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子婴是秦朝的第三任皇帝,他的父亲是秦朝的最后一任帝王。赵高在杀死秦二世胡亥后,原本有意自己称帝,但由于众多反对声音,赵高不得不另辟蹊径,扶持子婴登基为秦王。然而,仅仅五天后,子婴便成功除掉赵高。可是,当刘邦大军压境时,子婴在位仅有四十六天,却毫无反抗之心,最终选择投降。究竟子婴是如何成功除掉赵高的?他又为何面对刘邦时选择放弃抵抗?这其中的原因,与赵高的轻敌、事件的突发性,以及子婴对大势已去的深刻认知密切相关。
赵高从沙丘之变开始,逐渐扶持胡亥上位,并逐步掌控了整个朝政的权力。即便是当时权力极大的丞相李斯,也无法与赵高抗衡。最终,胡亥在赵高的操控下走向死亡。此时,赵高已经权倾朝野,几乎无人能与之匹敌。他甚至公然挑衅朝廷威严,做出“指鹿为马”的举动,恣意妄为,肆无忌惮。他对周围人的忠告充耳不闻,尤其对自己亲手扶持的秦王子婴更是视若无睹,认为子婴不过是一个毫无实权的傀儡罢了。正因如此,赵高愈发肆意张扬,甚至亲自前往见子婴,却没想到这次会迎来致命的杀身之祸。
仅仅用了五天的时间,子婴便将赵高除掉,显示出他在这一过程中坚定的决心。刚一登基,子婴表现得十分低调。他以身体虚弱为由,拒绝了出面祭拜太庙,暗中观察局势并开始筹划行动。他刻意避免与赵高接触,并拒绝了所有的召见,这让赵高不得不亲自前往他所居住的斋宫。赵高未曾料到,自己最终会因此丧命。
至于子婴在面对刘邦时为何选择投降,根本原因在于他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大势已去,无法回天。此时,刘邦的军队已经攻克了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与峣关(今陕西蓝田县东南),兵锋直指咸阳,刘邦的大军在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扎营。整个秦朝已经岌岌可危,内外局势堪忧,几乎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刘邦能够突破至此,意味着秦朝主力几乎全军覆没,秦朝政权已经不堪一击。朝中众多大臣纷纷背叛投降刘邦,子婴深知自己孤立无援,若继续抵抗已无任何意义。最终,面对这种即将覆灭的局面,子婴只能选择投降,这也是他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