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峰少将是一位备受敬仰且富有传奇色彩的解放军将领。从早年的鄂豫皖游击大队的宣传员,到最终晋升为解放军空军少将,他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波澜壮阔的故事。正如徐向前元帅所言:“潘峰的一生有着无数动人的故事。”
虽然潘峰少将的身份是政工干部,但他的一生并非单纯的政治路线。许多关于他勇敢、果敢的传奇故事,在当时可谓传为佳话,尤其是一些胆大心细的经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潘峰少将西征的那段历史,尤为引人注目。
1937年3月,红军在西征战斗中遭遇了惨败。时任红30军营长的潘峰,被敌军马家军俘虏。在被俘后,潘峰被押送到马禄旅部,关进了一间大屋子。进入屋内后,他看到其中坐满了红军战士,包括红30军88师的卫生部主任王恩厚。这里的局势错综复杂,既有叛徒,也有变节分子,大家都小心翼翼地互相打量,默不作声。
潘峰和其他被俘的战士们在马禄旅部度过了约一周的时光。接着,马家军将他们押往凉州,关押在监狱中长达两个月之久。随后,他们又被转移到兰州,补充进了国民党军79师。在这个新编的团里,潘峰与王恩厚、何南阶、张纯德、王乃荣、周力、董少彦等红军战士被安排在一起。于是,他们决定趁着训练的间隙,商讨脱逃的计划。
到了6月,这支部队被调往甘肃滨州,距离陕北已不远了。眼看时机渐近,潘峰深知如果不趁现在逃脱,机会可能永远不会再来。于是,他决心行动。
“跑吧,妈拉个巴子!”潘峰一边说着,一边眼神坚定。王恩厚也迅速表态,表示同意。于是,几位战士开始制定详细的逃跑计划。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成功地逃出滨州城。滨州周围有厚实的城墙,而城门处守卫森严,想要逃出绝非易事。
为了找到突破口,潘峰决定派周力前去侦察城墙的地形。周力是个年纪小、机灵的年轻人,他在敌人的不注意下偷偷摸到了城墙上。经过一番寻找,他发现有一处低矮的城墙比较适合攀越,并且墙外有一堆土堆作为缓冲,摔下去不会太危险。回来后,他向潘峰汇报了这个消息。潘峰听后,立即决定趁夜行动。
于是,他派周力通知各连的战士,定于晚上九点以去餐馆吃饭为由,悄悄集合在一个小岔路口。傍晚,潘峰约定的时间一到,几名战士陆续到齐。然而,王恩厚因为某些原因迟迟没有出现,这让大家心急如焚。虽然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潘峰深知,若再等下去,夜间增设的岗哨将使他们的逃脱变得更加困难。而一旦错失此机会,王恩厚可能再也无法逃脱。
眼看再过半个小时,轮到潘峰站岗了,时间已经不允许再拖延。潘峰毫不犹豫地挥了挥手,示意大家跟随自己行动。几个人迅速朝着周力选定的那处城墙走去。
在途中,遇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他们好奇地问潘峰等人要去哪里。潘峰镇定自若,简单回答道:“下馆子。”这番话轻松自然,但却掩盖了内心的紧张。
当他们摸黑来到城墙时,却发生了意外。由于过于紧张,周力没能在城墙上找到之前白天选定的跳跃位置,眼看敌人的巡逻队就要靠近,周力急得在墙上团团转,甚至哭了起来。此时,潘峰没有任何犹豫地说:“别无选择了,就从这里跳下去吧!死活在此一举,只有跳下去,才能有活路。”
“我先跳!”张纯德毫不犹豫地说完,便奋勇跳下了城墙。其他几位战士紧跟其后,纷纷跳下去。幸运的是,他们掉落的地方是一些酸枣树和枸杞丛,虽然受了些许擦伤,却没有大碍。
为了迷惑追兵,潘峰决定带领大家朝回走一段路,然后折向东北方向。走了约二十里,他们碰到了一位正在山坡上干活的老太太。老太太告诉他们:“不远处就是苏区,刘志丹的队伍曾经过这里。”听到这里,潘峰和他的战友们都激动不已,感动得眼中含泪。告别老太太后,他们继续向着苏区的方向行进。
终于,几天后,他们找到了红军的队伍,重新回到了红军的怀抱。而王恩厚,虽然在逃脱时一度滞后,但最终也成功返回。他见到潘峰时,感慨万分:“滨州的城墙高达十多米,你们跳下去竟然一点事都没有,真是奇迹!后来,79师的敌兵试图跳墙逃跑,结果全都摔死了,没有一个活着。”
徐向前得知这一幕后,深感潘峰的好运与勇气,他在一次见面时对潘峰说:“你就是命大,真是福将一个,好好干,将来大有前途!”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中,曾详细记录了徐向前与潘峰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本书自出版以来,成为该社的畅销书,曾一度登上中国军事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