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人民的民族壮举、正义胜利。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推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 ,通过多样化的宣传形式,让公众深刻感悟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此,我馆特推出线上展览《走进平津战役》,本期是第四期。
战役实施
为统一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1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林彪任书记。总前委负责统一领导作战区域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项重要工作。平津战役总前委与华北局平行,平、津两市委、两军管会均直接向总前委请示工作。
总前委林彪(左2)、罗荣桓(左3)、聂荣臻(左1)在平津前线司令部研究作战。
平津战役发起之初,双方的兵力情况如下:总前委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率领人民解放军22个纵队、4个地方军和4个骑兵师,共计100万余人;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率领5个兵团、12个军,共60余万人。
通过两军实力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东野入关后,解放军兵力占有较大优势,并补充了大量火炮等重装备。除开兵力优势外,国共部队战力本身亦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整个平津战役共分为三个阶段:
战役第一阶段“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切断平津国民党军退路”。将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5个据点上,切断其西退南撤的道路。
1948年11月29日,华北第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副政治委员李天焕根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命令,率部突然包围了张家口,打响平津战役第一枪,拉开了平津战役的帷幕。
1948年12月1日22时,为了切断张家口与宣化间的联系,华北1纵1旅接到命令要强渡大洋河。第一次过河,因情况紧急,战士们来不及做任何准备,棉衣棉裤都没来得及脱,就跳入水深齐腰的冰水中。战士们手托钢枪,肩扛弹药,相互搀扶着在河中艰难的挪动……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搏斗,全团胜利渡过洋河。
由于国民党军的优势兵力阻击,几天的战斗打下来,1纵伤亡较大,丢失了一些阵地,旅部和1团驻地受到威胁,12月2日、3日,该部队第二次过河,撤至洋河南岸,战士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将棉裤脱下,光着双腿过河。塞北的严冬零下30多度,即使穿着厚厚的棉衣,还冻得瑟瑟发抖,更何况将肌肤裸露于刺骨的寒风冰水中。但是,解放军指战员有着“钢筋铁骨”般的毅志和战胜任何困难的勇气。为了防止张家口之敌逃跑和宣化之敌向张家口靠拢,再次切断张家口宣化联系,该部队于12月6日奉命三次强渡大洋河,与友军密切配合,完成对张家口之敌的包围。
张家口的战略位置对傅作义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张家口是傅作义绥远西逃退路的必经之地。此时的傅作义错误地认为,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东北野战军不可能马上入关作战,因此推断张家口被围,只不过是解放军的局部作战而已。于是,为了确保北平到张家口之间的畅通无阻,傅作义急令其“王牌”35军2个师和驻怀来的第104军1个师,紧急驰援张家口。
国民党“王牌”第35军,是傅作义赖以起家的嫡系部队。35军驰援张家口,实现了我方吸引傅作义主力西援的意图。如果能将其消灭,对战役全局将极为重要。毛泽东当即命令华北第二兵团和东北先遣兵团,迅速切断北平到张家口之间的联系,使敌35军有来无回。
为抢时间、抓战机,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在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参谋长耿彪、政治部主任潘自力的率领下,顶着寒风,破冰徒涉大洋河,急速向新保安地区开进,以隔断怀来、宣化国民党守军之间联系。
为统一领导平绥线作战,中央军委决定以程、黄、杨、罗、耿、杨、李7人组织平绥前线委员会,以程子华为书记,罗瑞卿为副书记,统一领导平绥作战及粮食、弹药、处俘等项事宜。
1948年12月5日,我东野先遣兵团,在执行切断平张线命令途中,顺手牵羊,歼灭了密云国民党守军1个师又1个保安团,无意间暴露了东野大军秘密入关的战略意图,使傅作义惊慌失措。密云是京津的门户,古有“京师锁钥”之称,自古就是华北的战略要冲。傅作义得知密云攻克,认为东北野战军主力已经入关,他唯恐北平受到袭击,急忙命令35军返回北平,并令第104军和第16军向西接应。
国民党35军本来有充足的时间返回北平,可由于种种原因,出发的时间从12月4日一直拖到12月6日中午。与此同时,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和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则是日夜兼程向平绥线疾进,但赶到这里尚需两天路程。在这紧急时刻,为了阻止敌35军返回北平,及与敌第104军、第16军会合,冀热察军区部队和华北军区第二兵团4纵12旅分别在土木和新保安地区阻击东西两面的敌人。
冀热察军区司令员詹大南和政治委员牛树才指挥所部与国民党第104军在土木地区打了一场惨烈的遭遇战。在七昼夜的战斗中,我人民解放军冀热察军区部队扭住了数倍于他们的美式装备的敌军主力,共打退20余次总攻击,毙、俘敌千余人,成功切断敌东援西逃的交通命脉——平绥铁路和公路。
华北第二兵团4纵12旅在旅长曾保堂、政治委员李亚光、参谋长马卫华、政治部主任罗立斌的率领下,在西八里、新保安、东八里设置三道阻击阵地,层层抵抗,阻击国民党“王牌”35军东返。部队叫响“誓与‘王牌’见高低”,“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等口号鼓舞士气。他们冒着18架敌机的狂轰滥炸,英勇作战,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与35军展开肉搏战,将敌人牢牢地阻击在新保安地区,为我军全歼35军创造了条件。
12月8日,华北第2兵团主力赶到西八里,将敌35军包围在新保安城内。而敌104军和敌16军大部被我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歼灭于康庄、横岭、白羊城一带。
在西线作战的同时,我东北野战军坚决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命令,分三路由喜峰口、冷口、山海关越过长城向华北挺进。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国民党军从海上南逃,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以3个纵队的兵力(第1、6、10纵队),从蓟县南下,切断敌军平、津之间的联系;另以3个纵队的兵力(第7、8、9纵队)先后占领杨村、杨柳青、咸水沽、军粮城等地,隔断了津、塘之间的联系;同时,命令第2、第12纵队和特种兵部队进至津、塘之间要点--汉沽,准备对塘沽守敌实施攻击。
12月12日至17日,我东北野战军先后占领了傅作义的补给要地丰台(5纵)、南苑机场(3纵)以及石景山工矿区(11纵),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从而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丰台是国民党华北“剿总”联勤仓库所在地,储存的大批武器、弹药和各种军需物资被我军缴获,仅坦克就缴获100余辆。在占领丰台和南苑机场后,解放军从空中和地面两路切断敌人的逃路。
为了达成战略配合,防止华北敌军下定南逃的决心,使敌人误判还有喘息的机会,毛泽东主席又电令淮海前线总前委,推迟对被围的杜聿明集团进行最后歼灭,并同时命令山东军区、冀中军区,在胶济、津浦沿线修筑工事,防止傅作义集团从陆上南窜。
至12月20日,已将傅作义集团的60万守军分割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5个孤立地区内,使敌人由“惊弓之鸟”变成了“笼中之鸟”。 使傅作义陷入“战无力、守无能、退无路”的困境,实现了毛泽东主席“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略部署,为而后的逐个歼灭创造了条件。
上一篇:响亮回答“长江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