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陵刚申遗成功,上海就再现“消失”的王朝
迪丽瓦拉
2025-09-22 20:04:35
0

西夏文明特展开展两个月来,展厅内人气高涨。

文 | 朱星原

自7月11日“西夏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上海一场筹备已久的贺兰山下“桃花石”——西夏精品文物展,顺势迎来了开展后的参观热潮。

这场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启幕的展览,将西夏王朝的文明密码从贺兰山麓搬到黄浦江畔,让观众透过文物的肌理,触摸一个曾经“消失”的王朝。

展览海报

当西夏陵遇上上海滩

贺兰山下“桃花石”——这场西夏文明特展的名称本身就藏着深意。“桃花石”源自古代中亚、西亚对中国的称呼,其词源可追溯至北魏“拓跋氏”的音译;而西夏自认拓跋氏为祖,贺兰山又作为其重要地理符号,这一命名既点出西夏与中原的历史渊源,更暗示了它在丝绸之路文明交融中的独特地位,引人探寻其中奥秘。

展览现场

作为西夏文物的一次集中亮相,展览汇聚120余件珍贵展品,其中近三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涵盖瓷器、鎏金器、铜牌、印版、佛头像等多样类型。这些文物并非零散陈列,而是通过“共逐‘中国’之统”“共享‘中国’之利”“共创‘中国’之美”“共奉‘中国’之陵”四个主题,层层深入向观众展开西夏从崛起至鼎盛的文明轨迹。

西夏陵申遗成功,标志着国际社会对这一文明价值的认可;而展览的意义,正在于让这份“认可”走进大众。当观众目睹鎏金铜牛的光泽、感受到灰陶鸱吻的温度,才能真正理解西夏为何能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中继站”。

当西夏陵的沧桑与上海滩的繁华相遇,这场展览早已超越单纯的文物展示。它既是一次文明对话——西夏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在历史长河中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共同铸就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更是一次传承接力——让大众真切感知:那些曾在丝路上流转的文明微光,始终是“中国”叙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西夏文物中的“中国”认同印记

展览的文献与文物,展现了西夏在政治层面对“中国”的认同,以及党项族与汉族“华夷共祖”的观念,凸显其对隋唐以来中华传统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展线起始处的西夏文“内宿待命”铜牌尤为醒目,以青铜铸造,借鉴了北宋以来中原王朝符牌管理制度,直观体现西夏对中原政治制度的学习。

西夏文“内宿待命”铜牌 图源:资料

西夏文天盛丙戌十八年首领印 图源:澎湃新闻

西夏文天盛丙戌十八年首领印等文物,从不同角度印证了西夏政治体系对中原制度的延续与创新,彰显其政治上的“中国”认同。

鎏金铜牛

展厅中,出土于西夏陵区西夏王陵177号陪葬墓的鎏金铜牛堪称代表。它以青铜铸造、外表鎏金,颈部肌肉与脊椎骨线条清晰,既展现高超金属铸造工艺,也印证出西夏对农耕的重视。

西夏荔枝纹金牌饰通体呈长方形,用纯金捶打而成,四周压出凸棱边框。正面凸出三组荔枝果及枝叶纹,底为圆点纹,背面左右两端各有一横穿。它是一件纯金工艺品,表现了西夏时期高超的金属加工工艺。

褐釉剔刻花四系扁壶

受北宋定窑、磁州窑等窑系影响,西夏制瓷业形成独特体系。扁壶是西夏瓷器中比较常见的器物,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器物,产量较大,制作精美。扁壶的两侧有双耳或四耳,以便穿绳提拿或携带,其造型源自游牧民族皮囊壶,融合中原制瓷技术,是民族特色与中华文化交融的生动例证。

文化认同是“中国”认同的核心。本单元从语言文字、宗教、艺术、服饰等方面,呈现西夏与中华文化的共生共荣。

西夏文寿陵残碑

西夏文寿陵残碑见证了西夏文字的独特性——借鉴汉字创制,却有自身语法与构造,体现党项族“学中原而保特色”的文化路径。

彩绘泥塑佛头像

该彩绘泥塑佛头像1990年出土于宁夏贺兰县宏佛塔,其圆而近方的面部轮廓,保留着唐代造像艺术的遗风;而圆润饱满的下巴造型,则生动体现出西夏时期佛教造像的过渡性特征,能直观感受到艺术风格在历史中的传承与演变。值得一提的是佛像下眼睑处的两道黑色痕迹。民间曾有“焚塔流泪”的传说,认为这是佛像显灵的迹象,而经考证,这其实是高温环境下眼珠釉料熔融流淌后形成的“泪痕”,为这一传说提供了科学解释。

《水月观音菩萨》吴焕宇临摹西夏黑水域绘画

多元艺术中,西夏木板画的人物服饰、神态等细节,清晰可见西夏艺术与中原艺术的相互影响,印证民族文化在创作中的交融。

西夏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记录了11—13世纪中国西北多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本单元通过文物与图文,解读“何以中国”的深层内涵。

