借《西北文化日报》执笔作‘枪’,用犀利的文字,直指蒋介石的误国之策,像一把火炬照亮了茫茫的黑夜。”来自江苏的观众陈倩说,伴随着这些讲述,仿佛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革命先辈在动荡年代的担当与坚守,变得鲜活可感。
让红色记忆更加生动鲜活
为了让红色记忆更加生动鲜活,西安事变纪念馆依托“革命文物智慧博物馆项目”,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讲解、动画演示、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技术等,增强观众的体验感。馆方还尝试策划抗战知识库的技术实现方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展览对西安事变的历史文献、人物关系、事件脉络以及抗战中的陕西等资料进行深度挖掘与整合,观众想深挖某项信息,可以进行高效检索,实现智能呈现。
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初,“民族正气翻危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将与观众见面。西安事变纪念馆业务研究部主任时婷介绍,展览将聚焦西安事变这一历史转折点,采用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展陈方式,通过珍贵文物、历史照片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全面呈现西安事变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让观众深入了解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目前,纪念馆联合各大高校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红色文创设计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活动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鼓励参赛者从西安事变历史、革命旧址、抗战遗存、革命文物中汲取创作灵感,创作兼具历史内涵和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数字艺术作品等,让红色文化以更年轻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
翻阅纪念馆里的观众留言簿,那些或刚劲、或娟秀、或稚嫩的文字,无声地讲述着留言者的家国情怀。齐星说:“看到观众在留言簿写下‘今日山河无恙,如您所愿’,就深知我们不仅在讲述故事,更在守护一份跨越岁月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