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阵营中,谁最具远见呢?小编认为,那个人就是荀彧。他其实最忠诚于汉室,并且最早看出了刘备的野心,因此他曾向曹操提议将刘备除掉。可惜的是,这个建议被郭嘉阻止了,而曹操显然更看重郭嘉的意见,于是刘备得以幸免。最终,刘备成功三分天下,曹操对此深感懊悔。那么,大家应该猜到了,这个人就是荀彧。
荀彧不仅眼光独到,而且他非常擅长识人。像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一批人才,都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正因为荀彧的战略眼光和推荐的人才,曹操才能够顺利统一北方。可是,荀彧始终心系汉室,以至于当曹操被封王时,荀彧明显表现出不高兴的情绪,最后甚至死于曹操之手,忠诚一生,却未能改变命运。那么,荀彧为何要建议曹操杀刘备呢?刘备不一直自称是大汉皇叔,手持汉献帝的衣带诏,宣称要恢复汉室江山吗?其实,荀彧有他的理由。
首先,刘备这个人虽然表面忠厚,但实则内藏奸诈。与曹操不同,刘备为了保命,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妻儿。试想,如果一个连自己亲人都能抛弃的人,他真的会关心汉献帝吗?他会在乎汉室江山吗?显然不会。
其次,刘备的目的并不纯粹。回顾刘备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他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通过牺牲别人来谋取自己的利益。最初,他不过是一个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但通过强取豪夺占领了荆州,又夺取了益州,最终分得三分天下。试想,这么大的地盘,能不通过战争来获得吗?而战争无论如何必然让百姓民生困苦,民众遭殃。难道这就是他所谓的忠义吗?
第三,刘备惯于表演和煽动。例如,他带着百姓过江,实际上这是他巧妙的阴谋。当时,他带领许多百姓前往,摆明了是想把麻烦留给曹操。曹操如果杀了百姓,历史肯定会对他做出不利评价,而刘备则巧妙地利用百姓当“挡箭牌”,自己却趁机逃走。这种做法,实在无法称为忠诚,反而是卑劣的操控。
第四,尽管汉献帝还活着,刘备却一直想着称帝。这种行为,怎能说他忠于汉室呢?刘备手握重兵,却偏偏与东吴死磕争夺荆州,而曹操已经占领了汉室的大部分土地。为何他不与东吴联合,共同对抗曹操,而是为了荆州与东吴死磕?这种行为,真的符合忠义的标准吗?
通过刘备的整个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根本不是真心忠于汉室,而是为了自己的个人野心,想要称帝、坐江山。而荀彧则看得更加透彻。在刘备被吕布打败后投降曹操时,荀彧就曾向曹操提出要除掉刘备,显然他看得非常远。可惜,郭嘉阻止了这一提议,而曹操又更信任郭嘉,最终刘备得以东山再起。曹操后悔莫及,错失了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