石雕力士支座

石雕力士支座上,顶阴刻西夏文、背刻汉文“砌垒匠高世昌”,是西夏汉夏双语并行、文化融合的直接见证。

红陶迦陵频伽

迦陵频伽人首鸟身,背后羽翼丰满,头戴四角叶纹花冠,双手合十。延续唐代传统,作为建筑构件属首次发现,体现西夏陵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西夏陵的故事正被更多人倾听

西夏文明特展开展两个月来,展厅内人气高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张珺介绍:“目前一场讲解大概有100到150人,近期算是开展以来的巅峰了。我们对展品路线进行了合理安排,就是希望观众能有更好的体验。”

展览现场

不少观众对陶瓷类展品表现出浓厚兴趣,有观众坦言:“之前对西夏的历史接触不多,看完展才发现党项人对汉文化的学习真的很用心,这些陶瓷无论是工艺还是造型,都能看出融合与创新的痕迹。”另外,除了珍贵的文物本身,展览还为观众准备了别样的体验。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西楼三楼,“神秘的西夏陵”大空间高沉浸探险体验项目能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更直观感受西夏文明的魅力。

展览海报

张珺还提到,申遗前后观众的关注点有明显不同。“展览刚开始时,观众更多是对西夏这个历史名词感到好奇,提问多集中在‘西夏有多少年历史’‘疆域有多大’这类基础问题。而申遗成功后,加上正值暑假,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大家会更深入地探究西夏文化的独特性,比如‘西夏陵的建筑布局有什么讲究’‘西夏文字和汉字有什么区别’,还会主动聊起西夏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作用,能感觉到大家多了一份民族自豪感。”

这场展览将持续至9月中旬,而西夏陵的故事,才刚刚被更多人听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我宁愿战死沙场,也绝不做俘虏!” 1952年1月,韩军在洞子山阵地再次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负责...
原创 明... 首先,大家可能都会想到一个问题:明朝的都城在朱瞻基执政期间究竟在哪儿?许多人或许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原创 庞... 春风轻轻掠过涪城那古老的城墙,带着晨雾和若隐若现的神秘气息。在这座充满历史传奇的古城中,一场扣人心弦...
原创 李... 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迅速恢复并进行了重建,组成了7个师,师长分别为:粟裕、张云逸、黄克诚、彭雪枫、李...
原创 清...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最长寿的王朝之一,从1644年入关到191...
原创 孙...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江东孙家的三代主公作了这样的评价:“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地势险要而民众归附...
原创 户... 自始皇以来,历代帝王共计408位,其中最后一位甚至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户口,这位处境颇为尴尬的皇帝就...
原创 顺... 只要提到顺治帝,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两个关键词:独宠董鄂妃,以及年仅24岁早逝(或传闻出家为僧)。尽...
原创 王... 壹·将门虎子 王忠嗣出生于公元705年,年纪比安禄山和史思明都小两岁。他的家族属于太原王氏,是中国...
原创 韩... 偷来的永远是偷来的!长期以来,韩国非常喜欢将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当成自己的文化遗产,尤其是在取得几次申...
原创 结... 秦朝与汉朝的军功制度都相对公平,封爵的标准也很明确,像斩杀敌将、歼灭敌军多少都能根据战功直接获得晋升...
“红领巾”讲解员培训班圆满落幕... 为了让少先队员们更好地了解家乡古色文化,传承吉水历史记忆,团县委、县少工委联合县博物馆精心筹备“红领...
原创 太... 来到金陵(南京),洪秀全和杨秀清带着雄心壮志,太平天国的事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回想当...
原创 五... 我们在观看解放战争相关影视剧时,无论是《大决战》电影电视,还是《解放》《换了人间》这些重量级的战争大...
原创 庞... 百年三国史,英雄情深。 时光倒流至东汉末年,帝国中央腐化不堪,黄巾起义猝然爆发,东汉王朝步入了名...
原创 若... 《——【·前言·】——》 隋朝灭亡前,河北有一人,自封“夏王”,李世民与他交锋,只一战,就断了他改朝...
武汉中山公园征集抗战胜利80周... 极目新闻通讯员 朱芳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武汉受降堂是抗日战...
原创 刘... 刘备与公孙述,这对曾经的同窗好友,他们的友情究竟是纯粹的,还是有些“塑料”?让我们通过一系列事实来深...
美国这个世界霸主,真的比西班牙... 打开世界历史地图,能看到不同时代的“老大”留下的痕迹。 16世纪的西班牙Z显眼,欧洲版图连着重叠的中...
一枚光绪元宝里的清末风云:近代... 案头摊开一方素帛,一枚银圆静静卧在中央。银质的胎体已染上古旧的铅灰,边缘的齿纹还留着机器压制的清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