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在位时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正如俗话所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雍正帝的改革能够成功,离不开他身边一批得力的大臣。因此,在雍正帝的改革过程中,有三位重要的大臣受到了特别的重用,而且他们的贡献也让他们得以善终。那么,这三位在雍正朝备受宠信的重臣是谁?他们分别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呢?
首先要提到的是鄂尔泰。雍正帝在批阅一封奏折时,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朕含泪观之,卿实为朕之知己。”这句话所称的知己,正是鄂尔泰。鄂尔泰出身于满洲镶蓝旗,从小刻苦学习。二十岁时,他考中举人,第二年就继承了父亲的佐领职务。尽管如此,鄂尔泰的仕途并不顺利,直到他四十一岁时,依然只是一个小官。那时,他曾悲观地写下诗句:“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雍正帝即位后,鄂尔泰被破格提拔,迅速晋升为云南巡抚。雍正四年(1726年)十月,他又升任为云贵总督,负责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雍正帝的高度评价。雍正十年(1732年),鄂尔泰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兼任兵部尚书,参与军机事务,并被授予一等伯爵。可惜的是,鄂尔泰于乾隆十年(1745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接下来是李卫。与影视剧中描述的不同,李卫出身于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通过捐纳获得兵部员外郎职务,几年后升任户部郎中。雍正帝即位前,便对李卫有所了解,因此即位后不断提拔他。雍正元年,李卫被任命为直隶驿传道,随后升任云南盐驿道,并于一年后成为布政使。雍正三年(1725年),李卫又升任浙江巡抚,并兼任两浙盐政使。雍正五年(1727年),他又升任浙江总督。在任期间,李卫积极整顿两浙的盐务,修缮海塘,并打击地方豪强。雍正十年(1732年),李卫被调任为直隶总督,治理地方取得了显著成效。李卫在任职期间,尽心尽力,受到雍正帝的高度评价。可惜,李卫于乾隆三年(1738年)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最后是田文镜。田文镜出身于汉军正蓝旗,早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便被任命为长乐县县丞,之后他历任知县、知州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尽管如此,田文镜的仕途也并不顺利,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时,他已经六十一岁,却仍然只是中级官员。雍正帝即位后,提拔田文镜为山西布政使,田文镜在该职务上取得了显著成绩。随即,雍正帝开始重用他,二年后,田文镜调任河南布政使,并于同年年底担任河南巡抚。他提出将河南的丁银改为地粮,开启了“摊丁入亩”的改革,取得了积极效果。不久后,雍正帝加封田文镜为河南总督,并称他为“模范督抚”,赞扬他“忠诚体国,公正廉明”。田文镜于雍正十年十一月(1732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参考资料:1.《清史稿》;2.《清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